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張 洪
馳騁為了飛翔
遼寧/張 洪
40歲剛出頭,任省電視臺的頻道總監,旗下民生類節目《新北方》連續三四年穩居遼沈地區收視率第一;26歲時出任《中國當代作家面面觀》兩位主編之一,撰寫后記與汪曾祺先生的序言珠聯璧合,并留下了感悟王充閭、遲子建等作家的評論;兼擅新聞出版、文學研究和媒介經營的王景濤,倒在驅車采訪的路上。負傷,病榻輾轉,本以為簡單,正常的治療——手術,結果沉睡不醒,老母妻兒,兄弟姐妹,朋友同仁都沒能留住他。
告別的那一天,花圈花籃挽幛白花,還有鋪天蓋地、飛舞尋覓的柳絮揚花,也落在送行者的頭上和身上,大幕刷的一聲急急地合攏,劇終,精彩不再。上午晴好的天氣,中午飄起雨點,時落時停,不知道下了幾場,分不清開始和結束,簡直成了倫敦的天氣,反復無?!龊跻饬系臒o奈。半夜,轟鳴的雷聲喚醒睡眠,大雨傾盆而下透土地,春末夏初的北方夜色里,景濤向大家拱手謝幕了。
進入電視行當之前,我們已經相識,但也僅僅相識而已。絕對不敢謬托知己累其德行,更不圖妄想去拔高三尺其不朽。采訪,編輯,忙乎欄目時播出的四五年間,聲屏賓館六七樓上上下下幾乎天天見面,印象中從未一起出去吃飯或搞個什么娛樂活動。倒是離開電視臺之后,幾位寬厚的兄長成了幾次酒桌旁的交流。談及記者公開披露不法廠商提前為鮮奶噴碼生產日期,惹怒當地領導,竟派公安人員異地來走“肇事”記者“調查”經過,他咨詢法律顧問,得到的回答是“配合法律程序”。正巧有位律師在場,有理由擺出條文——這種做法不符發條規定。景濤半氣半笑,這法律顧問看來還需要再顧問一下。
謀略頻道發展,景濤總是點子迭出。策劃博客板塊,請學術打假斗士方舟子;添加健康元素,邀海峽彼岸醫學專家;提升水平總結經驗,開播三周年之際準備推出一本書。我們商量按當年“全國新聞媒介名專欄叢書”的提列搞個方案,編輯記者主持人集思廣益記敘感懷,業外學者當事人評析梳理,汲取精彩節目片段,給電視傳播存留一個精品解讀的案例。
興奮有時也夾帶著不解和難耐。臨近生成的大市,因為某種“不予配合”的原因,終端了轉播他們節目,百般努力未奏效,他不免神傷嘆息。好在天馬行空的思維方式,轉眼又跳躍到了昂揚的話題上。
2004年秋天,“致力民生,新聞力量”的《新北方》開辦不久,他興奮異常,言及觀眾熱烈反應,我無動于衷。節目如何?我坦言家中沒有了電視。分別時他掏出手機要儲存號碼,我回答一直未用手機。長時間沒見,我留給他的印象,可能還是“冥頑不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