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蘭英 (福建省上杭縣圖書館 福建上杭 364200)
近幾年來,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問題,聯系幾個中央一號文件對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物質生活,減輕農民負擔,改善農村社會經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傳統意義上固守一隅、觀念陳舊的農民已日趨減少,而戶籍制度、用工制度的改革,許多農民擺脫了傳統的耕作模式,或進城經商,或勞務輸出外出打工,廣大群眾開闊了眼界,開始有了更豐富的精神文化追求,渴望接觸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富了口袋,還要富腦袋"的呼聲越來越強烈。“農家書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建設和發展起來的。“農家書屋”成為豐富農村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場所,是促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是黨和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大舉措,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組成部分。農家書屋建成后,如何發揮它的作用,讓農家書屋服務于農村社會經濟建設,促進鄉村文明建設和民主進程,筆者以為可以從幾個方面考慮。
“農家書屋”是為滿足農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農民自己管理的、供農民使用的書報刊和音像電子產品、滿足農民朋友閱讀視聽條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務設施。它的服務對象是農民,他的受眾是農村、農業。因此“農家書屋”必須從農民、農村、農業的實際出發,讓“農家書屋”真正成為農民兄弟的“充電屋”,才能有的放矢地服務農村。筆者曾經走訪過不少的“農家書屋”,有的鄉鎮領導對“農家書屋”工程建設的重要意義缺乏足夠認識,害怕一陣風、不長久,于是消極應付,書架上的書全是一些脫離實際的書,什么《孫子兵法》《里爾克詩選》《智慧背囊》等與農村、農業風馬牛不相及的書。這樣就會造成農家書屋常是鐵將軍把門,無人問津。其原因是書屋內的圖書脫離農村實際,種類過于單調、不能滿足農民朋友的現實需要,無法真正吸引農民。有的地方雖然建起了農家書屋,但屋里卻十分冷清,書架上的圖書已落上了厚厚一層灰塵。顯而易見,書屋里的書已很長時間無人翻閱了。農家書屋成為“閑置品”,作為裝點門面的“擺設”,作為應付上級檢查的“道具”,作為往臉上貼金的“亮點”,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點綴”。
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從實際出發,從三農的實際需來建設“農家書屋”,建立起面向農民大眾、服務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升鄉村文明水平、促進鄉村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農家書屋”。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
1.充實“農家書屋”的數目和圖書種類,讓“農家書屋”成為圖書豐富,圖書種類繁多的小型圖書館,才能適應不同需要的農民朋友的需求。政經類、科技類、生活類、文化類、少兒類、老年健康類、教育類等圖書都應該充實到“農家書屋”里。不要一進農家書屋就是一些期刊報紙,或者是只有單純的農業科學技術類的書籍。農民兄弟的知識需求、文化層次、知識結構各有差異,如果一味追求技術而沒有知識的熏染文化的熏陶,技術的說教是不會讓人進步到更高的層次的。鄉村的民主文明建設也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也就脫離了農村實際。把“農家書屋”當作一項文化民生工程,讓“農家書屋”不僅成為農民兄弟的讀書空間、信息窗口、基層陣地、培訓基地,還是農民社交、娛樂、演藝和文化創新的場所。
2.加強“農家書屋”管里,健全圖書借閱制度。不但要重視“農家書屋”的建設,更要重視“農家書屋”的管理。不加強“農家書屋”的管理,就會形成“建時一陣風,建后無人問”的狀況,久而久之,建成了的“農家書屋”這個陣地就會丟失。一是要配好書屋管理人員。采取“以錢養事”的模式,政府“買單”,一個“農家書屋”選聘一名管理員,以合同方式加強對管理員的管理。對聘用的管理員,要搞好崗前培訓,使之具備相應的業務素質、業務能力;二是要建立滾動管理機制。對已驗收合格的“農家書屋”,要以市縣級文化部門為主,實行一個年度一考核的方式加強管理。對合格的繼續加大扶持力度,每年按整個書屋建設一定比例給予書籍報刊更新費用;三是建立循環借閱機制,使圖書借閱形成良性循環。這就需要借鑒規范圖書館的管理模式,科學管理,良性運行。
3.用好“農家書屋”,服務新農村建設。建好管好“農家書屋”,最終目標是用好“農家書屋”,服務新農村建設。“農家書屋”建設的核心在于方便農民看書,提高農民素質,促進新農村建設。重建輕管,重管輕用,都是與“農家書屋”建設工程背道而馳的。用好“農家書屋”,就是要讓廣大農民把“農家書屋”當成學習知識,學習技能的場所,成為農民的“充電場”,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讀書風氣。首先,各級組織要高度重視“農家書屋”,加強讀書引導,把“農家書屋”建設工程切實納入到整個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并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一同部署,一同考核;其次,要在各個村級建好“農家書屋”,讓群眾有書可讀;最后,要開展活學活用的典型評比,引導全社會把讀書活動作為時尚和榮譽。
4.做好資源整合,盤活“農家書屋”的資源。“農家書屋”畢竟是面對知識面相對狹小的農村群眾,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激活他們學習的熱情,讓他們“進得來、坐得住、樂于學、學得到”,那么“農家書屋”就不能真正地服務于農這就要做到資源整合。在“農家書屋”的建設中,除了縣、鄉各級文化部門與新聞出版部門發揮主要作用之外,其他各部門可以和“農家書屋”聯合舉辦活動,采取知識扶貧、技能培訓、送書下鄉、讀書猜謎、文藝調演等多種形式的宣教活動,來活躍農村讀書氛圍,提高群眾文化品位。同時要與農村文化活動室建設相結合,充分利用現在資源,避免重復建設。
建好、管好、用好“農家書屋”,讓農家書屋實實在在成為培養新型農民的“充電”場所,為農民朋友營造一個理想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