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上官緒芹 (浙江傳媒學院 浙江杭州 310018)
2011年3月11日,北京時間13:46日本本州島附近海域發生9.0級強烈地震,并由地震引發海嘯,核危機。截至當地時間4月20日18時,已確認造成14063人死亡、13691人失蹤。在此次地震的報道中,中國主流媒體除了快速,及時的發布關于地震的信息之外,而最注重的是災難事情的新聞價值,以及在日華人的安危,日本人在地震面前表現出的良好的秩序和反應速度。
3月11日下午14點04分,也就是大地震發生19分鐘之后,央視新聞頻道在新聞直播間通過滾屏字幕播出日本發生大地震的消息。14點05分演播室插播最新消息。14點17分即連線駐日本記者,播出日本地震畫面,并報道了中國地震臺網正在會商、稍后連線的消息。一直到18點,日本強震的直播窗口始終打開,對地震災情持續直播。 在央視新聞頻道的東日本地震報道中,比較注重新聞的新聞價值,強調公正,平衡和客觀。央視對日本地震事件的報道引起強烈的社會關注,2011年3月11日至2011年3月13日,新聞頻道收視份額為4.186%,明顯高于往年相同時段。
用現場直擊的方法及時迅速的報道地震海嘯和核輻射等的完整過程。在央視新聞頻道的新聞里大量的插入NHK直播的日本地震的畫面。NHK的報道特點是“有信息量卻不侵犯個人,有數據不煽情,有各種提示卻不造成恐慌。”所以會注重事件的冷靜客觀,和還原災難最真實的情況。而新聞頻道在報道自己臺里的記者采訪的新聞時也仍然是強調現場和新聞事件的新聞特征,很少有再出現汶川地震的報道中一系列打動人心、催人淚下的感人場景了。
從3月11日到3月17日,央視新聞頻道打破原有固定欄目編排,從21:30到零點,利用“新聞1+1”和“環球視線”的創作團隊,制作連續兩個半小時的特別節目。由于打破了欄目的概念,使整個時段的報道內容完整、風格一致,呈現出不同于常態節目的深度和現場感。在白天時段中,平時固定的欄目時間也被打破,全天候直播,隨事態發展隨時跟進報道內容。
本人研究了從3月11日東日本大地震發生至3月31日的新聞頻道的《新聞直播間》節目發現這半個月里關于日本大地震的1088條新聞(只看新聞標題)中,其中與災情本身有關的有892條,與中國救援有關的有77條,與國際救援有關的有14條,與在日華人安全有關的有67條,與專家解讀有關的有38條。從這個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除了和災情本身相關的新聞之外,剩下的這幾類新聞中,與中國救援和在日華人安全有關的新聞條數所占的比例達到了73.5%其中中國救援占到了39.3%,在日華人安全占到了34.2%。
如在《新聞直播間》3月13日的新聞中有連續的幾條新聞先后都是報道中國救援隊的:“中國國際救援隊即將飛赴日本重災區”、“中國使館工作組抵達重災區”、“日本大地震特別報道:中國國際救援隊抵達東京”、“中國國際救援隊已抵達日本”。在這幾條新聞之前,即中國國際救援隊快要赴日時還在播出了“中國國際救援隊走過的十年歷程”。
再如同樣《新聞直播間》3月16日的“中國國際救援隊全力搜尋幸存者”這則新聞中有這樣一段配音:。由于當地供水短缺,救援隊員們的臉越來越黑,不是因為陽光強烈,而是因為他們抵達大船渡后只能“三不洗”,隊員們在抵達災區后沒有洗過臉,沒有洗過腳,也沒刷過牙。為了不讓家人擔心,很多救援隊員到日本執行任務并沒有告訴家人。
而在3月19日新聞頻道播出的《新聞周刊》的題目為“大地震的微記錄:別讓災難帶走希望”的日本大地震特別節目中,在這一期節目中所謂的“微記錄”就“微”在節目以記者找到的親歷地震的幾個在日華人(王洪喜、孔曉楠、王燕、旅日作家薩蘇等)口述整個地震和海嘯的過程為節目的線索,通過他們的視角來關注整個災情本身。整個節目分為“災難降臨”、“平安信息”、“輻射陰影”、“緊急避難”、“跨越災難”這五個環節,一步步深入,從對災情的關注到對于民情的關心,再上升到一種對于民族的、人類的災難的思考。
3月11日下午16:40,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進入新聞頻道的直播室,向人們介紹地震的原理和相關知識,這樣的解讀一直持續到到晚間“東方時空”和“環球視線”時段。從上面的數據也可以看出,在《新聞直播間》里除了對于災情的報道外,專家解讀占到剩余幾個類別的19.4%。
從孫士鋐開始,央視的評論員和專家智庫系統也啟動應急機制。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特別報道的嘉賓并非由各個欄目自行邀請,而是統一由央視新聞中心評論員組負責組織。評論員組不僅負責專家的發掘和聯絡,還負責接待和內容提供,有效地解放了各時段節目和欄目的壓力。從地震發生開始,央視新聞頻道一共邀請了地震監測、日本政經、核安全、地震救援、海嘯預警等領域十幾名專家,實時關注前方動態,及時做出權威解讀。在新聞頻道,訪談時段從“朝聞天下”一直貫穿至“午夜新聞”,實現了專家解讀的全天候無縫連接。
縱觀中外新聞發展歷史,災難性報道一直是新聞活動的焦點,在新聞報道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一席之地。如果媒體在災難性報道中不能有所作為,那么,媒體就失去其本身的功能與作用。自然災害關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在災害發生的時候,人們需要大量的信息來指導判斷,以便采取正確的應對災害的措施,新聞媒體有責任滿足人們的這種基本需求。因此電視媒體作為媒體中的主流形式之一,對災害的緊急報道具有其義不容辭的責任,它的目標是最大程度地對正在發生的災害進行同步報道,盡最大可能地為保護公民的生命財產迅速提供準確的信息。
[1]高梅.王艷萍.《央視汶川地震報道解析》.《東南傳播》.2008年第6期.
[2]白楠.《新聞專業主義視野下的電視災難新聞研究——以央視汶川地震直播報道為例》[D],南京師范大學新聞學,200905.
[3]焦彥艷,《電視災難報道的情感信息傳播研究》[D].蘇州大學.新聞學.201005.第40頁.
[4]穆素華.張士峰.《日本地震:電視“快反”報道的創新實踐》.《中國記者——焦點》,2011年4月.
[5]朱春陽.《央視汶川地震直播的新聞框架選擇之動因分析》.《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9月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