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亞(廈門大學09級美術藝術設計專業 福建省 廈門市 361000)
我是一名廈門大學的學生,一個土生土長的廈門人。在大學期間能夠通過交換生的機會,到臺灣交流學習,讓我倍感榮幸。所以我也希望能在此,能把我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分享給大家。鑒于我的專業是藝術設計,來臺之后,對于臺灣本土大大小小的設計不禁也情有獨鐘。欣賞檳榔滿目,層出不窮的設計作品,滿心歡喜的同時,也讓我想起自己家鄉的文化創意產業的現狀,讓我為憧憬未來廈門創意市集的美好向往。
隨著全球社會、經濟、政治、科技發展之間全面的互動與融合,文化創意產業在世界各國如火如荼的發展,特別是歐美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經濟增長新動力,文化創意已作為一種產業走向國際發展政策的前沿,引起廣泛的研究與探討。創意市集是一個地方政府市場經濟最直接反映文化創意產業的產物,通過創意機構或創意人才把特定事物進行有機開發和應用推向市場的一種形態活動,是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手段。
如今,創意市集在世界各國如雨后春筍的推出。在英國,著名的觀光景點Portobello Market,不但是購物天堂,更是新一代設計師聚集發表,以市集形態初試啼聲的好地方。在香港,“香港藝術力量”是個由香港各大院校藝術學生、藝術工作者及愛好者于2007年11月成立的非盈利藝術組織,從個人對藝術的興趣出發,透過不同類型的出版物、宣傳媒體及市場活動,積極推動香港本土藝術創作的成長空間,使香港及世界各地的人士對香港本地原創藝術有更多的認識,促進香港藝術于旅游文化及創意產業的貢獻及發展。在法國,巴黎多梅斯尼爾大道上(Avenue Daumesnil)的藝術拱橋,把原是19世紀舊鐵路高架橋,改造成法國巴黎著名現代交通工程案例。是在九十年代初期,巴黎市政府與Semaest(藝術工藝協會)一同攜手合作,將廢鐵道下的門洞改裝成藝術市集,現成為既是當地市民的休閑場所,更成為世界游覽觀光必看景點。藝術拱橋下的創意市集,店家個個都具有創意十足的想象內涵,店家包羅萬象,包括攝影、家具、餐具、燈飾、拼布、文具、裝置藝術等應有盡有。尤為突出的是,每一店家都有一個獨特主題, 范圍不一定是商品, 而是一種Life style。在荷蘭,假日創意市集(Sunday Market)是荷蘭人周末家庭老少前往的好去處。位于阿姆斯特丹西邊的一座公園Westergasfabriek,其中名為Polonceaukade的一區,聚集了餐廳、藝術畫廊、設計小店,在這里每年開放3、4次時間機會,專門提供給創意人士擺攤買賣食物、設計配件、家居用品、兒童玩具和有趣的小飾品等,上百個攤子成列排開,每次到了那里就像孩童尋寶一般,感覺興奮又新鮮。荷蘭有許多各方面的創意設計人才,礙于經費預算的限制,無法開設店面,于是通過這種方式參加展覽、小區活動和創意市集,既是推銷自己的作品,又是讓人們共享藝術創意的成果。
可見創意市集的存在與普及,對于一個地區以至國家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物質及精神意義。
就臺灣而言,在臺北,在當地文化部門的積極推動下,無論大街小巷,無處不洋溢著創意的氣氛,各種各樣的創意市集不斷涌現。臺灣的設計展、商品展也是年年舉辦。就連學校,也有創意協會和定期舉辦的賽事。不管何處都極力推動文化創意和創意發現。近幾年臺灣創意頻頻獲得if 紅點等多項國際獎項的殊榮。
之前的廈門,對于創意市集的發展,多少感覺暗淡失色。曾經在廈門,記得每年舉辦創意市集屈指可數,出現的典型案例仍然是一些陳年舊事。但這并不意味著廈門就缺乏自己的原創品牌。如廈門的設計師董攀,創立自己的原創品牌nothing.cn,以簡潔和生活體會設計服裝,從T恤到手帕,從收納袋到家居服,都能體會到設計師用心感受生活。非常嘆服nothing.cn在繁復的原創商品中跳脫出的那種明媚與清朗,憑一部相機,將創作品牌和生活故事完整地用影像記敘下來,用影像記錄服裝跟生活的關系,以一種“玩生活”方式呈現。黑白的時光影像,以及nothing.cn的生活小記事,把廈門的詩意生活表現的淋漓盡致,設計的理念沒落于人后。話雖如此,但直至現在卻依然名不見經傳,這固然存在一定的行銷市場等手段問題,同時,身臨于乏善可陳、平淡無奇的創意市場,也是一個很大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
其實在廈門,也依舊有一群內心躁動的年輕人對創意的沖動和執著。最初他們集思廣益,創辦廈門的本土創意雜志《M世代》,曾幾何時,我們都為之瘋狂,我們都為這是本土創意雜志而歡呼雀躍。也曾是我們共同的美好回憶,也曾是我們茶余飯后的聊資。然而,時過境遷,昔日的輝煌和現在的衰敗不能同日而語,這難道是因為廈門人沒有創意意識嗎?必然不是。獨木不成林,單一的力量是不夠的,唯獨創意卻沒有其他方面的支持,只能是雖有心而力不足。眾所周知,戰略上,講的是里應外合,方可取勝;醫學上,講究標本兼治。治標不治本,只會勞師動眾。從根本下手,統籌規劃,貫徹全局才是最重要的。
相較臺灣,臺灣的文創產業發展較早,具有借鑒和學習的方面。在臺灣早已成立了藝術市集協會。發展了成熟的藝術市集,是為各類的新興設計師和藝術家提供開放、多元的創作生態和交易平臺,推崇個人創造和精神創新,鼓勵創意立業,尤其強調以文化、藝術、設計等為產品或服務提供實用價值之外的文化附加值,是一個產生創意并使創意作品商品化的實驗舞臺。除了依托創作人的創意,更重要的是必須形成長期發展的商圈消費行為的一系列舉措,并極力與地方人文文化、區域特點、風俗習慣等產生關連性。除此之外,裝置藝術、音樂創作演出、直接面對群眾的獨立廠牌CD試聽販賣、街頭藝人表演或令人著迷的戲劇演出……等,都將是同時并存市集里的美好事物。同時,藝術市集是臺灣創作者的搖籃,也是地方的觀光新景標。此外,臺灣藝術市集協會還兼負教育與傳承的意義,對于創作者需要的技術傳授和知識產權等法律觀念都將安排課程教育,未來也將提供創作者與民眾互惠的創作教學課程,手工、繪畫、音樂、戲劇……讓創作者能獲得經濟援助與直接肯定,喜愛文藝活動的民眾也能因此受惠,在忙碌生活中感受到藝術的美好和市場的魅力。
在臺灣,正確引導發展文創產業的統一規范,集商業、教育、創意、地緣等于一身。帶領所有創作者一起深耕、生根,群聚大家的力量發展更具創意的商圈,直接的政民溝通對話,讓市集有更多可能。建構企業化組織,提升商業觀念價值,創意經濟的高增値,促進城市產業延伸,推動消費方式的轉變和消費結構的升級,塑造城市品牌精神,這些經驗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與此同時,我認為能完全整合“文創產業鏈”的展覽不能少。統籌規劃,邀請國內、外專業人士及創投買家,打造一個國際舞臺,使國內的各個文創團體、組織擁有展演文創實力和交流的機會。也將會引起各界廣泛的討論和關注,為參與活動的每個創意人提供巨大的提升和收獲。正所謂“取其精華,去其糟袥?!痹趯Ρ戎谐砷L才會有更好更快的發展。也可以籍助展覽提供公眾對文創融入生活的想象與體驗,強化文創生活化、趣味化,并促進在地的文化消費。
就對于近期臺灣申辦2011IDA世界設計大會致勝關鍵為何?來談談臺灣的經驗及我們可以借鑒的地方。
自從1995年以來,臺灣曾成功舉辦了ICSID ’95世界設計大會,當年的活動讓國際社會印象深刻,臺灣歷年來也成功舉辦多次不同類型的設計活動,證明了臺灣辦理大型國際活動的能力。此外,近年來,臺灣設計界屢獲國際大獎肯定,成績耀然。臺灣亦長期與國際組織交流,與國際間建立友好的關系。最為重要的是,臺灣設計能量的展現及政府相關單位及設計界的全力支持是這次獲得國際評審青睞拿下主辦權的主因。
除了2011IDA世界設計大會主軸活動之外,臺灣地區的行政院為了帶動全民美學運動,提升全民生活美學素質,也將2011年─民國100年定為“設計年”,結合2011世界設計大會,于全年全臺舉辦多項設計相關活動,屆時全民瘋設計,人人體驗美學時代的精致生活,可說是盛況空前的全民美學運動。
近幾年,廈門的文創產業也增色了不少。每年一次的創意市集舉辦,多少讓人肅然起敬,2010年的廈門文博會期間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外場舉辦的各路創意達人們擺攤設點,貨品五花八門,有景德鎮的特色陶瓷品現代感十足,有云南的手工軍團刮起了獨樹一幟的民族風,有廣州原創品牌現場手繪創作妙筆生花,有廈門各種特色小吃變身為讓人愛不釋手的卡通布偶等等,這些優質的創意產品吸引了不少參觀者得視線。
通過這種的創意市集舉辦,受到社會的關注。但同時,也讓大家深深感觸,一年一次的創意Party?顯然怎么“玩”也“玩”不夠。加上場地限制,售賣的不理想,一年一次的周期太長,沒有固定的創意市集點等等,使得人氣、氛圍、消費群、后續渠道等都將是廈門今后創意市集舉辦的考量要素和新方向。同時,期盼地方政府的全面大力倡導,以及創意市集組委會積極舉措也是一個非常重要因素。逐步建立起一個集文化傳播、文化交流、創意產品銷售、休閑生活等為一體的文創產業聚點。展現廈門地方獨特的原創創意品牌。
廈門與臺灣,相彼相鄰,學術與文化,相輔相成。廈門隨著海西的時代的帶來,作為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游城市、海峽西岸經濟區重要龍頭城市,硬件的發展固然重要,但是軟實力也不容忽視。廈門加快發展高知識性、高附加值和強融合性的文化創意產業,對促進產業創新、結構優化、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科學發展新跨越,意義深遠且條件成熟。
根據廈門市政協對“創意廈門”提出七方面的對策建議:1.盡快建立健全文創產業發展協調領導機構,切實解決管理分散、政出多門弊端;2.調整制定文創產業整體發展規劃,明確其目標定位為打造海西“科技創新基地、文化創意中心”,形成與特區先進制造業協調的發展格局;3.制定完善《促進廈門文創產業發展若干措施》;4.強化金融服務體系對文創產業的扶持,推動重點文創企業做強做大;5.大力培養引進各類創意人才,發揮高端人才、復合型人才、營銷人才作用,激發原創產品生產銷售;6.建設文創產業集聚區,使鼓浪嶼成為創意人才集聚地、音樂藝術創造表演基地,發展東方藝術設計、動漫卡通藝術和影視后期制作等;7.弘揚廈門藝術特質,打造海西文化之都,融合閩南文化、客家文化、紅土地文化等福建特色文化進行產業化運作,打造文創產業品牌。
根據福建省《關于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的意見》中指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重點以“文化創意設計”為龍頭,重點發展制造業設計創意、文化傳媒創意、文化藝術創作、文化傳統與文物保護、數字服務文化創意、建筑文化創意、咨詢策劃創意、休閑消費等領域。
這些的政策措施,將是發展廈門的文化產業有力保障。
同時也針對近日兩岸城市文化創意競爭力進行的調查,由“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以兩岸具有文化創意潛力的36個城市為研究對象,根據文化硬實力、文化軟實力,細分為80個指標評估換算得出廈門排名第九。
由此可見,廈門并非不具備實力的。相反潛力無限。在政府政策支撐和科技、文化、市場需求下,明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目標和任務,加快建設成為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游城市和海峽西岸重要中心城市。我堅信廈門的文化創意市集產業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創造出更加輝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