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峰 李樹君 (長春工業(yè)大學設計學院 吉林長春 130000)
信息化時代已經(jīng)進入了21世紀的人類社會,各類信息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面臨著不同的選擇,尤其是對生活消費品的選擇,大多被人們接受的選擇是那些具有較強的藝術感與形式美的設計作品。時下講現(xiàn)代藝術,現(xiàn)代設計是很流行也講究時尚的事情,現(xiàn)在人們對那些設計品的藝術性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設計相結合的產品也很受人們的青睞,相關的設計者也在不斷開發(fā)設計出帶有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現(xiàn)代藝術設計作品。作為東北的設計工作者,我們不能不把目光注視到薩滿文化上來,薩滿教是我國古代北方民族原始宗教,它產生于原始繁榮時期的母系氏族社會。古代北方民族或部落,如女真、匈奴、契丹、肅慎、勿吉、靺鞨等;近代北方民族,如赫哲、肅慎、勿吉、靺鞨、鄂溫克、哈薩克等他們也都信奉薩滿教或保留一些薩滿教的部分遺俗。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和了解,薩滿文化對現(xiàn)代藝術設計的啟示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概括
一、薩滿文化造型對現(xiàn)代藝術設計的啟示千變萬化:一方面它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造型寶藏,另一方面,更加值得借鑒的是——它所蘊涵的氣韻態(tài)勢等深層文化心理結構。那時原始薩滿為追求精神心理上的平衡和安慰,求得自然力的庇護,于是他們便把對日神、月神的崇拜,體現(xiàn)在薩滿神服和神鼓上,并把日月的圖案繪制在上面。北方氏族的圖騰的崇拜多以狼、蛇、鹿等動物為主,這些主要表現(xiàn)在圖騰和薩滿服飾上,比如呼倫貝爾少數(shù)民族,他們就是為了很好地來塑造薩滿服飾的典型特征所以才用模仿鹿的形體來塑造的薩滿服飾;再者在鄂溫克部落薩滿服飾中我們可以看到有蛇的造型、蛇皮圖案的裝飾、還有熊和鷹羽等,造型豐富且具有設計理念,形成了不同民族的圖騰文化風采。崇拜圖騰的另一種方式是圖騰柱,大多采用木為材質,上面刻有虎、鹿、蛇、狼、豹及幻想中的龍、鳳鳥等。雕刻筆觸生動有力、夸張大氣,構成了原始神靈崇拜文化的核心之一。這些都是現(xiàn)代服裝設計和室內裝飾及裝修設計中可以借鑒的造型元素,我們在學習、消化的基礎上,將其解構,并以現(xiàn)代人對設計的審美標準進行設計重建,并賦予其新的形式含義,進而從中衍生出一批既能留存原有神韻又能彰顯鮮明時代精神、傳達現(xiàn)代設計理念具有新的視覺表達力的設計藝術作品。
二、薩滿文化作為一種民間造物藝術的代表對現(xiàn)代藝術設計的啟示是:無論是對材料選擇、題材內容、風格特征、創(chuàng)作手法、加工技藝、造物思想、用物傳物等方面的把握與追求,無不體現(xiàn)人與自然環(huán)境、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他們之間的那種平等友愛的和諧關系。在鄂溫克族的一些部落中,把氏族起源與蛇聯(lián)系在一起,認為鄂溫克人是蛇神與獵人結合的后人。而鄂倫春族人古時把氏族起源與熊聯(lián)系在一起,認為鄂倫春人是獵人與熊結合的后人,或者認為熊是由人變的,鄂溫克人的原始神話中也認為熊原本是人。此外,類似于“天鵝、狼=祖先”以及“絕不能讓狼血滴在地上”等這樣的觀念也在其他民族占主流,薩滿教認為,人世間除災降魔的方式就是西方五十五善天神、用此帶來吉祥的靈體;天災疫病的靈體就是受東方四十四惡天神所管。由于崇拜對象的多而不同,神靈已經(jīng)被泛化,幾乎除“我”之外皆有神靈,無論天地神靈世界萬物完事都不能除外,一切自然物順其自然地就成了神靈的載體,因而形成了以“天”為核心的精神哲學體系,也有人把這叫做萬物有靈論。反過來說這種精神哲學又成為他們所有生活過程的基本準則。就在這樣的基礎上,他們形成了崇尚自然,崇天敬地的價值觀念;尊老敬祖,尊崇倫理的價值觀念;揚善抑惡,勇于拼搏的價值觀念。
三、現(xiàn)代講求“個性紛呈”的社會設計表現(xiàn)受啟示于薩滿文化色彩觀,薩滿文化把傳統(tǒng)文化色彩融于現(xiàn)代藝術之中,通過最本質、樸實的色彩語言來傳遞設計的語言,這對于現(xiàn)代藝術設計是一種提煉與豐富。薩滿文化色彩所具有的強烈、樸拙、真摯、濃郁的特點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時刻震撼著人們的心靈。在大多數(shù)薩滿帽、薩滿服雙袖及薩滿神裙的腰圍都飾有藍、紅、黃等色布條。其中,藍色代表天、河流、湖泊;黃色代表大地(也有的以黑色代表大地);紅色代表火。而在鄂倫春、鄂溫克人薩滿服飾上,這幾種顏色飾帶代表了彩虹神(吉祥神)。在雅庫特鄂溫克人的薩滿鼓面上也繪有紅、黃、藍三色圖飾,同樣代表了彩虹神。現(xiàn)代的設計對色彩的要求就是要這種能以簡練、粗放的方式給人以視覺的美感創(chuàng)作,在倡導“綠色設計”設計思想的今天,他的表現(xiàn)則具有特別的借鑒性和示范性。
總而言之,共性寓于個性之中,沒有個性也沒有共性的存在。在當今藝術世界的寶庫中聚集了各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越具有民族風格的設計,就越能反映出一個國家的藝術設計風格,這種設計藝術作品就越具有國際性。身處北方城市為我們做進一步的薩滿文化研究提供了廣闊的機會和便利,以現(xiàn)代的審美觀發(fā)展薩滿文化,切實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以此來提高我國設計藝術水平,進而全面貫徹落實對非遺民間美術的“、搶救第一、保護為主、合理利用、傳承發(fā)展”的方針政策,也就是要更好地將民間藝術在設計藝術中運用而生。
1.白天佑,傳統(tǒng)文化對現(xiàn)代設計的影響,藝術理論,2010(04).
2.劉鎖,設計與傳統(tǒng)文化的聯(lián)姻探討,大眾文藝藝術,2007(3).
3.楊軍武,藝術設計中民族文化的繼承,才智,2009(30).
4.劉陵江,設計文化的淵源是民族文化,藝海,2010(05).
5.阿宇,草原文化思維的內容和思維方式特征,中國經(jīng)濟學教育科研網(wǎng)(http://www.cenet.or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