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佳美子 (淮北師范大學 安徽淮北 235000)
室內空間在建筑中是與人最為直接的,室內環境的舒適程度與人的生產生活品質息息相關。因此,室內環境的設計創造應該以人為本,把安全、舒適作為首要前提。從宏觀上來看,人們建造活動往往能從側面反映相應時期社會生活的特征。
在中國傳統建筑中,室內設計這一概念只是依附于建筑內。中國古代室內設計在古代建筑的依托下,經歷了春秋魏晉兩次轉折,秦漢,隋唐,明清時期的三個高峰,始終保持了較為完整的特征,也表現出了鮮明的地方性和民族性。在明代晚期的《園治》及《長物志》中還明確提出了室內裝飾的系統論述。據記載,夏、商、周時期人們已經能建造規模龐大的宮殿。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建筑與裝飾擺脫前朝風格,從抽象轉為具象;出現了“筵”“幾”“屏風”等。秦漢時期中國傳統建筑結構體系和形式已大體確立。到了唐代,家具陳設內容變的豐富,造型雍容華貴,色彩豐富灑脫,構圖上注重整齊對稱,在藝術上具有非常高的水平。明清時期,室內空間具有明確的指向性,根據服務對象而被分得等級分明。
中國封建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以“禮”為基本框架,也就是用制度規范各類等級。因而在室內裝飾的營造中,一切設置并不僅僅是為了“求其觀”,更重要的是為“辨貴賤”。裝飾的式樣,色彩,質地,題材等都是服從于它的社會功能,成為構建社會價值的重要手段。如《爾雅》記“地謂之黝”說明一般人家的地面為黑色。“然則惟天子以赤飾堂上而已”說明只有天子才能涂紅色。等級制度形成了中國古代建筑的獨特風格對中國古代建筑的發展影響深遠。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中大都喜歡采用吉祥寓意的裝飾手法,利用字與字之間的諧音,暗示著吉祥的含義。將其運用在室內的裝飾裝修中,體現了傳統中含蓄的內在氣質。如在室內的墻壁上掛一雙中國結編制的鞋子,用“壁”與“避”諧音,“鞋”與“邪”諧音就可意寓為辟邪。“蝠”與“福”諧音可寓意為有福。正所謂“有圖皆有意,有意必吉祥”。傳統文化背后的“意”是人類迷戀其造型的關鍵,不論古人還是現代人,都對美好事物心存向往。傳統造型背后的吉祥寓意同樣適合現代的室內設計,延伸其意蘊同樣可以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念。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業待興,經濟落后。建造活動只是停留在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層面上,因而功能性為第一位,很少顧及室內環境的問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和市場的日趨國際化,國外的室內用品、室內裝飾、甚至于生活方式都隨之全面進入了中國市場,在豐富我國人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同時,也對我國傳統的文化、建筑藝術產生了強大的沖擊。在今天,讓中國尷尬的是,流行的家居裝飾都在唯外國馬首是瞻,無論是風格上、材料上、還是造型都是生搬硬套的歐式,隨意性的古典,不倫不類的中式,有些更嚴重的采取全盤端,完全沒有自己的特點。這正是說明中國設計師的綜合素質的欠缺。中國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的傳統文化,不是什么外國的生活方式可以替代的,所以我們中國設計師們應該立足于中國,尋求真正的——中國生活方式。這要求著我們的設計師要具有深厚的歷史知識和對民族文化的深層次認識。
隨著中國加入了WTO以后,中國的經濟在飛速發展,中國的建筑裝飾更是史無前例。世界上有史以來投入最大、規模最大的建設。這必將帶動建筑藝術、室內裝飾藝術縱深發展。因此,21世紀最大的建筑市場將在中國。這給我們的設計師們提供了大顯身手的舞臺,當然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如何再我們經濟騰飛的同時,將我們的設計也騰飛于世界之林之上;如何在多元的藝術王國里,將我們本民族文化藝術大發光彩。
隨著現代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發展,在多元的市場文化中,人們不僅在物質上有所要求,而更為看重的是精神上的需求。在室內設計中,人們將越來越看重居室設計的人性化和文化性。我們應將“人本主義”作為現代居室文化的核心精神,應將舒適、美觀、生態等,作為室內設計的重心。并大力發展融合我們的傳統文化,將我們的文化運用于室內設計之中。在今年9月26號的北京創意設計周上,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為設計背景和靈感來源的原創設計作品,吸引了國內外眾多參展人士的眼球,一改往年的低調作風,成為展會的一大亮點。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專業室內設計師已達到25萬人,相當于世界上總專業人數的15%,人數眾多,但名師卻寥寥無幾。我們現行知道的一些大建筑、知名酒店,大都是外國或香港設計師設計的,如上海金茂、上海大劇院、北京中銀大廈等。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我們吸引了眾多的國外設計師,我們本土設計師也應該抓住這樣的學習機會,取長補短。與此同時,政府也應該多給本土設計師們發展的機會,并提出一些針對本土設計師的豐厚待遇。激發本土設計師的創作激情。在這次的北京創意設計周上,本土設計師們開始嶄露頭角。據了解,近百位中國設計師在展會中集體亮相,如張永和、司馬巖、石大宇、石振宇、嚴迅奇、魯曉波等,他們充滿創意和智慧的作品不僅獲得了國際設計界的認可和贊揚,也代表了中國設計的前沿與未來。有了這些人的鼓勵,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設計師們一定會,像美國的JACKY先生那樣,走出國門大展身手,把我們的民族文化一起帶向全世界。
記得馬克思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作家必須掙錢才能寫作,但他絕不是為了掙錢而寫作。”所以無論市場機制如何變動,作為一名設計師我們都要保持著對設計的理性、質樸、嚴謹、自然、責任和真情。只有真正包含文化的設計,有個性的設計,才能給市場真正的活力。正所謂,創意讓市場心動,文化讓市場感動。我們必須樹立起我們的文化品牌,讓我們的文化“品牌化”,我們的設計“精品化”。讓我們的設計走向世界。只要中國的室內設計師不斷地學習,大膽地借鑒,融會中西文化,創新民族特色,中國的建筑市場終將屹立于世界各國建筑之上,中國的未來將是精品林立、設計大師輩出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