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五四傳統的奇妙上演:當臺灣“無根的一代”作家表述文革

2011-08-15 00:46:12李曉鷗
華文文學 2011年4期
關鍵詞:文化

李曉鷗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北京 100875)

以於梨華、白先勇、陳若曦、聶華苓等為代表的臺灣留美作家,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成名,以抒寫其文化鄉愁、“邊緣人”體驗形成了他們特有的美學風格,自命為“無根的一代”——大陸回不去,臺灣不是家,美國更是他者的文化圈。正因“離家”,這一代作家對中國文化、國家及知識分子命運特別關注。他們有著中國傳統文化和美國文化的雙重修養,經歷了大陸、臺灣、美國三地生活,心中仍堅守著中國傳統文化,且時刻為國家的興衰和中國文化的前景保持著敏感的神經。

從晚清知識分子胡適、聞一多等人開始,中國知識分子的眼光從沒有離開過中國。越是遠離中國,越是關注中國的社會問題。“無根的一代”們仍然延續著百年來中國留學生這種“中國意識”。在其作品中,自我與中國有著牢靠的聯系,個人命運總是與國家命運聯系在一起。現代文學發生之初,面對民族劫難和激烈的社會動蕩,知識分子經歷了吶喊、彷徨、幻滅,再到燃起新的奮斗希望的心理歷程。按照李亞萍的表述,“祖國的分裂、人民的失根形成了那個時代獨特的美國華文文學內涵,感時憂世的情懷十分強烈,從根本上來說,聶華苓、白先勇、陳若曦等作家都在書寫一種‘民族寓言’,通過個人體驗將社會、歷史、政治的變遷融會在一起,延續了五四時代作家的傳統。”①國家陷入混亂局面,文化斷裂,愛國知識分子也命途多舛。

對于承續現代民主傳統的“無根的一代”來說,文革無疑是一個“變態社會”。沒有自由,沒有人權,一切問題都是政治問題。陳若曦、白先勇、於梨華、聶華苓的小說主人公們在文革中都試圖以知識分子的啟蒙精神改變現實社會,毫無例外地全部以失敗而告終。隨著時間的推移,作家和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再次經歷了吶喊、彷徨、幻滅,看到新的希望后積極展望的過程。同時,親歷性的缺乏,使“無根的一代”們并沒有深刻了解文革發生的歷史原因,文革歷史在作家們筆下被簡化為知識分子遭難的歷史。

一、“五四傳統”的奇妙上演

在對陳若曦、白先勇、於梨華、聶華苓四位作家的文革題材小說做文本細讀時,我發現這并不多的十幾個文本構成了一個有趣的鏈條:有比“傷痕文學”更早、幾乎是“同步”記錄文革的《尹縣長》;接著是表現文革剛剛結束后老一代知識分子的幻滅感的《夜曲》、《骨灰》;之后有對文革結束后新時期剛來到時對國家命運樂觀展望、對中國文化重新體認的《千山外,水長流》;還有展現文革中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劫后來美生活面貌的《江巧玲》、《姜士熙》。這個鏈條呈現出臺灣移民作家對大陸形勢的關注和敏感反應,也奇妙地將中國知識分子五四時的心態重新演繹了一遍。

(一)從吶喊、彷徨到幻滅

白先勇、於梨華、聶華苓三位作家經歷相似,同是“生長在大陸,在臺灣念大學,到美國謀生”。陳若曦則不同,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臺灣人。留學美國后,出于對祖國的愛,1966年和丈夫來到大陸,在此生活了7年。然而她并未能如愿一展才華,卻遭到冷遇,親眼目睹了文革的種種荒誕和殘暴。眼見國家民族的劫難,當然有一肚子的話要說。1973年,她獲準離開大陸,1974年即在香港《明報月刊》發表了短篇小說《尹縣長》,后來又連續發表了一系列同類題材作品。

陳若曦之前沒有在大陸生活的經歷,對大陸的政治及文化沒有切身的體驗。也正是由于她在民主制度下長大,才能比照現代社會應有的發展方向上發現中國社會軌道的偏離,從全國千萬人在以嚴肅態度進行的自認為是真理的文化大革命中看到殘酷、荒誕、倒退的真相。雖然有不少論者指出,陳若曦的文革題材小說的反思并沒有后來大陸作家的深刻,然而在文革尚在進行的時候,陳若曦的小說成為海外了解文革的一個重要窗口。也因其特殊的視角和身份,《尹縣長》成了文革題材小說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根據小說主人公類型和作者視角,小說集《尹縣長》中的作品可做兩兩歸類。

《尹縣長》、《任秀蘭》寫兩位干部被迫害致死的經過。這兩篇中,陳若曦突出的是文革中政治局面的混亂和荒唐。尹飛龍曾是一名國民黨軍官,在解放時帶領官兵投誠,成了縣長,真誠的擁護新中國政權。后來因為出身問題,尹縣長成了掛名縣長,只在縣里鬧饑荒時被找回來處理問題。他實行了“三自一包”,讓大家度過難關,后來這卻成了文革時他被整的“罪證”之一,最終被紅衛兵處以死刑。任秀蘭被當做“五一六分子”改造,由于無法忍受屈辱逃跑,人們放下手中的工作全力搜尋任秀蘭而不得,答案最終揭曉:任秀蘭出逃后投入糞池自殺而死。歷史的洪流滾滾向前,原先的當權派下去了,原先被打壓的又被釋放了。尹飛龍和任秀蘭就這樣毫無意義地枉送了性命。

《值夜》和《耿爾在北京》寫歸國知識分子在文革中的境遇。小說以知識分子的口氣,剖析和反思整個文化大革命。在這些篇目里,可以看到陳若曦痛心的吶喊和作為知識分子的彷徨。《值夜》中的主角柳向東和陳若曦一樣,是臺灣生人,懷著一腔熱血來到大陸,卻只能在農場勞動。《耿爾在北京》寫留美歸國的耿爾因留學經歷,處處受打壓,甚至失去婚戀的自由。這兩篇中,沒有展現《尹縣長》、《任秀蘭》中那樣血淋淋的階級斗爭,知識分子并沒有遭受身體上的殘害,甚至周圍的人都對他們很好。突出到前臺的是知識分子對國家和自身命運的思考,通篇有種悲涼的氣氛。

從字面上看,“文化大革命”應該是一場促進文化進步的運動,然而事實上,卻是一場摧毀中國文化的風暴。在“形勢一片大好”的聒噪聲中,陳若曦以獨醒者姿態吶喊,告誡狂熱浮夸的人們文革是一場斷送中國文化命運的大災難。小說《值夜》中,陳若曦借柳向東之口說出了對中國前途的擔憂:

我為什么讀書?他忽然問自己。如果全國只剩下毛澤東一個人讀書、藏書,中國文化還有多少前途?文化革命把文化革到哪里去了?②

這場報章上大肆渲染、賦予其重大意義的無產階級文化革命,其真相卻是“全國只剩下毛澤東一個人讀書、藏書”,這是一個當時人人都習以為常或心里明白卻不敢言的問題。這讓曾經熱血沸騰在美國參加“保釣”運動的柳向東感到迷茫和彷徨。

陳若曦在1967年和1970年生下兩個孩子,成了一位家庭主婦。她從日常生活中取材反映社會民生的作品活潑生動,更具藝術魅力。《晶晶的生日》和《查戶口》將視角放在一個丈夫在五七干校勞改的家庭主婦的位置,從鄰里間家長里短中瞥視政治風云。這兩篇小說中并無任何人物傷亡,故事的結尾反而有點“大團圓”式的安排,讀完卻亦是沉重。

小說《晶晶的生日》圍繞四歲的孩子晶晶展開了一場虛驚。“我”因為聽孩子晶晶的幼兒園老師,也是“我”鄰居的王阿姨敘述領導對四歲的小紅的連夜審問而整日戰戰兢兢,生怕自己四歲的孩子也禍從口出。沒想到后來王阿姨真的告訴“我”,晶晶在嬉鬧中說了“反動話”。這使“我”坐立不安,擔驚受怕。故事的結尾,“我”發現這“反動話”不是晶晶說的,而是王阿姨家的小孩子說的。而“我”也因這一場折騰早產,在晶晶生日這天生下了老二。

看似皆大歡喜,沒有任何人受到處罰,結尾還幽默地“感謝毛主席”讓兩個孩子同一天生日。但是連不懂事的小孩子都被扯在政治斗爭之中,人人自危,終日提心吊膽的氛圍不言自明。

《查戶口》中,彭玉蓮是個窈窕時髦的女子,丈夫冷子宣在外勞改,遂在家中與人偷情。鄰里便糾集起來半夜偽裝成“查戶口”,前去捉奸。行動令人掃興,并未成功,然而風言風語卻傳到干校的冷子宣那里。人人猜測冷子宣回家將如何懲治妻子,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冷子宣回家后兩夫妻并未有任何動靜,平靜的過日子,不久后冷子宣調回學校教課。事實真相不言自明:彭玉蓮以自己的身體做交易,換來丈夫回校工作。

從正面展現官場上的草菅人命到探究知識分子命運和心靈創傷,再到從家長里短中透出時代風云的信息,陳若曦在小說中傳達著她的反思。

白先勇寫文革的作品不多,只有《夜曲》(1978)、《骨灰》(1986)這兩個短篇。白先勇之前的作品都彌漫著如歐陽子說的那種“今昔之感”。過去在他筆下永遠是“陽光燦爛的日子”,而今日萬事蕭索,來者也不可追了。《夜曲》和《骨灰》仍舊延續著這種“大悲大空”的意識。在文革的歷史背景下,知識分子的個人和國家理想都隕落了,遭遇了加劇的失重感和幻滅感。他筆下的熱心于祖國建設的知識分子們,在文革中遭到打擊之后,沒有像“傷痕”文學中的人物那樣興奮地迎來光明,也沒有像尹縣長那樣懷著九死未悔的虔誠態度高喊共產黨萬歲。相反,他們身心俱疲,只求逃離是非之地,在美國平靜地度過余生。

《夜曲》記錄的是已在美國成為著名心臟醫生的吳振鐸與初戀情人呂芳匆匆見面的一次對話,有種《麥琪的禮物》式的感覺。吳振鐸和呂芳是當年留學美國的一對戀人,都有著回國報效祖國的志愿。畢業后呂芳回到大陸吳振鐸留在美國。吳振鐸以為呂芳在大陸成就了事業,并為自己未回國而愧疚。三十年后二人再見面時,沒想到呂芳卻在為回國感到后悔,做夢都想再回到美國。可以想見,二人在過去的三十年中都問what if…,在設想另一種選擇的境遇。但兩種選擇的結果都呈現在我們面前,無論怎樣選都將獲得失重和幻滅。

吳振鐸對呂芳的懷念是與故國緊緊相連的。重見呂芳,他心中有愧,但他先發制人,怪呂芳當年回國不給他寫信,所以他才沒有回去。可是細細想來,呂芳沒給吳振鐸寫信,他自己也完全可以回國。他在中國有親故,有報國的理想和承諾,卻為了一己之私沒有回去。他不回國不是為了呂芳,而是不愿放棄在美國的前途。說到呂芳的遭遇時,吳振鐸只是“喃喃”“含糊”答道,而說到自己沒有勇氣回國時,臉部“痙攣”起來,說明這才是他內心最怕觸及的短處。然而事業上的飛黃騰達和生活的富足卻沒換來他心靈上的平靜和愉悅。對呂芳的三十年的想念,絕不僅僅是出于愛情,在呂芳身上寄托的,是他“沒有回國”的愧疚和為國效力成為民族英雄的設想。

然而,呂芳的一番陳述打破了吳振鐸的設想。呂芳再次來到紐約,用的詞匯是“回到紐約”——而不是“來到”,而且是“做夢也想不到會回到紐約”。紐約是呂芳閃光的地方,在這里長了見識,有了雄心壯志。吳振鐸今日的成就暗示若呂芳留在美國也能獲得個人事業上的成功。相反,說到回國時,呂芳用的不是“回國”,而是“進去”、“在里頭”。回國后受到的監視、冷落和文革中受到的羞辱使她為回國而后悔。故國與他國在這個語境下調換了位置:美國成了呂芳一心向往要回歸的,而中國在呂芳心中成了牢獄。

《骨灰》中更是彌漫著無可救贖的悲涼氣氛。四個表兄弟,弟弟羅任平、龍鼎立留在了大陸,哥哥羅任重、龍鼎鈞轉臺灣來到美國。羅任平在文革中慘死,死因未明,幾經波折才找到骨灰。當年意氣風發的民盟成員龍鼎立,如今成了駝背的垂死的老頭,帶著老伴的骨灰來到美國,默默地度過余生。暮年,當年做出不同選擇的羅任重和龍鼎立在美國蹩腳的房子里相聚,卻同樣是無所成就,疾病纏身。

羅任重對龍鼎立的一句話道出作者心機:

“鼎立——”大伯沉痛地喚道,他伸出手去,拍了一下鼎立表伯高聳的肩膀,“我們大家辛苦了一場,都白費了——”③

萬事到頭來空一場。吳振鐸與呂芳、龍鼎立與羅任重其實是一體兩面的。特定歷史中他們必須選擇一條路,作者讓他們分道揚鑣,于多年后匯合,交代彼此選擇的經歷。一方選擇的正是另一方割舍的。但無論如何選擇,結果都是心靈的失重和幻滅。

(二)劫難后的展望與轉變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改革開放形勢一片大好,海外華人也獲準回國。聶華苓、於梨華也在回國探訪的人群之中。他們看到的不再是無望的停滯和倒退,而是中華民族重新崛起及知識分子改變命運的希望。

聶華苓在他們那一代作家中,心態和小說風格上體現出獨特的一面:“她的小說在內容上同樣充滿著對文化之‘根’的尋找和對二十世紀中國人生存意義的思索。不同的是,她的主人公在精神上似乎并沒有太多傳統的重負,并不在生活中‘頻頻回首’,相反,他們更重視在現實中的‘自我實現’,在變化著的世界面前進行自我豐富和完善。……在新與舊、中與西兩者的對話、交流中,作者表現出了主人公在不同文化面前開放的胸襟和健壯的性格。”④

《千山外,水長流》講述了蓮兒文革后到美國尋訪父親故鄉的故事。其實蓮兒的身份比其他三位作家筆下的任何一位都尷尬:中美混血兒,而且是“私生子”,父親已去世,母親和繼父又都被打成反革命。中國人叫她“美蔣特務”,到了美國她不認識任何人,是美國人眼中落后的中國人。可以說上述其他作品中人物的悲劇命運多多少少都有自己選擇的因素,而蓮兒生來就“兩頭不是人”,在敵對的兩種文化中都無處容身。然而《千山外,水長流》卻恰恰不是一個叫苦連天的文本。蓮兒是代表中國走進美國的。文革中她受到欺侮,在她心中中國是個“是非窩”,到美國去是一種逃離的選擇。然而到了美國,當祖母說“只有你們中國人才……”時,引發了她的民族自尊心,中國成了她驕傲的語匯。蓮兒不自覺地拾起“我是中國人”的自尊,在他者文化中重新體認了中國文化,將中國人的種種美德帶到美國,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她像一個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可以說《千山外,水長流》是一個有著理想色彩的文本。蓮兒初到美國遭到祖母的排斥,但祖父和彼得一直愛護、幫助她,還有一幫美國朋友和中國朋友,也都對她伸出友誼之手。整篇小說中并沒有很激烈的文化沖突,反而洋溢著中西文化和平交流、融合的氣氛。作品中,處處強調中美文化的共通之處。美國青年彼得和他的朋友們一直強調他們在美國參與的“革命”,問及蓮兒在中國經歷的“文化大革命”,企圖在“革命”之間找到聯系。同時,也表現出中國文化的優越之處,如蓮兒的純潔恬靜和美國青年混亂生活的對比,蓮兒主動照顧祖父母,而在美國從沒有孫輩照顧祖輩的觀念等。

這不能不說是作者的理想化處理。而正是這種理想化的處理,顯示出聶華苓對中國未來和中西文化交流前景的信心。她沒有頻頻叨念著文化鄉愁和文革傷痕,而是樂觀地“向前看”,充滿自信與驕傲。她與新移民作家不同,新移民作家是懷著摒棄自我、全盤西化的心態去擁抱美國文化的,在掙扎后發現不可能融入美國文化,亦發現“中國身份”不可抹殺,之后在中西文化中尋找平衡點。而聶華苓是帶著深厚的中國文化勇敢驕傲地走進美國的,她用中國文化中優越的部分去打動美國人,在文化交流中怡然自得。

於梨華沒有向我們重復過多的文革慘案,而是通過講述文革中成長起來的一代到美國的經歷,來折射文革對知識分子的影響。在《江巧玲》、《姜士熙》中,於梨華對文革中成長的一代的未來,做了不同的設想。

對于江巧玲,文革是一場煉獄,經過這場煉獄,她成了“胸有成竹、算盤打得比你還精、看見過烏云、經歷過暴風雨、對彩虹與晚霞都視而不見、見而無感的‘文革’特產女性。”⑤來到美國在親戚面前表現得恰當得體,讓人無錯可尋,又放棄了求學,適時嫁給了小康之家的韓裔工商碩士。她不像二十五歲的小姑娘,還沉浸在種種浪漫幻想之中,也沒有自命清高拒絕金家的求婚。經歷了時代風云,婚姻大事她不需與任何人商量,她的目標很明確,“她要的是安全感、穩扎的經濟,父母小妹較好的物質生活,現代化的舒適的家,一個對她崇拜而又有能力給她以上這些的丈夫。”⑥作者沒有具體講述文革中江巧玲一家經歷了怎樣的磨難,但江巧玲表現出的超出她年齡的成熟不禁讓“我”和讀者都揪心,不知是該替她喜還是悲。但無論如何,作者對江巧玲還是佩服的,佩服她能把親戚間的關系處理得很好,既照顧到中國習俗,又照顧到美國慣例;佩服她在婚前繼續打工以償還大姑為她墊付的學費;佩服她對自己前途的大膽而堅定的把握;佩服她對生活柔韌的適應能力。作者給江巧玲展望的,是一個“適者”將在美國擁有小康生活的未來。

而和江巧玲背景相當的姜士熙來到美國的生活完全是另一種調調了。《姜士熙》可以說是一部文革版的《哈姆雷特》。姜士熙的父親在文革中被同事老張告密陷害致死,其父死后半年,老張離了婚,與姜母再婚。姜士熙洞悉一切,然而母親和妹妹都不知老張所為,反將他看做恩人。為了不再讓母親和妹妹受到打擊,姜士熙不能實施“復仇”行動,卻因內心難以平靜,處處表現出年輕人的頹廢和叛逆。於梨華給了姜士熙一個比哈姆雷特更艱難的處境:哈姆雷特身在險境,他是孤身一人在戰斗,在復仇的問題上,母親從不是他顧慮的對象,他的難題是如何沖出重圍尋找機會殺死叔父。而姜士熙卻在“to do or not todo”上更加無所適從。

后來,母親見其與繼父實在不和,便將他送到美國讀書。一開始他為此而興奮,但到了美國的姜士熙又陷入了另一種困擾,覺得美國“太現實、人太自私,太急進,又把錢看得太重了!生活在這個社會力里,人像被絞在一根麻繩里一樣,受不了”,⑦而中國,在他眼中“又像一條陳舊的麻繩,松松垮垮的,有的地方磨得太細,要斷的樣子。毛病太多,叫人不滿意的地方太多”,⑧兩地都不是他能適應的地方。他看上去經歷了風雨,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實際上卻迷茫不知所措。沒有目標,像浮萍一樣飄來飄去。小說的結尾,姜士熙準備回鄉探親,踏上了尋找心靈安寧的新的征程。

對于美國社會,江巧玲是適者,姜士熙則是“非適者”。他們背景相同,經歷文革后心態卻不同。姜士熙在北美和中國都不適應,有如牟天磊的精神兄弟,於梨華對他是理解且憐愛的。然而姜士熙并不是牟天磊,他不像牟天磊那樣有著深深的文化鄉愁,演著中國文化凄美的故事,相反,他身上有中國人難以諒解的頹廢和叛逆——抽煙酗酒,亂搞男女關系又不知如何應對。作者對他如此的沉迷在對父親之死的芥蒂中不能自拔是反感和批判的。而對江巧玲面對現實的靈活應對和“世俗”的選擇,一開始雖是不齒,經過設身處地地為她作想后,是給予了肯定的。

比起前三位作家,於梨華的敘事中顯然少了那種個人與國家命運合二為一的“宏大敘事”的成分,而出現了一種敘述個人歷史的轉向。江巧玲或姜士熙雖然還帶著文革的印跡,卻已是一個人走向美國謀生活。雖然從他們身上作者還要捕捉“文革造就了怎樣的人”,而著力點顯然在面對新生活個人將如何選擇。這種個人敘事的轉向到了新移民作家那里得到了延續和發揚。

二、單一的創作方法及其結果

臺灣移民作家筆下,文革是一場劫難。陳若曦、白先勇、聶華苓、於梨華秉承寫實主義寫法,從吶喊、彷徨、幻滅到信心十足的展望未來,展現了知識分子對文革和文革后中國的關注和敏感反應,以他們特有的方式書寫了啟蒙知識分子對文革專制蒙昧的對抗。然而急于表達情感和見解的同時,親歷性的缺乏也使作品內容少了一份厚重感。寫實的原則和愿望加上親歷性的缺乏,導致了作品對文革的簡化。文革是知識分子的遭難史,荒誕而殘酷,作品止步于對現象的描述,并未對其深刻歷史原因做有效地反思。

(一)“寫實”的愿望與親歷性的缺乏

陳若曦的小說幾乎就是她在大陸生活見聞的原版記錄,她曾在給劉紹銘的一封信中這樣說:“如果我有時間和能力,我愿意真實地把文革前后這一段時間的中國橫斷面刻畫一下。畢生之力能做到這一點也很滿意了。”⑨而白先勇、於梨華講述的故事,很可能就是生活中聽來的。《千山外,水長流》雖然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然而描寫文革中蓮兒家的遭遇時,還是用了寫實的手法。劫難中和劫難后,我們需要寫實的文學來批判現實,這些作品的格調是符合社會思潮和文學自身發展規律的。然而,由于對文革缺乏深刻的體驗和了解,這些作品并沒有達到其應有的思想深度。

國內的“傷痕文學”和“反思文學”的小說的作家們都是文革的親歷者,熱衷于講述苦難,并且往往講述自己或自己身份的故事。正因為這種親歷性和自我身份的介入,為了“受過傷沾過腥流過血也昏過頭的人們都可以問心無愧慷慨激昂地逃離‘昨天’走向明天,把濃縮匯聚所有人罪惡缺陷錯誤卑鄙的少數壞人狠狠釘在恥辱柱上時,大多數壞人在‘文革’中的基于各種原因的不愉快或內疚也都全部或大部分被洗脫了。”⑩

除了陳若曦文革期間曾在大陸生活過之外,白先勇、於梨華、聶華苓三位作家都沒有過文革期間在大陸的生活經歷,他們的故事是“道聽途說”的文革,作品對文革的敘述視角也是“道聽途說”:吳振鐸聽呂芳說文革中的遭遇;蓮兒聽母親說文革給一家人帶來的創傷;江彩霞通過江巧玲、姜士熙的行為和訴說來了解文革。文革在他們筆下“猶抱琵琶半遮面”,似乎是他們想要言說卻無從言說的朦朧話題。即使是有過文革經歷的陳若曦,也并不十分了解文革的深刻歷史原因。陳若曦是其中唯一一位在文革期間造訪大陸的作家。她在小說中表現出對文革發生的政治和文化因素做的一些考慮,然而更多的是對文革中不合理現象的揭露和諷刺。在陳若曦看來,文革中的混亂是由于上層統治者權利斗爭波及民間的產物。《尹縣長》等用諷刺筆法截取了很多引人深思的社會橫斷面來描寫,但在深入反思方面顯得力不從心。例如,在面對尹飛龍“為什么要進行文化大革命”的質疑時,“我”堂而皇之地拿上面的文件來稀里糊涂搪塞過去。

“無根的一代”并沒有對文革發生的深刻的前因后果作出有力的反思。與文革結束之初的“傷痕”文學一樣,文革在這里也同樣被簡化,成了恐怖荒誕的、知識分子遭到無端迫害、國家文化斷裂的歷史。

(二)簡化的文革:知識分子遭難的歷史

陳若曦等四位作家是文革的旁觀者,如果“傷痕”與“反思”文學的作者都在講述自己或自己身份的故事,那么這些旁觀者應當客觀的講述別人的故事。然而“旁觀者清”這一說法在此顯然沒有奏效。從陳若曦的《尹縣長》等篇目到白先勇的《夜曲》《骨灰》,到聶華苓的《千山外,水長流》,再到於梨華的《江巧玲》《姜士熙》,絕大部分篇章都是關注與他們年齡相仿的知識分子或其子女的命運的。這些知識分子的背景很多是留學回國或1949年自主選擇留在大陸的。即使是旁觀,這一代作家筆下的人物,仍是他們“可能的自我”身份——三十年代出生的海外知識分子與國內知識分子之間存在著如呂芳和吳振鐸那樣相互的可能性。

臺灣移民作家們不約而同地選擇知識分子作為小說的主人公,更容易借人物之口表達自己對文革的看法。他們的創作視野始終無法離開知識分子,文革在他們筆下被簡化為知識分子的遭難史。尹縣長、任秀蘭、高宗漢、羅任平、金炎、姜士熙的父親在混亂中無謂地喪失了性命,耿爾、柳向東、冷子宣、呂芳、柳鳳蓮、江巧玲的父母也都受到了打壓,精神上遭到重創。

民族的命運和知識分子的個人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國家遭受劫難,知識分子都如甕中之鱉,絲毫沒有反抗的能力,沒有跟風造反,亦沒有過后鐘亦誠式的自省。這些作品中,知識分子形象性格都不復雜,對其心理也沒有細膩的刻畫。知識分子都是清一色愛國勤學,面對劫難毫無還手之力。作品中的知識分子和這些作家們一樣,多有海外留學背景或海外關系,原本就與大陸的“大一統”潮流有著思想分歧,對大陸種種政策和社會現象不是狂熱的跟風,而是保持距離,持懷疑態度。

“無根的一代”們急于表現知識分子與文革的對抗姿態,反映了海外知識分子的良知與愛國情感。同時,在缺乏親歷性的基礎上,這種激烈的對抗姿態也使作家們止步于對文革現實現象的表面描述,而沒有深入地進行反思,這無疑影響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藝術價值。

①李亞萍:《故國回望——20世紀中后期美國華文文學主題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74頁。

②陳若曦:《值夜》,見陳若曦《尹縣長》,臺北遠景出版社1976年版,第58頁。

③白先勇:《冬夜》,見白先勇《寂寞的十七歲》,花城出版社2000年版,第320頁。

④高小剛:《鄉愁以外——北美華人寫作的故國想象》,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147頁。

⑤⑥⑦⑧於梨華:《江巧玲》,見於梨華《屏風后的女人》,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91頁,第191-192頁,第225頁,第225頁。

⑨轉引自夏志清:《陳若曦的小說》,《陳若曦自選集》,(臺灣)聯經出版公司1976年版,第31頁。

⑩許子東:《吶喊與留言》,上海文藝出版社2004年版,第145-146頁。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代文化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2
構建文化自信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0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色综合中文字幕| 欧美激情第一区|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亚洲无码视频喷水| 国产成人高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色悠久久久| 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网站|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不卡| 日韩精品亚洲精品第一页|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成人av免费| 日韩国产无码一区| 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AV网站中文| 青青草91视频|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欧美日本不卡|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 日韩高清无码免费| 全裸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国产乱码不卡| 欧美色99|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高清国产va日韩亚洲免费午夜电影|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图区| 国产精品无码在线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国产欧美日韩资源在线观看| 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 国产00高中生在线播放|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婷婷亚洲天堂|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国产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久精品色妇丰满人妻|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91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AV天堂资源福利在线观看|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国产网站在线看|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在线视频| 一级毛片高清|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欧美日韩另类在线| 国产乱人乱偷精品视频a人人澡|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亚洲三级a| 欧美一级一级做性视频|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欧美不卡二区| 色首页AV在线|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七七在线播放| 国产色网站| 久久青草免费91观看|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亚洲无码37.|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久综合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