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鶴琴 (河北交警藝術團 河北石家莊 050000)
舞蹈是人類用自身的形體語言抒發情感,愉悅身心,表現社會生活,承載民族歷史的一種藝術形式。民間舞蹈產生、衍延于民間,是諸多現代舞蹈品類的“母體”和“基因庫”。當前,面對現代強勢文化的沖擊,民間舞蹈與其它民族民間文化一樣,生態環境惡化,傳承與發展日漸式微,不容樂觀。如何在繼承的基礎上加強民間舞蹈的的創新,使其契合現代人的藝術審美,永葆藝術生命力,是擺以舞界的一個現實而緊迫的課題。
河北民間舞蹈,蘊藏豐富,絢麗多彩,素有北方漢族民間歌舞之鄉的美譽。據不完全統計,河北民間舞達140余種,如井陘拉花、徐水獅舞、昌黎地秧歌、滄州落子、鹽山武術扇、保定地平蹺、衡水瘋秧歌等,琳瑯滿目,燦若群星。河北民間舞以其豐繁的文化樣式、深厚的人文內涵、鮮明的藝術特色而成為燕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文化標領,在全國民間舞百花園中爭奇斗妍,獨樹一幟。作為燕趙文化重要構成的河北民間舞蹈,是燕趙人民民族情感與精神的載體,千百年來,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回顧河北民間舞蹈走過的歷程,50年代,黨和政府對文化的關懷扶持以及大眾對民間舞所表現出的高漲熱忱,大大激發了民間藝人的積極性和專業舞蹈工作者的創作熱情,從而使一些民間舞種,或以升華的傳統形式,或作為創作素材,從農村廣場踏上城市舞臺,一定程度上從“下里巴人”而成為“陽春白雪”,深受城市觀眾的喜愛,涌現了一批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優秀作品,也涌現了一批熱愛民間舞蹈的優秀民于專家。廣大舞蹈工作者在傳統民間基礎上,精心創作了一批在響譽全國的精品力作,如《跑驢》、《放風箏》、《茉莉花》等舞蹈精品,成為舞壇上久演不衰的保留節目。改革開放后,河北民間舞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一方面全國民間舞集成工作有力地促進了河北民間舞的挖掘、整理、創排。另一方面,舞蹈工作者在保留傳統民間舞蹈元素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從內容到形式上都賦予了新意,使一些基礎較好的民間舞蹈煥發出了新的生命活力。如《拉花》、《獅舞》、《地秧歌》、《俏夕陽》等優秀舞蹈,都在全國重大賽事活動中獲得大獎,極大地促進了河北民間舞蹈與其它民舞的交流融合,河北民間舞蹈在自我發展和借鑒吸收的雙向進程中,保留和提升了其獨特的地域特色和藝術風格。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國際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外來文化相繼涌入,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產生了強烈沖擊。人們在享受著現代文明帶來的物質成果的時候,對包括民間舞蹈在內的民族民間文化產生了隔閡和排斥,不再珍視和熱愛這些文化財富。作為一名有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的藝術工作者,如何在現代社會中,關照自身的傳統文化,順應時代生活和審美觀念的演變而有所創新,發展民間舞蹈這一寶貴的藝術形式。如何在新的文化空間,將河北民間舞蹈推向一個更符合時代和群眾需求的新層次。如何應對民間舞蹈現狀的挑戰,在繼承傳統與發展本土文化方面進行創新與突破。這些問題都對我們舞蹈工作者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河北民間舞蹈的傳承與創新中,我認為應把握五點:
一定意義上講,舞蹈呈現時代精神,也是人們現實心理訴求的外在反映。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群眾需求的不斷提高,人們在精神生活上求樂、求美、求新、求變的意識越來越強烈,這就要求我們今后在創作理念上要關注時代發展、社會變遷及當代群眾思想情感、審美需求的變化。作品要努力體現時代意識和時代氣息,民舞工作者也要善于將現代意識與時代精神這種比較抽象的理念轉化成創作實踐中具體掌握和實施的一種手段,保留和運用傳統民間舞的有用形式和人文內涵,自覺地用合理的手法承載和演繹現代意識和現代觀念,來牽引當代民間舞蹈的新進展、新突破和新趨勢,這也是今后民間舞蹈創作不斷更新和提高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是藝術的生命和靈魂,反過來講,藝術要表現火熱的現實生活。現實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這就決定了作為藝術表現形態的民間舞蹈內容的多樣性。民間舞蹈創作要努力體現生活層面的多樣性,與社會和人們的審美情趣聯系起來,從不同角度和側面反映現實社會的真實狀態和藝術狀態,反映當代人們生活的本質與真諦。總之,舞蹈內容的多樣化,不是無的放矢,散而無度,它所呈現的雖是現實生活的一個個點域,實際上是孕育它的社會主體價值觀念的具體濃縮和社會時代的縮影,是一幅恢宏壯麗、生機勃勃的社會畫面。
任何事物都處在發展變化的狀態,民間舞蹈也一樣在不斷地演變,既吸納借鑒時代元素,也擯棄不合時宜的東西。吸納和擯棄過程,不是人為的革舍,而是一個融入時代精神和價值觀的過程,其保留、承傳和賦予的永遠是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刻的人文內涵。因此,民間舞的繼承和發展也要遵循這一規律。在新的時空環境內,民間舞的發展特別要提倡表現風格特色上的創新和地域文化的挖掘,創新的舞蹈語言注重民族性與現代感。作為一個舞蹈創作者,除了在作品內容上要反映現實社會的價值觀,在創作手法上還要關照群眾審美需求,通過創作者個人獨特的、個性的、前衛的藝術觀,經過提純化、高雅化、理性化、技術化、審美化的現代元素的注入,使傳統民間舞蹈進行文化過濾,以及合理地吸取異文化的優秀成分,最終使傳統民間文化向現代型的創造性轉換,從而體現風格特色的傳統之美與現代之力。
藝術創作是一個思維發散和擴張性的過程,多維性的構思是藝術創作“理想的翅膀”。人們往往習慣于慣性思維,但藝術創作如果多一點逆向思維,多一點對慣性思維的反動和否定,將自己引向奇思異想和別出心裁的思維中,就可標新立異,藝術創作就會猶如源頭活水,汩汩而涌。比如,當前的舞蹈語匯是多維性發展趨勢,舞臺調度向高空立體伸延,道具的一具多用創造,服飾一式多款等多種現代手段的包裝,都是滿足群眾審美的追求愿望,這也是時代所需,人們所求的。
藝術作品不是創作者的孤芳自賞,特別是民族民間文化,
它是百姓文化、基層文化,也可以說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的體現。因此,民間舞蹈作品無論是在創作構思、表現手法語匯
結構和主題把握上,都要緊緊抓住現代人的審美需求,與時代同步前進和發展,折射出時代精神氣息和當代文化品格。只有這樣的作品,才具有藝術價值,在當今社會,才可以成為一件具有經濟效益的文化產品,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尋求到一些新的發展空間并能發揚光大,從而使河北民間舞蹈真正走向公眾視野,成為滿足和體現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一種藝術形式。
總之,河北民間舞蹈的傳承,在融合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創新,在創新中尋求更有價值的藝術真諦,這才是其永恒生命力之所在。愿關注河北民舞發展的有識之士共同努力,為構建一個現代的、個性的、理想的河北民間舞蹈藝術新局面而奮斗,這是時代賦予我們每一個藝術工作者光榮而緊迫的歷史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