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燕 (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09級花鳥畫專業 山東濟南 250000 )
“氣韻生動”是指一幅畫的生動與否,即一幅畫的“畫魂”。
氣韻生動主要體現在筆墨的運用上,筆墨的指導思想是什么?①李可染先生說“可貴者膽,所要者魂”,筆墨的目的要達到氣韻生動.即為畫面既要有筆氣、墨氣、畫氣又要有氣勢、有氣度、有氣機這才是所謂的“韻”。
有人說中國書畫的筆墨運用也是一種氣功,我是很贊同的,不過這種氣功是書畫家長期在藝術實踐中嚴格訓練出來的一種“力透紙背”的特殊氣功,是在長期訓練中的一種運籌帷幄?;B畫栩栩如生,但并不是自然界原物的照搬,不是對自然物象的一種機械的描摹,而是畫家要“遷想妙得”經過立意構思,對自然物象進行提煉與取舍,表現出最能反映生活的本質和精華的部分。
中國畫用筆主要體現在“氣”上,而運墨則體現在“韻”上,即“韻味”,“韻律”和“節奏”。中國畫講究墨分五色,即濃、淡、干、濕、焦.用墨要靈活不能呆滯.用墨的成敗對氣韻生動關系極大,實際上筆與墨是分不開的,筆為墨骨、墨為骨魂、筆中有墨、墨中有筆,筆是通過墨來顯示的,墨是通過筆來傳達的。筆墨是中國畫的特殊節奏韻律,特別是寫意畫更為突出,它不同于其他畫種。但是在工筆畫中也是能顯示出它的用處,筆墨用好了就為這幅畫增添很多韻味。
“筆墨”一詞概括的說指用筆和用墨的方法,也指在作畫過程中用墨的法則和規范,由于所用筆法的不同,墨會在紙上產生不同的效果如:干、濕、濃、淡、焦。繪畫中的用墨就像寫文章用的詞匯,詞匯多了自然就組成了完整的句子。而后以辭藻表明話語的意思即而潤澤之。畫畫的過程中我們講究用筆的皴、擦、點、染。而用墨的方法則有干、濕、濃、淡焦等。因此,在傳統意義上講用筆用墨的方法統稱為“筆墨”。
氣韻形成于筆墨的形式與過程,用筆和用墨的痕跡與用筆的力度。由于用筆用墨方法的不同而產生的視覺感受成為形成畫面氣息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藝術家在長期的繪畫過程中積累起來的繪畫能力體現。古往今來歷代藝術家們對用閉合用墨的方法都十分的講究,他們認為一個畫家能否成為真正的藝術家,關鍵在于他們在用筆用墨方面有沒有形成自己獨立而又特別的風格。所謂的“個性”,便是自己在繪畫中獨特的風格面貌,主要是指用筆方面?!案闪亚镲L,潤如春雨”是對墨色視覺效果很形象的比喻。
一幅作品的“筆墨”形式最終還是體現在整幅畫的“氣韻”中。評價一幅作品關鍵看這幅畫的生動與否只有用筆用墨恰到好處整幅畫才會“氣韻生動”,這也是筆墨結構合理性的具體反映。在中國古代文人繪畫中也曾因為片面追求筆墨趣味而舍棄了形象和意境的塑造,因此這些方面在一幅畫面中同樣都要重視,達到一種平衡的分配才能使畫面情景交融。筆墨的交融就形成了氣韻,氣韻生動是筆墨結構合理的具體體現。
自五代謝赫提出“氣韻生動”一詞一直為繪畫藝術家所追求與探索。而藝術理論家也一直在思索和歸納關于氣韻的概念和內涵,因此在中國美術史上對氣韻的表達形式呈現多樣化。其中所包含的氣格、氣象、氣韻都是指氣韻。由此可見氣韻是作為藝術修養的總體的反應,并不是一筆或一墨所能夠包含的,但是氣韻也必須有筆墨的點畫才能形成。畫重蒼潤,蒼指的是筆力、潤指的是墨色,只有筆墨功夫到位畫面才能氣韻生動。所以說筆墨與氣韻有著內在的必然的聯系?!肮P墨 ”是構成氣韻的一方面,筆與墨的有機聯系以及筆墨所表現的物象結構的完美性直接歸納到氣韻的范疇。“氣韻生動”是中國繪畫藝術中一直追求的最高境界。謝赫提出的評價中國繪畫藝術的六個標準:“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摹寫”,把氣韻生動排在六法之首,在他看來氣韻生動無疑是最高的評價標準。歷代的畫家都把氣韻生動作為繪畫作品所追求的目標,理論家也把它作為評論理論作品的原則和標準來使用。
氣韻是中國繪畫藝術的靈魂,它不僅包含視覺的審美還有哲學的傾向。也是一個存在于任何藝術形式中的靈魂如:音樂、舞蹈、文學等的藝術領域。氣韻不僅在感知層面上可以得到反映,同時還在主觀意識上產生一定的反應,一個像霧像雨的狀態。這一點與音樂的韻律給人的心理感受有一定的相似性,尤如音樂上1、2、3、4、5、6、7七個音符那樣組合起來,便會形成美妙的樂章。
由筆墨到氣韻是中國畫獨有的審美理念.那么生動怎么說呢?生,我認為是生出、發出、產生的意思,即由氣韻所發出的。動,指的是靈氣、神氣、活氣,即由氣韻所產生的。它使畫面形象生發出節奏,韻律的美。這是中國傳統繪畫理論的重要審美特征,是指作品中所包含的:氣勢、節奏、和韻律。在南北朝時期,“氣韻”被運用到繪畫領域。謝赫提出的“繪畫六法”中,就把“氣韻生動”列為第一法,因此將氣韻生動作為中國傳統繪畫創作與評價的重要標準和原則,并從人物畫推及到山水畫、花鳥畫等各種題材的創作。藝術家們對“氣韻”這一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使畫面獲得氣韻生動的藝術效果古往今來都存在著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一幅作品的氣韻來自于筆墨的運用方法和對客觀物象描繪的生動程度。筆墨的濃、淡、干、濕變化和自然景觀中的云霧繚繞也都是氣韻生動的由來和具體的體現。
根據頭腦中的印象把想要創作的物象用筆表現在稿紙上,根據自己所要表達效果的需要反復修改,以達到更加完美的藝術效果.根據筆與墨的結合以及韻律的襯托便會形成一幅生動的創作.因此這個過程也是將“胸中之竹”變為“紙上之竹”的過程。更是把自己的內心所想變成繪畫表達的過程。因此創作出來的作品既增加了畫家本人的思想內涵,又增加了畫面本身的藝術特色。所以說創作作品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在創作的過程中藝術家的主觀意識起著重要的作用,完全可以按照主觀思想來決定畫面的取舍程度。同時也可以對形象夸大和縮小。所以我們在繪畫的過程中更加注重用筆、用墨的發展和發生。因此物象的形態結構也可以更大程度的用筆墨的合理性去塑造,當然物象形態的外部結構是發揮“筆墨”的參照物,沒有結構關系的依托。如果不注重物象的自然結構而一味地追求筆墨,就形同“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從而走向筆墨的游戲。由此可見筆墨的發揮必須依賴畫面的結構、物象的結構以及筆墨的結構,這三大條件是筆墨發揮的最基礎條件。筆墨與三大結構達到和諧性,氣韻隨之生動。其中的每一個結構都直接關系到畫面氣韻的神功程度,就像建造高樓大廈,所需磚、瓦的質量是建造堅固大廈的基本條件。一筆、一墨賦予畫面情理與韻味,同時也構建了畫面的盈盈氣韻。
中國畫在“氣韻生動”方面有優良傳統和歷代畫家積累的豐富經驗,但作為新時代的畫家不能滿足原有的經驗,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前進,人們的審美理念也發生了變化。在古代氣韻被認為是對物象風度、韻致的描繪再現,而今,關于氣韻則融進了筆墨等更多的因素。因此我們應該在傳統的基礎上更加豐富氣韻的影響因素,在創作過程中綜合運用筆墨與氣韻的結合,達到更完美的效果,使我們的繪畫更加韻律生動,美侖美奐,產生令人回味無窮的幽幽意境。
[1] 《李可染》馮虛著.古美軒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2] 《陸嚴少語錄》東鵬飛編著.河南美術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一版.
[3] 《水墨的詩情》舒士俊著.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