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景泓
當前,新的思維方式、先進的科學技術促進了我國新聞出版業的蓬勃發展,書籍裝幀藝術和美術設計水平也隨著時代的腳步在不斷提高。但是,美術編輯的生存環境卻因為結構轉型出現了尷尬,甚至是令人痛苦的變化。我國新聞出版業正處于體制轉型時期,產業結構、人事制度、市場環境都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市場競爭和人才競爭日益白熱化,不論單位和個人都在經受著考驗。不少美術編輯室被撤銷、合并,而美術編輯被邊緣化、被撤崗的現象也不再是新鮮事。那么,今后新聞出版業的發展就不需要專業的美術編輯了嗎?非也。事實證明,美術編輯在新聞出版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一個優秀美術編輯創作的作品是一種無形的品牌和資源,潛藏著巨大的文化產業價值。在體制和結構發生變化的時候,美術編輯怎樣走好轉型之路,真正做好一位專業的美術編輯呢?
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在新聞出版行業的普及改變了美術編輯傳統的工作方式:工作手段、工作程序、關系結構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網上約稿、遠程傳遞稿件成為現實,網上搜索文件、圖片也為美術設計工作帶來了便利。依靠手工勞動的傳統型美術編輯在新聞出版工作中已經逐漸減少,面臨尷尬的、被邊緣化的困境。近些年來,隨著新聞出版業改革不斷深入,體制轉型和觀念更新,美術編輯隊伍發生著“地震”式的革命。沒有活力的美術編輯室、美術編輯已經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社會上新興的美術設計工作室,及能夠適應時代發展潮流并勇于搏擊弄潮的“新美編”。
不進則退,這是社會發展的規律。美術編輯要想在轉型時期站住腳并發揮重要的作用,就應該改變思路。美術編輯要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思想,不能因為年輕、學歷高、思想活躍、接受事物快而丟棄學習;也不能因為年齡大、資格老、有經驗、有名望而放棄學習。美術編輯應接受新思想,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不斷增長自身的才干和能力;在不斷的學習中開闊視野,提高層次和品位,全面提升專業素質;樹立創新意識、競爭意識和經營意識。
傳統美術編輯的主要職責是書籍裝幀設計,包括設計封面、版式,寫美術字,畫書籍、報刊插圖,組織美術類稿件,編繪畫冊等。美術編輯作為美術設計者,由于受傳統觀念和體制的限制,過去一直處于從屬地位。對于美術編輯的作品,從作者、文字編輯到行政領導,甚至發行人員都有否定權,而美術編輯自己沒有多少主動性可言。
今天,美術編輯的定位應該一改過去“為人做嫁衣”的被動從屬地位,成為新聞出版戰線上運籌帷幄的主人。在“讀圖”成為時尚的今天,美術設計已然是創造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美術編輯除了進行封面、扉頁、版式插圖的設計以外,還要對開型、環襯、材料、工藝等提出設計要求;在做好上述美術設計的同時,美術編輯還必須對作品時代特征和文化背景有宏觀了解,對市場經濟、營銷狀況有明確把握,并將這種理解體現在設計的理念之中,這就是所謂的“大設計觀念”。創造價值、創造利潤不再與美術編輯無關,而是息息相關。
美術編輯的優勢在于其自身的知識結構和設計能力。要想最大限度地發揮美術編輯的優勢,首先就要調動和發揮美術編輯的主觀能動性,保證美術編輯在本職崗位上有目的、有計劃、有意識地開展工作。
我們知道,目前社會上有不少經營范圍廣泛的美術(平面)設計工作室。除了經營封面設計和少量的版式設計以外,他們還從事戶內外廣告、裝潢設計,展覽、展示設計制作等工作。它們在新聞出版領域里的美術(編輯)設計工作應該屬于兼營性質,其從業人員也可以說是新兵。美術設計工作室的優勢來自“一把一利索”的雇傭關系,這種合作方式的成本較低且不占出版社編制。然而,在實際的工作中,大量新聞出版物的美術設計還是要靠專業的美術編輯來完成。
專業美術編輯可以與文字編輯和發行、出版、印刷人員保持密切溝通:通過文字編輯了解和掌握出版物的內容以及作者和讀者的要求與喜好;通過營銷人員了解和掌握當前市場流行和暢銷品種的形式、色彩、開本以及經銷商對美術設計的要求;通過出版、印刷人員了解和掌握印刷材料、工藝要求、成本高低以及出版質量和周期。特別是在某些專業性很強的出版社,其美術編輯更深諳出版社的專業特點、風格以及文化特色等。相比之下,當前新聞出版專業美術編輯的優勢是那些美術設計工作室所不可比擬的。
所謂審美修養,是指審美理想、審美觀念、審美趣味、審美判斷力等方面的綜合素質。一個集體,一個民族,一個時代都有其特定的審美理想和審美觀念,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必然反映。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文化素質、審美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對圖書、報刊的美術設計要求也越來越高。因而,當今的美術編輯就要不斷加強學習和研究,豐富自己的審美知識,樹立自己的審美理想,加強自己的審美修養,將個人的審美趣味與時代的生活氣息、文化氛圍、道德標準等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審美實踐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風格和審美情調,提高對美的理解、辨別和評價能力,進而在書籍裝幀和美術設計中一展風采。
因此,美術編輯加強審美修養是適應時代發展的第一要務。美術編輯如果墨守成規,不去追求與時代特點相適應的審美觀念,對整個社會現行的藝術風格與流行方向沒有足夠的了解和研究,也就喪失了與時俱進的審美判斷力,因而就不可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在信息和知識“爆炸”的年代,科技發展帶動了知識的快速更新。新觀念、新事物、新思維無不影響著人們的現實生活。美術編輯如果不在加強文化修養方面下工夫,對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和人們的需求缺乏了解,其結果必然是“眼高手低”。
美術編輯加強文化修養就是要了解、研究和分析人文文化、科技文化中的相關學科,通過獨立思考、剖析和總結,逐漸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文化修養的提升需要經過實踐的檢驗和錘煉,它是在人們認識、改造自然和社會的過程中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文化修養的提升也需要依托物質載體,借助參加各種文體、社交活動,以及讀書、看報、瀏覽網頁來增加社會閱歷,開闊視野。美術編輯的文化修養提高了,他才能領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人們的需求,才能創作出構思新穎、立意獨到的好作品。
注意加強美術編輯的專業修養是完成轉型的必修課。專業修養主要是指某一個專業的系統知識結構、理論根底和專業知識、技巧等。美術編輯的專業特長是以繪畫、攝影、設計等多種造型藝術為主體,應用設計、編輯、制作以及各種印刷工藝、材料等手段來完成任務和實現價值。因此,具有專業的系統知識結構,不斷學習和掌握本專業的理論、知識、技巧,是對一個專業美術編輯的基本要求。一個專業修養不深的美術編輯很難準確地鑒別和發現高水平的作者;很難組織出高質量的稿件,也不容易設計出優秀的書籍藝術作品及美術作品;更難以把握書籍藝術的層次、品味和價值。美術編輯如果不讀書、不思考、不動筆,僅僅滿足于自身的小技藝和對工作的一般性應付,其作品只能是平庸和淺薄的。
電腦制作技術的應用已經給美術編輯工作帶來了一次革命,美術編輯對電腦制作的依賴已經像魚和水的關系,不可分開。現在普遍應用的圖像制作和排版軟件,如Photoshop、CorelDraw和方正飛騰軟件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美術設計之中。然而,美術編輯與電腦操作員配合的模式還僅適用于電腦美術設計的初級階段。美術編輯要想更好地發揮美術設計的才華,必須學習和熟練使用電腦。美術編輯如果能夠熟練地掌握電腦制作軟件,就可以準確、細致地加工制作更加鮮活、更具現代意味的美術作品,使美術設計現代化成為現實。
美術編輯的工作內容已經由單一的封面、插圖以及版式設計發展為對書籍、刊物的整體設計。這就要求美術編輯改變過去的被動思維方式,在形象設計的理念中導入社會需求和市場觀念,從宏觀的角度、從整體的效果出發進行創意設計。一個具有較高附加值的、成功的作品應該既蘊含時代特征和文化內涵,又突出鮮明的個性,達到內容與形式完美統一;同時還要考慮到印裝材料檔次、工藝先進程度、成本的高低等等。美術編輯在提高產品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時,應采用科技含量較高的新材料、新技術,降低制作成本。這種設計理念是新聞出版業創造品牌、創造利潤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
對美術編輯而言,電腦設計、制作不能代替藝術鑒賞力。電腦只是一種工具。在電腦上設計、制作書籍或新聞美術作品,不僅需要操作技術,更需要操作者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專業知識和藝術鑒賞力,美術編輯必須具備深厚的基本功,熟練的造型技巧。此外,不同出版領域的專業美術編輯還必須掌握各自專業的特點和藝術語言,并深諳其中的規律。
在審美實踐中提高審美鑒賞能力是美術編輯提高專業素質的重要保證。可以說,沒有敏銳的鑒賞,就沒有進步、提高和創新的基礎;沒有鑒賞意識,就不可能有創新的欲望和創造的膽識,更談不上創造或創新的能動性。提高美術編輯的專業素質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要經過實實在在的努力和實踐。這個過程是美術編輯思想修養、文化修養、審美修養提高的過程;是其適應時代發展,不斷提高和完善自我的過程。
綜上所述,美術編輯是新聞出版業的中堅力量,它所承擔的工作和肩負的使命是無可替代的。但是,想要做一個好的美術編輯,能夠設計出具有品牌效應的優秀的美術作品也是不容易的。美術編輯要在認識自身專業優勢、找準定位、轉變思路、凸顯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加強自身審美修養、文化修養和專業修養,這樣才能以專業的美術編輯的身份和形象立足于新聞出版事業之中。
[1]曹磊.美術編輯出路何在[J].出版參考.2005(33)
[2]裴全.美編的工作思路和能動作用[J].記者搖籃.2007(01)
[3]潘群.新形勢下美術編輯工作的難點與對策[J].中國出版.2008(02)
[4]張福林.美術編輯的審美修養[J].編輯之友.2002(S1)
[5]柏學玲.美術編輯特殊業務素質談[J].編輯之友.200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