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恒
“作文”兩個字大家并不陌生,到底何為作文?可能有很多人會認為它只是語文試卷中的一道題而已,其實他更是孩子們表達自己情感的一種方式和手段。通過寫作,學生可以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觀察和感受周圍的一切,去書寫自己真實的生活體驗??勺魑牟⒉皇且患唵蔚氖?,教師難教,學生難寫,這是長期以來小學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通過對語文教學的實踐,更讓我深深體會到作文教學的不易。就作文教學,本人淺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小學生對作文很陌生但又很好奇,要想讓他們在初次接觸作文時不懼怕、不反感,老師就得耐心地把小學生領進作文的“門”。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玩,是兒童的天職!”既然小學生都好動貪玩,我們就抓住愛玩的心理特點讓他們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比如一些游戲、郊游、體育活動等等。組織學生在活動中盡情的玩耍,小學生每次參加活動后都會有一段時間沉浸于其中,總覺得回味無窮,都有不同的心理活動,有很多想說的話。如果老師在這時候對其進行正確地引導,學生便會將這一活動過程以及心里所想的都“說”出來,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盡可能使學生把“要我說”變為“我要說”。學生說完后,老師再帶著同學們一起回顧總結一下此次活動的內容和經過,看有沒有漏掉的環節,加深印象!這時要對學生多鼓勵,比如說“同學們真棒,記性真好,你們能把剛才所說的用筆記下來嗎?相信你們都可以做到,你們能行嗎?”“我能行!我能行!”此時的學生興致很高,就會樂于開始寫作,因為對他們來說,只是把自己剛才所說的話寫出來而已,并不難。
要想寫好作文,僅靠老師課堂上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學生由于受生活環境、家庭條件的影響,除了書本上學的知識,課外讀物少之又少,見的少、聽的少、讀的少導致學生整體知識面窄、詞匯量小,語言表達不具體、不生動,甚至不通順、不確切。那我們該如何來幫助學生進行語言的積累呢?我們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課文,都是經過精心選擇的,大部分都是名家之作。我們要讓學生多閱讀,充分利用朝讀時間大聲朗讀,可形成良好的語感。而且,我要求我的學生每人準備一個積累本,在讀的過程中學會去摘抄積累好詞好句,并教會學生積累的方法,在積累時要分類摘抄,摘抄自己喜歡的,平時多讀、多看,這樣才會豐富自己的詞匯,在寫作時,這些詞語可以隨時提取,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生活是作文的來源,觀察是作文的基礎。空洞是一大通病,除了表達技巧上的問題,最為主要的還是不會觀察。學生一旦走出了課堂,走進了生活,認識了周圍的事物,腦子里的材料多了,體驗深了,自然就有東西可寫了。小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去觀察他們最喜歡、最熟悉的事物。比如:他們生活在藍天白云、紅花綠草、潺潺溪水的優美環境里,游玩安康美景、口味農家樂、小河嬉戲等都會給孩子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用心去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學會捕捉生活中無數個精彩的瞬間,把我們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
讓學生自己修改作文也是重新經歷寫作的基本過程,但這種重新經歷絕對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自主進行的一種提高方式,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和表達能力。讓學生修改也有多種方式:(一)全班同學集體評改。選出三到四篇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根據習作要求師生共同點評、解析、修改,這是一種典型的引路方法,在集體評改的過程中可教會學生如何去修改,能解決作文中普遍都存在的問題,使學生掌握一些規律性的寫作知識;(二)讓學生獨立修改。通過教師的典型的解剖,學生有了模仿的對象,有了修改的目標,這時讓學生根據習作要求獨立地對自己的作文稿進行修改,一般學生都會改正作文中比較明顯突出的問題;(三)學生互相修改。在修改對方作文的同時,容易發現一些在修改自己作文時不易發現的毛病,改別人的作文就好比照鏡子,容易照出自己作文中的問題,學生互相修改能充分發揮個人的特點,截長補短,修改更積極,水平也提高了;(四)自己再朗讀修改。通過朗讀,可以發現默讀修改時容易忽略的問題,可以自讀自改,也可以同學之間相互修改。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以此來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總之,想寫好作文不是短時期內就可以做到的,是一個需要長期訓練的過程,只要按以上幾點去做,平時讓學生多讀、多看、多說、多練、多積累,我相信是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