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標(五華縣文化館 廣東 五華縣 514400)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廣場文化日益成為我國大部分新農村最活躍的娛樂休閑活動的一種形式。廣大人們通過積極參加廣場文化活動,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綜合文化素質,促進了文化交流,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溝通。
所謂廣場文化,主要指在廣場舉行的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為目的的文化娛樂活動。廣場文化中體現著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指廣場建筑本身所蘊含的文化,如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品位的廣場建筑、雕塑以及相關配套設施;另一方面則是指在廣場上開展的文藝活動中所體現出的文化。比如在廣場上進行的專業或業余的各種藝術性表演或展示;廣場中群眾性比較強的各種娛樂、體育等休閑活動。
1.公共性
公共性是廣場文化最突出的特點。廣場是一個群眾公共生活較為集中的生活與休閑場所,也是人們社交、休閑與娛樂、集會的場所。 在廣場文化活動中,人們根據不同的愛好和需求,自發開展藝術交流和健身活動。所以我們可以多舉辦一些趣味性、娛樂性、參與性、互動性較強的文藝表演活動,在活動中多采用平民化、大眾化的方式,使人們受到教育與啟迪,從而提升自身文化素質。
2.群眾性和社會性
廣場文化以群眾的廣泛參與為基礎,每天早晚在廣場活動的人群熱鬧非凡,從四面八方向廣場匯聚的人群,他們平等交流,沒有貧富貴賤之分,盡情釋放壓力,展示各種各樣的才藝。
3.多元性和多樣性
廣場文化活動具有形式上的多元性和內容上的多樣性,相聲、小品、魔術、雜技、說唱藝術等等,內容豐富多彩。
4.娛樂性
隨著廣場文化活動的日益普及、活動內容的豐富和參與人數的劇增,以及那些不親身參與活動而是觀看或欣賞活動人群的增多,廣場文化活動的娛樂性就不知不覺地顯露出來。每天晨晚廣場上總是熱鬧非凡,有跳老年秧歌的、集體舞和交際舞;有老中青混雜跳健身舞的;有青年懷抱吉它自彈自唱的;有少年兒童開著各式童車奔跑的;還有舞劍弄棒健身的,等等。
5.政府引導和專業指導性
廣場文化是群眾文化的中心陣地,對繁榮群眾文化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廣場文化必須在政府的引導、組織下進行,并且納入各級政府宣傳文化主管部門和群藝館、文化館(站)的目標管理。廣場文化的政府主導作用,保證了廣場文化的內容和質量,確保了廣場文化健康、有序發展。
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廣場文化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廣場文化成為新農村文化建設的主要陣地與載體?,F在不少鄉鎮,不僅僅只建一兩個廣場,而是分社區建多個廣場,真正使廣大群眾享受到政府的公共設施和文化福利。有的鄉鎮還將廣場的文藝演出分配給各社區,促使各社區必須經常性地考慮自己的文化建設任務,從而推動了社區文化的建設。目前,空前活躍的廣場文化,成了現代文藝貼近時代、貼近群眾的大舞臺,這和它在群眾活動中的特殊地位是分不開的:
1.隨著經濟的日趨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強身健體、健康長壽的要求越來越強烈,而文化廣場恰恰能滿足這一要求,特別是廣場文化較之于單純的體育鍛煉和健身活動,更豐富多彩,更具有娛樂性,更適應不同年齡層次和不同身體狀況的人群。如村頭街尾的扭秧歌、交誼舞、健身操,公園、庭院的演唱會、故事會等。這種類型的廣場文化不受時間、場地、服飾、設施、水平等條件的限制,多以健身強體、自娛自樂為目的。
2.隨著人們居住條件不斷改善,大多數家庭都由過去的集體宿舍到“躲進小區”,從單位的集體食堂走進家庭小灶,加上現代工作節奏的加快,競爭壓力的增大,人們之間的交往少了, 往往同住一個單位,卻從來不打招呼,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開始淡化,開始變得冷漠,這對于人類社會的發展是非??膳露kU的。而廣場文化的興起,卻能以人們的共同需要為支點,架起溝通和理解的橋梁,為人們的交往提供了一個愉快的空間。廣場文化滿足了人民群眾精神生活的需求,起到了調節身心,陶冶思想情操,增進人際交往,同時也起到了傳遞科學文化信息,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和文化修養的作用。比如每個鄉鎮的每個街道,都有規?;虼蠡蛐〉膹V場文化活動,每個廣場都根據自己的特點開展活動。但是,街道與街道之間的廣場活動并不是孤立封閉的,各廣場間還經常進行活動的學習與交流。比如大秧歌隊和演唱會、健身操比賽,這種學習與交流的形式是自發組織起來的群體,如縣的秧歌隊到市里來活動,縣里的秧歌隊也到外地去活動。通過兩地的學習與交流,對藝術來說是一種升華,人與人之間得到了深刻的了解。
1.主題型
廣場文化大都以當地政府或文化部門組織舉辦,根據不同時期的任務,按不同主題,在區域內各廣場舉辦文化系列活動,對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有良好的社會效果,以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形式進行表演和互動,使群眾在自娛自樂的過程中,起到了潛移默化、陶冶情操、提高廣大人民群眾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的作用。
2.大眾休閑型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人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越來越注重業余活動,而廣場文化通過多種藝術表現手法,以休閑為目的,自娛自樂,愉悅身心,老少皆宜,兼顧到各個層次群眾的文化需求,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成為鄉鎮文化中最廣泛、最活躍的文化娛樂和休閑方式。
3.政府組織型
廣場文化是群眾文化的中心陣地,應該在政府的引導、組織下進行。近年來,各級政府十分重視經濟與文化的協調發展,在發展社會經濟的同時,增加了對文化事業的投入,提出建設文化大省、文化強省的口號,把鄉鎮廣場文化建設列入社會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出臺財政補助政策,實現了廣場的綠化、硬化和亮化,完善了廣場功能。隨著政府對廣場建設投入的逐年增加,廣場文化活動的項目也同步增加,并且以遞進的方式向高層次發展。
4.商業推廣型
隨著廣場文化的繁榮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這塊擁有最廣大群眾參與的文化陣地。他們通過贊助了活動或冠名的方式積極參與到廣場文化活動中來,以此來樹立企業形象。并通過某項活動的開展加強產品的宣傳、展示和促銷活動,這要比通過新聞媒體做宣傳廣告的效果要好得多,既參與了文化活動又宣傳了企業的產品。有的企業讓大秧歌隊穿上胸前背后印有企業名稱或產品名稱的服裝,或在廣場上拉出企業的宣傳橫幅。企業通過贊助和參與使文化交流活動披上了些許商業色彩。但是應該看到,由于企業給廣場文化活動帶來了必要的物質和財力支持,對廣場文化建設、繁榮群眾業余文化生活是件好事,同時也為廣場文化活動嘗試走產業化道路提供了契機。
總之,在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廣場文化無論從生態環境的優美或空間的敞亮,還是從群眾生存和生活方式上看都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必須科學地發展廣場文化,因地制宜,展示本土文化,特色文化,發揚傳統文明,開拓進取,打造自己的個性品牌,從而拓寬建設的道路和加快經濟發展的步伐。鄉鎮廣場文化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形式,傳播著健康文明的思想內容,讓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高尚審美趣味的熏陶,既培植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養,也展示了本地特有的文化現象。綜合分析社會各方面因素,新農村廣場文化建設是十分必要的,鄉鎮廣場群眾文化活動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和美好前景,它必將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繁榮,人們道德文化修養的提高,而不斷增加色彩和活力,成為新農村建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成為人們生活中一個共同的文明樂園。
[1]歐陽曉明《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社會心理要素分析》[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7(07).
[2]蔣述卓《論廣場文化的特點與價值》[J],《人民日報》,2003(4).
[3]王立勝《發展文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積極作用》[J],《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