孟 蕾 (淄博職業學院 藝術設計系 山東淄博 255000)
“理性思維”對于設計色彩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舉例來說: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我們以為一所兒童多動癥康復中心做室內裝潢為命題來選一組色彩的話,我們事先一定要先考慮到這樣一個場所最關鍵的需求——安靜、溫暖、可愛,如此一來,我們就排除掉一些色彩方案,比如太強烈、刺激的純色對比;太過冷淡,壓抑的低明度、低純度冷色調;太過成熟的顏色就可以避免了。可以選擇粉紅、粉藍、橙色、草綠這些安靜、清新的顏色。對患有心理疾病來說,視覺上的刺激往往會產生極大的的作用。這時,用“對”顏色非常關鍵。其實,這只是個理性推理色彩的一個“雕蟲小技”,大多數人在這種情況下都會做出正確的選擇。這就依靠了我們對于色彩的認識,分析之后推理出的結論,是“理性思維”在發揮作用。
色彩理論知識博大深奧,就高校在校時間和色彩課程設置時間而言,全部接觸是很困難的。認識色彩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不僅要靠有限的色彩課,隨時的知識網羅與更新是必然的過程。然而,眾多繁雜的色彩理論知識中有以下幾個重點問題是不容忽視的:
色是光的分解,光為色之母。牛頓早在1666年用三棱鏡所作的光學實驗,不僅是告訴我們白色光可以分解為七色,更重要的是為進一步認識色彩提供了科學依據。我們借此了解到,光波的波長決定色相的差別,光波的振幅決定色彩的明暗,這些影響色彩效應的物理特性是首先應該明白的問題。
色與光的關系表現在它們的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我們要借助光才能看到色彩,在標準的白色光和中等強度的光線中,容易反映真實的本色。
空氣似乎無色,積之太厚則呈現出藍色,所以,遠處的景物總是被蒙上一層藍紫色,這就是所謂的空間透視色彩。色彩空間感就是這樣來源于自然現象和視覺經驗,這是不需要神秘化的色彩效應。明白了這些道理,就知道如何在設計中各取所需,例如,怎樣選擇窗簾布的花色來擴大室內空間的感受,用怎么樣的色彩關系使某物象更為突出等等。這些原理可以廣泛的應用于生活和藝術實踐。
色彩表現無論取法于自然,還是發源于內心,無論強調特異效果,還是追求平衡,最后落實在設計畫面效果上不外乎色彩對比關系的處理問題。早在20世紀50年代,包豪斯學派的著名藝術教育家伊頓就總結了色彩的七種對比要素(色相對比、明暗對比、冷暖對比、補色對比、純度對比、面積對比、繼續對比)。
色彩的相異因素是一種矛盾。各種色彩在色相、純度、明暗、面積上的差異,不但可以使色彩關系豐富多樣,也可以使色彩諧調、悅目。色彩設計通常以某種色彩因素占主導地位,形成大勢,再用相異的困素作為陪襯、點綴和調節。例如,紅色和綠色是對比色的兩極,為了不使它們的并置導致過強的刺激,可以改變二者面積的比例,可以改變某一方的純度或明度,也可以改變雙方的距離和位置,這些方法都可以緩解矛盾,達到諧調。例如從服裝搭配的角度來看,通常人們都是非常忌諱紅綠配的,一提起紅綠配總是避之惟恐不及,事實上,紅色和綠色同時出現在服飾中如果根據上述理論做出調節的話,還是別有一番風情的。
和諧是指自然界和生物界的一種相適宜的狀態,我們把這個問題暫時界定在生理適應的基礎上。在色彩關系上追求和諧是人的普遍性要求,盡管根據不同的需要,有時也要有意打破和諧。
在統一之中找到變化,這種統一與變化的多樣性是任何配色模式所無法替代的,這就是對立統一規律在色彩關系中的體現。一般來說,這種適度對比的色彩關系能夠適宜人的視覺生理,因而可以產生舒適感,這個特點在理論上和藝術實踐中都可以得到證實。
為了認識、研究與應用色彩,我們將千變萬化的色彩按照它們各自的特性,按—定的規律和秩序排列,并加以命名,這稱之為色彩的體系。色彩體系的建立,對于研究色彩的標準化、科學化、系統化以及實際應用都具有重要價值,它可使我們更清楚、更標準地理解色彩,更確切地把握色彩的分類和組織。
色立體的空間立體模型形狀有多種,但其基本共同點是:粗略的比擬是近似地球的外形。其貫串球心的中心垂直軸為明度的標尺,上端(“北極”)是高明度白色,下端(“南極”)則是最低明度的黑色,赤道線為各種標準色相,水平切面均代表同明度水平的可供采用的全部色階。近現代一些研究者對色立體學說眾說紛紜,各有已見地,但總的是屬于兩個體系:蒙賽爾和奧斯特九德色系。
色立體,好似一部色彩大詞典,是一部極為科學化、標準化、系統化以及實用化的工具書。首先,它科學地采用色立體體系編號為色彩定名。目前,色立體定名法是色彩定名標準化的好方法,有利于國際性的色彩交流。色立體能把如此全面豐富的色彩集合在一起進行細微的比較,啟發藝術家對色彩自由的聯想,以便更富創造性地搭配色彩。其次,色立體形象地表明了色相、明度、純度間的相互關系,有助于色彩的分類、研究、應用,有助于對對比與調和等色彩規律的理解。建立標準化的色譜,為色彩的使用和管理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四季色彩理論”是國際先進的科學扮靚理念“四季色彩理論”是當今國家時尚界非常熱門的話題,它由“色彩第一夫人”美國的卡洛爾?杰克遜女士(全球最權威色彩咨詢機構CMB公司創始人)發明,并迅速風靡美日,給世界各國人的著裝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
“四季色彩理論”的重要內容就是把生活中的常用色按基調的不同進行冷暖劃分,進而形成四大組自成和諧關系的色彩群。由于每一色群剛好與大自然四季色彩特征吻合,便把這四組色彩分別名為“春”“秋”(為暖色系)和“夏”“冬”(為冷色系)。這個理論體系對于人的膚色、發色和眼球色的“色彩屬性”同樣進行了科學分析,并按明暗和強弱程度把人區分為四種類型,為他們分別找到了和諧對應的“春、夏、秋、冬”。具體來說:
1.春季型人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柔軟的黃發配上紅潤的臉龐給人一種充滿活力的感覺。在四季色彩中,春季型人永遠給人一種年輕、活潑、亮麗的感覺。春季型人屬于暖色系的人,適合穿著以黃色為主色調的各種明亮、鮮艷、輕快的顏色。在全身色彩搭配上,主色與點綴色之間應出現對比。適合用有光澤、明亮的黃金飾品。厚重的顏色蓋住夏季型人的光芒。
2.夏季型人清麗雅致如同一幅恬靜的水彩畫。夏季型人親切溫,在色彩搭配上應盡量避免反差和強烈的對比,只有在相同色系或相鄰色系中進行濃淡搭配,來表現夏季型人的嫻淑與上品。夏季型人屬于冷色系的人,穿著顏色以輕柔淡雅為宜,最佳色彩為藍、紫色調,不適合有光澤、深重、純正的顏色,而適合輕柔、含混的淡色。
3.秋季型人臉上很少有紅暈,眼睛沉穩,給人以成熟穩重的感覺,再配上棕色的頭發,是四季中最成熟最華貴的代表。金色和苔綠色可以讓秋季型人自信地表現出高雅氣質。秋季型人屬于暖色系的人,適合穿沉穩厚重、以金色為主色的暖色調顏色。越渾厚的顏色越能襯托秋季型人勻整的膚質。在全身色彩搭配上,不適合強烈對比,只有在相同色系或相鄰色系中進行濃淡搭配,才能烘托出秋季型人的穩重。
4.冬季型人是東方女性的代表形象,擁有一頭優質的黑發以及銳利有神的眼睛,只有純正、飽和的色彩才能裝扮出與其協調的完美形象,演繹出干練、艷麗的特質。冬季型人屬于冷色系的人,適合穿純正的顏色及有光澤感的面料,同時作出強烈對比的搭配效果。冬季型人的獨到之處是可以盡情地運用多種純正色彩來裝扮自己。
與社會上流行的事物一樣,流行色是一種社會心理產物,它是某個時期人們對某幾種色彩產生共同美感的心理反映。所謂流行色,就是指某個時期內人們的共同愛好,是帶有傾向性的色彩。
流行色在一定程度上對市場消費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國際市場上,特別是歐美、日本、香港等一些消費水平很高的市場,流行色的敏感性更高,作用更大。了解流行色可以幫助設計師掌握市場咨詢,學會關注、使用和分析流行色是色彩理性思維的一個關鍵點。
例如:20世紀60年代,宇宙飛船上天,色彩研究家們抓住人們的心理,發布了太空與星球色系,流行于世界各地。20世紀70年代,歐洲國家面臨能源危機,局勢動蕩不安,經濟不景氣,人們預感到戰爭的危險日益增加,一部分人產生恐懼心理,國際流行色協會發布了一組卡其色(軍裝綠),為人們廣泛接受。風衣從色彩到款式都是二戰給人們留下的最經典的時尚。
另外,自然環境、色彩、太陽光譜成分,都可能對人們產生影響。意大利人喜歡黃、紅磚色,這是由于意大利的日光偏黃。北歐人喜歡青綠色,這是由于北歐的日光偏青綠色。
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由于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學、藝術教育、傳統生活習慣的不同,人們在氣質、性格、興趣、愛好方面也是不盡相同的,對色彩也會有偏愛。
總結
藝術設計在實施制作之前肯定受到某種需要、目的或精神趨向的限制和驅使,這就需要運用一定的邏輯思維對各類相關因素進行充分理性的分析和理解,從而力求在創作過程和創作產品中體現這種需要、目的或精神趨向。在這一階段,藝術設計在實施之前總會獲得的是一些必然的前提(在此可被稱為“命題”),邏輯思維的作用就是以這些命題為基礎,通過多樣性的推論形式最終獲得“必然地得出”這一結果。在這里“理論依據”的重要性就顯而易見。
以上從不同角度總結了色彩理論知識中的幾個重要問題,透過各個領域來看色彩:關于物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甚至哲學。當然,全面的色彩理論只是一個方面,可行的方法論才是實踐這些知識有效地傳授給學生的關鍵所在。
[1]約翰內斯?伊頓(德).杜定宇.色彩藝術[M].上海: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王令中.視覺藝術心理 [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