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旭(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山東 淄博 255130)
中國當代的美術創作最為發展就是在近二十多年的時間。在此期間,美術界舉辦各種大型展覽,作品創作風格多種多樣,創作觀念極具個性,創作形式也體現出多元化,美術創作一時間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情景。鄉土油畫應運而生,而且在中國美術在發展過程中占據了主要地位,它自身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現實意義,對中國的藝術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因此,鄉土油畫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探討。
現如今學術界對鄉土油畫的評價有很多,但是意見各不相同。我個人認為,鄉土油畫,重在對“鄉土”一詞的理解,重在對鄉土的熱愛,很多藝術家都是通過對鄉村人物,景物或是人景兼有的描繪,體現出藝術家對某一時期的某一領域的精神寄托和內心感受,或者是通過對極具民族特色的人、景、物等進行描繪,表現出藝術家的獨特感受。鄉土油畫不只在很大程度的體現了藝術家精神追求,它也在美術界產生深刻且廣泛的影響,它還對描繪歷史起到一定的記載作用。
任何一種藝術流派的產生,都要經過一個萌芽,產生,發展,繁榮的過程。鄉土油畫也不例外,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變化,不斷完善,不斷成熟。
在一定程度上說,鄉土油畫是中國的本土文化與西方文化相結合的產物。油畫對中國而言是從西方引進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舶來品。而鄉土油畫就是引進的西方文化與中國的民族本土文化相結合的產物。早在19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就有一些青年畫家遠去西方學習西洋油畫,油畫當時引進中國。遠去求學的青年通過對油畫的研究,回國后又與中國文化相結合,創作了一些藝術作品。這些作品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表現了作者對故土的眷戀,這可以說是中國鄉土意識的萌芽。之后,在建國初期,鄉土油畫沒有明顯的發展。一直到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中國美術的發展開始進入新的階段,各種藝術形式迅速出現,鄉土油畫應運而生。鄉土油畫的發展受中國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環境影響很大,中國人民在經歷的眾多磨難和艱辛之后,對故土的感情更加濃厚,對鄉土文化更加熱愛。鄉土油畫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民的精神追求。當時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羅中立的《父親》,作品中充分表現了當時勞動人民的一種精神狀態,鄉土氣息特別濃厚。這幅作品強烈引起學術界的關注,鄉土油畫隨即登上了歷史舞臺。后來幾年,羅中立又創作了“大巴山系列”。還有其他藝術家也創作了更多的題材的油畫,鄉土油畫一時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鄉土油畫之所以能成為人們的關注的焦點,之所以成為藝術家表現精神生活的一種方式,是有多種原因造成的。首先,國家政策為鄉土油畫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我國在文化藝術上實施自由開放政策,為藝術家的創作思想奠定了基礎。其次,我國人口眾多 ,而且農民人口占大多數,在人們的內心深處對“鄉土”具有很深的感情,因此,鄉土油畫自然受到關注。再次,中國民族眾多,來自不同民族的畫家,創作作品具有不同的民族風格,他們的作品都帶有濃重的民族特色和鄉土氣息。最后還有一點就是藝術家教育文化背景也對藝術家的創作方向起著一定的作用。以上原因都使中國鄉土油畫的發展成為可能。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藝術表現形式不斷出現,鄉土油畫也在萌芽、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趨向成熟,不斷的汲取新的營養。80年代初,鄉土油畫的表現方法大多采用寫實手法,題材多是鄉村的民俗風景。隨著社會、經濟、文化和思想等方面的發展,鄉土油畫受到新思想和城市化的影響,藝術表現方式趨向多樣化,藝術題材的范圍被拓寬,藝術風格多種多樣。鄉土油畫可以是古典主義風格、象征主義風格、也可以是現實主義風格、表現主義風格、象征主義風格,還可以是印象主義風格,浪漫主義風格。
一說到古典主義,大家都會想起西方。不錯,在八十年代的中國有一些青年畫家把目光投向西方古典主義。西方古典主義畫法描繪真實,生動,造型準確嚴謹。這一畫風在中國學院領域得到推崇。西方的古典技法很自然的與中國的本土文化結合在一起,使中國鄉土油畫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在眾多畫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王沂東,王沂東家鄉在臨沂,因此,他本身對沂蒙山有著深厚的感情。他通過高超技法把西方古典主義畫法與中國的鄉土人情巧妙的結合于一體,創作出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風格,成為當代中國實力雄厚的藝術家。
王沂東的作品造型準確、嚴謹,他擅長表現人物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80年代,王沂東就創作了《沂蒙山村》,九十年代創作了《早來的春天》《戲風》《青春》等出色的作品。王沂東的作品始終圍繞著“美”,山美、水美、人美、心美。他以金色、白色、黑色和紅色等幾種主要色彩的對比和滲透,畫面表現出凝重而不死板,強烈而不生硬的藝術效果,更加含蓄的表現出人物的內在美。王沂東的畫面純凈,純凈的可以凈化人的心靈。他沒有過多的追求,沒有過多的動機和意圖,他的畫面充滿了唯美主義色彩。大多數畫家都表現鄉土生活的滄桑以此來起到慰籍心靈的作用,而在王沂東的畫里,鄉土生活變得恬靜美好。古典主義畫風無疑在鄉土油畫風格中占有一席之地。
中國油畫在發展初期受現實主義影響很大,因為,鄉土油畫也是在現實主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于中國的社會歷史和背景,現實主義風格在中國油畫史上扎根很深。著名的代表畫家有羅中立,艾軒,何多岑等。
羅中立1980年創作的巨幅作品《父親》在當時的影響很大,當時也是以這副作品為標志,鄉土油畫正式立足于藝術界。之后,有很多作家竟相摹仿,產生了。不少鄉土藝術家和鄉土作品。在《父親》中,羅中立以超寫實主義的手法描繪出黃土地上勞動人民的典型形象,它不光反映了當代農民的一種精神狀態,也充分體現了人們對黃土地及農民的一種尊重,更深刻地表達作者對鄉土的熱愛和眷戀。因此,現實主義風格更容易打動人心,更容易讓人理解現實。
中國文論家趙一帆曾這樣評價羅中立——
在北京看了《父親》,三五秒鐘眼淚就流出來了,我感覺這是一代人集體的父親,而正是他們培養了我們這一代人,而且兒子們心里的感激、感慨都畫出來了。面對的是《父親》,但心必須聯系著兒子看,這時候我有一種介入感。讓我感受到四川大山里帶來的我們那種堅不可摧的文化傳統,苦難和沉重在一起,跟我血脈相連1。
相比之下,艾軒的作品增加了一些滄桑,沒有豐富的人生經歷是不會創作出如此出色的作品。 他最善于借景抒情,巧妙的把自己孤寂的感情與人、景結合在一起,再加上繪畫技法的精練,他的作品可觸動人心,世界變的美妙而滄桑。因此,現實主義風格對中國鄉土油畫的影響很深,它在中國鄉土的油畫領域里可以說扎根很深,在鄉土油畫的成長過程中,它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
藝術家的創作沖動本身就源于藝術家對現實的強烈感受,在有了感受之后,才會更加理解社會,理解生活。現實主義風格不只是愉悅視覺,更重要的是能撫慰心靈,反映現實。
表現主義風格不同于再現,而是通過再現的方式表現出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段正渠正是這種風格的主要代表藝術家。段正渠受西方現代主義影響很深,但他絕不是西方現代主義風格的模仿者。他把受西方的影響與中國的鄉土感受相結合,表現出強烈的鄉土情節。在他的作品《東方紅》和《黃河船夫》中,我們可以看出,作品中的大色調,大塊面,大筆觸,而且筆觸相當簡練。雖然在畫面上已經失去了寫實的效果,但是我們仍有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就是表現主義風格的奧妙所在。也充分表現出段正渠高超的表現技法,他將自己內心對中國鄉土藝術的強烈感情充分爆發出來。
藝術家的創作源泉來自于自己對現實的感受,有了這種感受必然會在畫面上表現出來。韋爾申在80年代創作的《吉祥蒙古》,還有90年代創作的《蒙古.蒙古》《天邊的云》等作品,主要采用寫實主義手法,但是畫面簡單化了。作者極其注重畫面的視覺效果,強調畫面的壁畫感覺。還有作者后來的作品《溫柔之鄉》《家園》《守望者》中,雖然沒有了濃重的肌俚效果,但是畫面中的人物動作仍然安穩,神情莊重。這充分表明了作者在努力的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努力尋求自己的精神家園。
時代不斷進步,社會急速發展,藝術也在逐步發展,藝術家的思想也隨著時代的不同而轉變。表現主義風格是鄉土油畫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一種藝術風格。而且它也時常被貫穿于其他藝術風格中,互相影響,互相補充不足之處,這樣創作出來的作品才會更加生動。
象征主義風格在鄉土油畫的眾多表現風格中也是獨俱特色的。東北的畫家宮立龍可稱得上是象征主義風格的典范。在他的作品《收包谷秸子》《村長》等作品,我們都能看出藝術家精到的表現出中國農民的生活和精神狀況,表現出他對勞動的贊揚,對勞動人民的崇敬和尊重。
宮立龍是一個對現實社會問題很敏感的藝術家,他善于捕捉人們的心理。在他90年代創作的的《村長》中,刻畫了一個時代變革中的典型的農民形象。他穿著一套藍色中山服,系著與衣服不搭配的紅色領帶,還穿著羊毛衫,戴著咔嘰帽,面帶笑容,形象淳樸。這幅作品是宮立龍的非常出色的代表作品,他敏銳地抓住社會變革給中國農民生活造成的影響以及當時社會上的矛盾,充分的在作品中揭示出來。在他的另一幅作品《下大地》中,宮立龍描繪了一個勞動情節,他的筆觸簡練,造型和色彩都有強烈的雕塑感,人與牛的體積龐大。藝術家在這幅作品中通過象征的方法表現出勞動的偉大和對生命的贊揚與尊重。
不可否認,宮立龍的象征主義風格為鄉土油畫增添了不少色彩,也使人們更加了解生活,熱愛生活。
鄉土油畫的創作藝術風格,藝術個性,不是單單就以一種形式表現出來。不同的周邊環境,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民族地域特色都影響藝術家的思維方式,從而影響他們的藝術表現方法和藝術風格,因此,鄉土油畫創作風格的多樣性是鄉土油畫發展的必然。
鄉土油畫還可以是印象主義,浪漫主義或是其他風格。也許會有人認為鄉土油畫與印象主義并無關聯,但是中國油畫的特殊性,使這一結合成為可能。例如孫為民的作品《鄉間七月》《暖冬》《河塘八月》等都是采用印象主義的手法,利用光源的作用,把鄉間的情景表現的淋漓盡致。所以說任何藝術風格都有可能貫穿于鄉土油畫之中。
上世紀80年代可以說是鄉土油畫的輝煌階段,鄉土油畫的涵義被極大地拓展,各種藝術表現形式,藝術風格,藝術個性不斷涌現,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景象。但是,到了90年代,鄉土油畫受到了現代思潮的沖擊,隨著影視藝術、裝置藝術等藝術形式的不斷出現,鄉土油畫逐漸很少受人關注了。但是,依然對鄉土題材保持執著態度的藝術家仍在進行努力的探索。
鄭藝就是這樣一位畫家,一直以來,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科學技術迅速提高,藝術家受各種因素影響。但是鄭藝始終堅持著鄉土油畫的藝術風格。在作品《馳騁的心》中,畫家描繪了一個臉色黝黑的農村小伙兒。他站在一些枯草雜生的土墻前,身穿大棉襖,手揣進寬大的袖筒里,頭上戴著咔嘰帽,雙眼茫然而又充滿希望的的望著前方。把純凈的蔚藍色天空作為畫面背景,強烈地襯托出人物衣著與土墻的土氣。鄭藝抓住了當時獨特的中國問題和中國現象。敏銳地把它在畫面上表現出來。山西的王兆中,河南的段正渠和段建偉,還有孫為民等藝術家也不斷地對鄉土油畫進行新的更深入的探索,因此,九十年代的鄉土油畫依然煥發著活力。
進入21世紀,更多的的藝術形式撲面而來,裝置藝術,設計藝術,三維動畫藝術等藝術形式都對架上繪畫產生了嚴重的影響,鄉土油畫隨著時代的進步慢慢的讓人淡忘。許多鄉土藝術家的創作風格也逐漸的轉變,有的變得形式化,有的變得荒誕,詼諧。人與人之間,人與自己之間的關系變得冷漠。但是,羅中立先生依然關注鄉村,在他的血液里流淌著鄉土情,鄉土題材對他來說是一片肥沃的土地。羅中立在八十年代就對鄉土題材情有獨鐘,就算去比利時留學,受到外國文化的影響,羅中立依然鐘情于鄉土題材,創作了《母與子》《夜磨》等作品。而近幾年,羅中立已遠離了《父親》,改變了超寫實主義的畫風,但是他仍然關注農民的生存狀態。羅中立曾說:“我畫的形式變了,內在仍然關注農民2。”近幾年的《山路彎彎》等作品,強調細節,強化了作者的主觀情緒,畫面主要是動靜結合,刻畫一些生動的瞬間。如果說八十年代,羅中立主要表現當時農民的生存狀態和人生命運,那么,九十年代他就是身臨其境,把自己融入到鄉土的氣息當中,進入二十一世紀,他更加留戀,回味鄉土文化帶給人們的一種精神的享受。
雖然鄉土油畫受到多種因素的沖擊,但是,我個人認為21世紀的鄉村,農民依然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社會在發展,城市文化在進步,農村文化也在發展。現在的新農村依然是廣大人民關注的對象。羅中立,王沂東等藝術家一直在不停的探索,挖掘更豐富的鄉土藝術語言。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也創作了出色的作品,拓展了鄉土油畫更深層的涵義。
21世紀,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中的表現題材,表現形式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自由發揮的空間,中國鄉土油畫在當今藝術發展中仍是不可缺少的。因為人類的生存永遠是人們關注的話題,而人類的生命,人性與自然是分不開的。
鄉土油畫的發展前景值得關注,鄉土油畫將如何發展?我們無法預測將來會發生的事,但是人們的共同努力可以使事物向著好的方面發展。無疑,現階段是鄉土油畫的一個轉折點,鄉土油畫是再度輝煌還是走向沒落都是有可能發生的。這對藝術家來說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藝術的創作源泉來源于藝術家對現實的感受,怎樣把握自己的創作心態,怎樣建立自己的藝術風格對藝術家的發展道路有指導性作用。中國鄉土油畫如何發展是當前學術界值得關注的問題。
注釋:
1.張翔.《 藝術世界》.盤點記憶.中國畫家人氣值報表.第1頁.又第10頁.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
2.林明杰.《新民晚報》.訪羅中立.雖然遠離父親依然關注農村.上海.文匯出版社,2000.
[1]鄒躍進.《新中國美術》[M].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
[2]劉淳.《中國油畫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5.
[3]周之騏.《美術百科大辭典》[Z].北京.農村讀物出版社,1993.
[4]張翔.《藝術世界》[J].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
[5]洪再新.《中國美術史》[M].杭州,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6]林明杰.《新民晚報》[N].上海 文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