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紅(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創意與藝術設計學院 江蘇 常州 213164)
在《辭?!分?,對于“構圖”是這樣定義的:藝術家為了表現作品的主題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間,安排和處理人、物的關系和位置,把個別或局部的形象組成藝術的整體。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稱為‘章法’或‘布局’,東晉顧愷之在《魏晉勝流畫贊》中提出了“置陳布勢”,可以達到畫之變理;南齊謝赫在《六法論》中主張畫面上物象的“位置”,應該通過經營來確定;至唐張彥遠,他把“經營位置”(構圖)稱為“畫之總要”;用不同的說法,強調了構圖對于繪畫的重要性。繪畫藝術是以二度空間的形式來表現的,畫家杷具有三度空間的事物轉化到二度空間的畫面時,就要對各種繪畫因素(如形狀、明暗、色彩、線條等)在畫面的二維空間里進行合理的安排,使其符合人們的視覺規律,為觀賞者所真切感受時,才會產生良好的審美效果,最大程度上去體現藝術家的思想和情感。藝術史上許多繪畫大師的經典作品,他們的完美構圖,可視為是造型的典范。馬蒂斯說:“我的圖畫的全部安排都是富于表現力的,人物或對象所占據的位置、它們四周的空白、空間、比例,每樣東西都起著一定作用,構圖就是畫家為了表達自己的感受把各種不同的因素用裝飾的方法按照畫家的意圖安排的藝術”。米勒認為“美不在于容貌,而在于人物全體的構成,而且是和他的主要活動相適應的構成。”在他的油畫《晚鐘》中,米勒采用了雙十字形的構圖,加強了畫面莊嚴肅穆的感覺,人物與環境描寫渾然一體。中國的繪畫在構圖上也十分重視畫面形式感的完美和和諧。這種構圖的形式感可在歷代的畫論中看出,如畫論中常常談到賓主、呼應、虛實、藏露、簡繁、疏密、參差等等的構圖規律,服從于主題表現的要求,同時又要取得整體形式感的完美和和諧。如元代著名大畫家吳鎮,所繪作品墨氣淋漓、崢嶸郁茂,構圖以“密”取勝。倪云林卻喜寫疏林斷岸、淺水遙屹,構圖每以“疏”見長。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則采用了散點構圖,整個畫面中各種物象的安排和刻畫,錯落相宜、渾然得體,使整個畫面表現出高度的統一和諧,有一種抑揚頓挫的節奏和韻律感。而所謂的版式設計,是指在版面上,將不同形態的視覺元素進行有機的排列組合,將理性思維個性化地表現出來、是一種具有個人風格和藝術特色的視覺表達方式。在傳達信息的同時,也產生感官上的美感。它舍棄了事物的現實形態,精取事物美的形式,把組成圖象的基本單位歸納為點、線、面。由點、線、面的大小、色彩、方向、形狀、疏密等的不同產生基本元素的變化,按(重復、近似、漸變、發射、特異、對比、密集、肌理、空間等)不同的骨骼和章法組成千變萬化的構圖與畫面,這骨骼與章法從平面構成的范疇證明和諧、節奏、對稱、均衡等這些美的法則。版式設計的范圍,涉及到報紙、書刊、書籍(畫冊)、產品樣本、掛歷、招貼畫、唱片封套和網頁頁面等平面設計各個領域。它是從具體形象中抽取了事物的精粹再重新組合構成,以形式為主要表現對象來感染欣賞主體,給人以抽象的審美享受。這種象征和視覺的感受是從生活經驗中引起的,例如,高大的紀念牌、工廠的煙囪、高樓大廈的結構輪廓都是高聳的垂直線,因而垂直線在藝術形式上給人巋然不動、上升、高聳等感受;而水平線則使人聯想平靜的大海、無垠的草原等,因而產生開闊、平靜等;斜線意味著危險、行動、崩潰、無法控制的感情和運動等;參差不齊的斜線使人聯想到閃電、意外變故,給人以危險和毀滅的感覺等形式感。它從自然形態中有意識地提煉加工,突出對象形式中美的本質特征,將它概括、單純、使形態比生活本身更強烈、更鮮明,讓觀看者在享受美感的同時,接受作者想要傳達的信息。最終目的是使版面產生清晰的條理性,用悅目的組織來更好地突出主題,達到最佳訴求效果。
“構圖”和“版式設計”雖然說法不同,但含義卻是一樣的。版式設計是一種平面構成,而在英語中“構圖”和“構成”都是Composition,都是研究如何在二維的空間把各種要素組織好的技法。構圖設計,不僅僅只是創作的過程,而且還是使最初的構思得到進一步確認的過程。人們有時會把視覺要素和構圖原理的作用相混淆,視覺要素就是線條、色彩、形態、質感等;構圖原理則是比例、均衡、對比、節奏、多樣統一等,平面構成與一般繪畫的不同之處是以形式美為主要表現方式給人以審美享受的。正因為它是從自然形態中有意識地提煉加工,突出了對象形式中美的本質特征,將它概括、濃縮、使形態比生活本身更強烈、更鮮明,所以能散發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如德國平面設計大師、“歐洲視覺詩人”派代表人物貢特爾?基澤,其作品具有豐富的想象力與激揚的創造力,講究比例和尺寸、色彩和明暗的對比關系,他的《和平運動》海報將文字嵌入圖形之中,強調方向的版式編排,使文字與圖形形成了律動感。特別是近幾年來,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使視覺設計拓展了范疇,對現代版式設計形式提出了新挑戰。視覺傳達方式也將打破繪畫與設計門類的界限,以滿足現代人自我心理層面上的精神需求。構圖與版式設計將會隨視覺傳達設計形式的發展而變化,由以往形態上的平面化向多面化、靜態化向動態化、單一化向綜合化方向轉變,走向愈來愈廣闊的領域,來滿足信息化時代生存方式中人們的審美意識、價值取向、情感心理的需求、并相互交融,在造型藝術中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
[1]李巍.廣告設計[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何潔.視覺傳達設計的發展趨勢[J].裝飾,2002(3).
[3]張千一.談構圖[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3.
[4]周正.《繪畫構圖原理》西北大學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