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云 (南京航天航空大學 藝術學院 江蘇南京 211106)
裝飾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始于原始時代,是人類對自然的本性需求,其與人類生存和發展是緊密相連的,不論是從“河姆渡文化”的“筑土構木”建筑結構到黃河流域孕育的“仰韶文化”式建筑群,抑或是室內裝飾從“輕裝修重裝飾”到“輕裝飾重空間”感悟的變更,無不體現了人類在力求裝飾藝術和自然、人文和諧發展上的努力。
如今,裝飾藝術已經融合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小到日常用品裝飾如服裝、首飾和商品包裝等,大到工業造型設計、室內裝飾和環境藝術設計等,都有裝飾藝術的身影。
特別是數字技術的出現,不僅改變了裝飾藝術的實現工具,而且改變人們對裝飾藝術的觀念理解和審美特征,如何實現數字技術和裝飾藝術的完美結合,探討數字化背景下裝飾藝術的發展趨勢無疑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
每一次科技的進步與革新都會對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產生多維的影響,數字技術亦不例外。隨著時光的推移,數字技術神秘的面紗已經悄然褪去,人們對于它的態度不再是過分的追逐與狂熱,亦非極端的質疑與抨擊,而是能夠以一種平和的、認知的探索式良性心態去走進數字技術。而數字技術自身具備的特性,使其能夠為裝飾藝術的發展提供新的耦合點。
隨著數字技術的逐步推廣,其在藝術設計領域的適用性不斷得以拓展。通過使用不同的藝術設計軟件,一個具備豐富想象力的研究者,不論其業余抑或專業,均可以創作出自己想要的作品,而不必受專業手法技術的限制而不能刻畫出心儀的向往。可以說,數字技術的產生使得每一個有想法的人都具備設計裝飾藝術的可能性,為裝飾藝術的進一步推廣提供充分而非必要條件。
數字技術還拓寬了裝飾藝術的藝術表達范疇,該技術使得裝飾藝術的創作由靜態視覺傳達向動態的多媒體的信息傳播延伸,從二維空間延伸到三維立體空間,從靜止的三維空間拓展至動態的四維藝術,從傳統的紙質印刷到虛擬信息形象的傳播(李平平,2008)。數字技術打破了傳統各門藝術門類之間的壁壘,把各種藝術門類的藝術手法進行耦合,使得其他藝術門類中的特殊手法也能夠在裝飾藝術中加以應用和推廣,大大提升了裝飾藝術靈感的多維度爆發。
誠如前文所述,數字技術為裝飾藝術的普及提供了充分而非必要條件。這就意味著以為會使用幾種軟件,就能夠“人人都是藝術家”的觀念是個謬論。要想成為一名藝術家,是需要良好的藝術修養為前提、堅實的藝術理論為基礎、一定的藝術靈感為保障、深刻的社會理解為后盾的。一個好的藝術作品不僅僅應當是作品本身,更應當是引人入勝的畫面背后,能夠詮釋出深刻的社會價值和人格理想。否則,特殊蘊義的尚缺只能使個人的裝飾藝術作品止步于繪畫的游戲和娛樂的對象,而不能登堂入室于真正的藝術品。顯然,這些是數字技術無法提供的,而是需要一個人的先天靈感和后天積累來實現的。數字技術不是萬能的,明白數字技術能為裝飾藝術提供什么和不能提供什么,是有利于我們認清數字化背景下裝飾藝術的發展趨勢的。
數字技術的出現究竟是僅為裝飾藝術增添一門應用工具,還是會從觀念上改變人們對現實藝術和設計本身的理解(李于昆,2006),這是我們在數字化背景下思索裝飾藝術未來走向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
就最原始的裝飾藝術而言,其圖形設計是非常通俗化的,離人們的日常生活極其貼近,但隨著裝飾藝術設計技術的不斷發展,裝飾藝術逐漸脫離了大眾,成為少數專業人員的專有。但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化,讓人們對裝飾藝術的設計理念也發生了變更,裝飾藝術作品一方面必須走向大眾、走向人們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也必須得離每個人的工作和閑暇更近,讓更多的非專業人員也能夠通過某種形式釋放自己的藝術情懷,才能適應當今時代的需要。但藝術作為一種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存在,又不能局限于大眾化,必須保持一定的藝術獨立性和專業性。而基于數字技術的應用工具,為裝飾藝術的大眾化和專業化的分形分離提供了可能,一方面,富有想象力的個人均可以借助于相應的應用工具,在自己的舞臺中設計出心儀的作品,另一方面,富有專業素養的專業人員也可以在數字技術的支持下進一步提升裝飾藝術的高雅性、藝術性和深刻性。
世界本身是多維的,每個國家、民族和個人都有自身的文化理解和藝術詮釋。在數字技術發明和普及之前,受地域等因素的限制,裝飾藝術往往呈現地域的分割性,不同地域之間在裝飾藝術上的交流是受限的。但在數字技術的便捷性、可復制性等特性的作用下,世界上的每個裝飾藝術設計者均可以方便地查閱他人的裝飾藝術作品及其他藝術產品,也可以很便捷地和其他裝飾藝術設計者及其他藝術產品設計者進行交流和合作,從而有利于藝術靈感的碰撞和融合,使各個地區的裝飾藝術流派之間的聯系日趨密切,在一定程度上呈現相互融合的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裝飾藝術優點的進一步集中和發揚。但藝術之間的密切交流,并不是要抹殺不同藝術形式的多樣性,而還會在融合后呈現多元化的趨勢,特別是每個有想法的個人均可以借助應用軟件表達出自己在裝飾藝術上的獨特想法,是有利于裝飾藝術的進一步普及和百家爭鳴的。
資本的本質是實現價值增值,而需要投入一定資本作為運行保障的裝飾藝術亦不能脫離資本的本質欲求。雖然在一定時期內,裝飾藝術似乎和商業聯系不是十分緊密,但隨著數字技術下的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裝飾藝術從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上的每個環節都和經濟行為緊密相連。市場化雖然會使裝飾藝術設計師不能像無經濟行為時那樣安靜執著地從事藝術活動,但市場化也能為裝飾藝術的長期發展提供支撐,一方面能夠更好地實現裝飾藝術設計行為的優勝劣汰,讓裝飾藝術更貼近大眾的品好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設計資金的積累,為基礎理論的拓展提供前提資金保障。同時,當今社會的個人追求個性化發展,每個人都希望在裝飾藝術品上擁有區別于他人的產品,而數字技術則能為裝飾藝術品的個性化定制的實現創作可能,在應用軟件上,設計師可以根據需求者的要求,在基礎產品上做相應的變更,而這種變更勿須像傳統設計方式那樣繁瑣和高成本。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逐步推進,生態環境在不斷惡化之中,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經濟和社會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也已經成為影響經濟和社會未來發展趨勢的核心因素。裝飾藝術作為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組成要素,也應當順應大勢所趨,更好地利用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工藝來協調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之間的關系,在追求設計美感的同時,實現節能減排。而數字技術則能夠為裝飾藝術的生態環保化趨勢提供技術支撐,在設計環節上,數字技術的出現避免了傳統紙筆式的設計模式,設計者可以在計算機上設計作品,避免設計環節的材料浪費;在流通環節上,數字技術可以把裝飾藝術作品以網絡的形式傳遞,避免了傳統的實物型傳遞途徑;更不用說數字技術在裝飾藝術作品的制造、儲存、消費和回收等環節上的環保功能。因此,在數字技術的推動下,裝飾藝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必將更低碳、更節能、更環保。
[1]李平平.科技與藝術的交叉點——淺談數字藝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美與時代(下半月)》,2008(8):90-91.
[2]李于昆.數字藝術:藝術與技術的融合與創造[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6(4):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