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翔(金寨縣革命博物館 安徽 金寨 237300)
博物館是文化教育科研機構,不僅是能讓觀眾參觀陳列展覽,接受教育,還有收藏、研究和保護文物的重大任務。而文物藏品的保存和管理,在諸項業務工作中,又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基礎性工作。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豐厚的文化遺產資源是中華民族不可再生、不能替代的寶貴財富。”1這些文化遺產和文物資源又是博物館業務活動的物質基礎;只有保管好文物藏品,才能開展科學研究,繼承優秀的文化遺產;才能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如何更加妥善的保管文物,使之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貢獻力量,是文物保管員的重要責任。就自身工作而言,我認為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文物是在文化發展史上遺留下來的有價值的東西,是國家寶貴的科學文化遺產。它是研究我國歷史的實物資料,是科學研究的對象,是社會宣傳教育的生動教材。因此,作為珍貴文物的直接接觸者和管理者,文物保管員應樹立高度的工作責任感。
文物保管員從事的是服務性和管理性工作,這是一項細致入微的工作。要做一個稱職的文物保管員,首先要熱愛這項工作。熱愛文物工作,“不是說在口頭上的,而是發自內心深處的;不是感性的,而是理性的;不是一般的表層的,而是具體的深入的……”2正因為如此,文物保管員要培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腳踏實地、細致入微地做好本職工作。文物保管是一項輕拿輕放,小心翼翼的工作,切忌麻痹大意;這就要求保管員必須要具有耐心、專注和細致的性格以及愛崗敬業的精神。只有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熱愛本職工作,才能勝任文物保管員的崗位,擔當文物的“守護者”,不至于給國家和個人帶來損失。
文物是博物館業務活動的物質基礎。文物保管工作是衡量博物館整體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標,而保管工作水平的高低,又取決于文物保管人員的綜合素質。“保管人員擔負著保管藏品的重任,必須具有忠實可靠、廉潔奉公的思想品質和一定的科學文化和管理知識。”3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文物保管員不但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知識水平,而且要學習與工作相關的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首先,文物保管員應積極地學習業務知識,精通業務。完成對文物藏品的鑒選、分類、登記、鑒定、編目、分級、建檔等工作。建立一套完整、準確的登記簿,最根本的一項就是細致認真、嚴謹求實地做好文物藏品的總登記賬,使其與藏品登記卡和藏品彼此相符,再入庫保管。這是文物保管員最基礎的業務工作,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文物保管員必須要全面詳實地記錄文物藏品的名稱、時代、作者、來源、外形、特征等基礎資料,還要記述其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
通過詳實的檔案文字,能夠了解藏品的詳細情況,而且檔案也可以作為陳列展覽、科學研究、安全保護的備查資料。根據自己的工作心得及前人的工作經驗,文物保管人員應力促檔案的科學化、規范化管理。文物檔案要實行專人管理,并保持人員的穩定性。另外,檔案應在專室或專柜存放;并形成科學的編目,方便查詢。
在提升業務水平的同時,文物保管員還應學習了解相關的文化知識,了解文物的背景,充分發掘掌握文物現有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
我館作為革命歷史博物館,其中的很多文物都涉及到革命事件和革命人物。這就要求對文物的使用時間、使用地點、使用人物和相關的歷史事件要有全面的了解。例如,我館收藏的國家級文物“紅軍公田碑”,展示了鄂豫皖根據地建立初期,開展的以土地改革為中心的各項運動和經濟、文化建設。土地分配從金寨縣境內的吳家店、南溪等地展開,并迅速在皖西各地開展起來。通過組織生產隊和代耕隊,大力發展了根據地的農業生產。“紅軍公田碑”真實地記載了1931年下半年,發生在我縣斑竹園地域內的土地改革,各村都留有“紅軍公田”,由蘇維埃代耕,收獲歸紅軍家屬。通過歷史知識的了解,也使我們對鄂豫皖根據地建立初期,紅軍組織活動的背景和活動內容以及成效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在我館內還保存的一幅何香凝女士的畫作,何香凝女士是國民黨元老廖仲愷的夫人,被中國人民志愿軍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取得的偉大勝利所感動,親自作畫《富貴長壽圖》,并委托兒子廖承志于1951年4月到朝鮮慰問志愿軍時贈送給擔任抗美援朝志愿軍副司令員洪學智的,以表達她對志愿軍的敬意。這幅畫于2008年經北京故宮博物院重新修復,后經洪學智家人贈與我館。這幅畫作不僅具有特殊的歷史價值,而且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既是對志愿軍舍身忘我精神的歌頌,同時也是對智勇雙全的洪學智將軍的贊許。上述的歷史文物,都是很珍貴的實物資料,我們不僅要熟悉文物藏品本身的基本信息,更要深入了解和熟悉文物背后的歷史環境和歷史故事;這也是對文物保管員提出的更細致深入的要求。
保管員對文物的保護和管理工作,是博物館的文物能否得到最佳的保護環境,防止文物的自然損壞和避免人為傷害的關鍵;也是博物館陳列展覽工作的重要前提。科學的保護和規范的管理,都能使文物藏品的價值得到長久的保存并不斷的轉化為社會價值。
健全的規章制度,是科學規范管理保管工作的依據和準則,也是文物得到完善保護和使用的保證。博物館應該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制定有關文物庫房、文物藏品、保管人員、藏品檔案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并做到制度上墻。文物保管員要嚴格按照“制度健全、賬目清楚、鑒定確切、編目詳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的工作要求,在工作中本著科學規范、切實可行的原則,加強管理。
館內文物保管水平地不斷提高,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僅要求文物保管人員在使用文物時要規范操作,而且還要不斷完善基礎硬件設施,運用傳統保護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先進設備,防止自然因素對藏品的損害。“常規的自然因素,是指溫度和濕度、光線、有害氣體、灰塵及動植物性病蟲害等。”4在文物的保存管理中,必須考慮到庫房、展廳的溫濕度、空氣質量、光照度、儲藏柜架等方面,滿足保存館藏文物環境的需求。我館針對重點文物的保護,配備了空調、除濕機和溫濕度測試儀器,保障了展廳和庫房的溫濕度。
“在博物館藏品工作中,有的時候出現保管和使用的矛盾,從這一對特殊矛盾來看,應當說保管是手段,使用是目的。”5針對這一實際情況,我館積極做好控制重點文物的展出時間,保持展出場地的清潔,調節合理的溫濕度,調整室內的射燈角度;并著重做好貴重文物和書畫作品的修復和復制工作,以確保對貴重書畫等文物的保護工作,推進了保管工作的科技水平。此外,我館庫房、展廳還配備了防火、防盜、防潮、防蟲等設備,同時加強了重點文物和重點區域的人員管理工作,做到明確責任,落實到人,切實保障文物安全。
總之,博物館文物保管人員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和文化素養,嚴格遵守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堅決貫徹、執行文物工作方針,刻苦鉆研專業知識,并不斷加強對新科技的了解、掌握和運用。只有增強了個人的綜合素質,博物館保管人員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稱職的文物保管工作者,才能履行好保護文化遺產的神圣職責。
1.張文彬.《以〈文物保護法〉為準繩依法加強文物保護工作》.《中國博物館通訊》.2002年第12期.
2.李文儒.《在部分省市革命紀念館工作座談會上的總結講話》.《文物工作》.1998年第6期.
3.《中國博物館學概論》.文物出版社,1985年12月.P81.
4.梁寶霞,《如何防止自然因素對藏品的損壞》.《博物館學參考資料》.1986年10月.P92.
5.李蓮.《略談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文物通訊》.198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