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華 袁 晶 (齊齊哈爾大學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 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6)
世居在黑龍江及嫩江流域的達斡爾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呼倫貝爾鄂溫克族自治旗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塔城。達斡爾人信仰薩滿教,這是一種世界范圍內存在的原始宗教。薩滿教巫師被稱為薩滿,薩滿是達斡爾人生活中的核心人物,達斡爾人將薩滿稱為“雅德根”。薩滿被看成溝通人間與鬼神世界的中介使者,為人們除魔驅鬼、祈福治病。
達斡爾族薩滿進行巫儀活動時,要穿著薩滿服飾,這種服飾能體現與神靈溝通,因此成為薩滿舉行巫儀活動時的必備服飾。縱觀達斡爾族薩滿服飾的造型與裝飾,絕非簡單的日常服飾,而是復雜的原始宗教服飾。所以,本文所研究的“達斡爾族薩滿服飾藝術”也絕非通常意義上的服飾藝術,達斡爾族薩滿服飾起源于薩滿教觀念。因此,達斡爾族薩滿服飾藝術有著與一般服飾藝術所不同的造型特征與裝飾特征。我們如何將其藝術造型與裝飾形式很好地運用到現代設計領域,如何將其運用到藝術設計課程中去呢?這是本文將要闡述的要點。
達斡爾族薩滿服飾藝術形式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方法主要有摹仿提煉和分解組合兩種。
摹仿就是照著樣子去做,摹仿是學習的一種方法。這里所說的摹仿,不是對被摹仿對象的直接再現,而是根據設計需要對其間接再現;提煉就是棄蕪求精的過程,即從蕪雜的事物中找出概括性的東西。通過摹仿提煉達斡爾族薩滿服飾中傳統造型與裝飾形式精髓,并把其融入現代設計中,使現代應用設計具備了“有源之水,有本之木”,這便是我們常說的藝術摹仿生活又高于生活,藝術是提煉過的生活。通過對傳統達斡爾族薩滿服飾藝術的大量摹仿提煉,理解不同時代達斡爾族薩滿服飾藝術的造型與裝飾特征,將其運用于現代設計。
分解組合是將某一素材的外形和內部結構分解后,重新組合成形象,是一種啟迪構思的方法。分解組合的方法比表面的觀察更深刻,如選擇一個風格特征鮮明的傳統圖案為原型,運用分解組合方法,先將原型分解,取其代表性的部分,再按照創意進行構圖、色彩、造型等方面的重新組合,經過對傳統藝術形式的分解、提煉與合成產生一種新的視覺形象,從而達到創新目的。對傳統達斡爾族薩滿服飾藝術形式的分解組合,要充分理解傳統服飾元素的精神內涵,延其“意”傳其“神”。抓其典型特征,將傳統達斡爾族薩滿服飾藝術形式打散開來,把其中某些構成因素提取出來再重新組合。
通過將達斡爾族薩滿服飾藝術形式中神帽、神衣和面具造型與裝飾進行摹仿提煉或分解組合,使其在藝術設計課程中的紙藝設計、圖案設計兩個方面進行應用實踐教學。
將達斡爾族薩滿服飾藝術形式在紙藝設計中進行應用,是一種全新的嘗試。本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充分發揮藝術想象力,結合摹仿提煉或分解組合的應用方法進行應用實踐。例如以達斡爾族薩滿的鳥形與鹿角神帽為摹仿對象,運用紙材進行設計應用實踐。運用剪、切、折、纏、打孔、彎曲、粘貼及插接等紙材加工技法,制作出浮雕效果的達斡爾族薩滿神帽藝術風格的紙藝作品。
以達斡爾族薩滿服飾為摹仿對象,進行達斡爾族薩滿服飾藝術形式為基本元素的適合圖案與二方連續圖案設計應用實踐。以達斡爾族薩滿服飾藝術形式的適合圖案設計是以薩滿服飾整體為基本形,通過壓縮變形,使神衣的外輪廓呈現四分之一的三角形適合結構的基本形,再進行四個方向向心構成。
通過對達斡爾族薩滿服飾藝術形式在圖案設計中的的應用實踐分析可知,達斡爾族薩滿服飾藝術形式在圖案設計中的創作有適合圖案和二方連續等構成形式,運用對比與調和色彩及水粉手繪的表現技法,還可將達斡爾族薩滿服飾藝術形式進一步應用到四方連續形式。
通過達斡爾族薩滿服飾的應用實踐,將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充分結合,豐富藝術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學會用縱向的歷史繼承和橫向的文化借鑒運用到設計中,這樣對他們以后的設計生涯將受益匪淺。對發揚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在現代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有著深厚的現實意義。培養未來設計師(學生)的民族意識,是教學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同時我們也有責任將達斡爾族薩滿服飾藝術進行保護與傳承,這樣也將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1]呂平.邱時遇.達斡爾族薩滿文化傳承.斯琴褂和她的弟子們[M].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9.1-159.
[2]郭旭光.達斡爾族文物圖錄[M].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8.85-148.
[3]李宏復.薩滿造型藝術[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