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生銀(西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30)
敦煌壁畫在各個時期呈現出不同的藝術特點。北朝時期是敦煌石窟藝術的初創期,北朝圖案形象簡練鮮明,紋樣種類少,形象單純,組合簡單。同一紋樣反復連續即為邊飾,中間置蓮花即為藻井,簡樸自然、色彩單純,北朝風格所體現出來的正是佛教清凈世界的想象圖景。通過簡樸自然的圖案紋飾,營造了肅穆莊嚴、清凈純潔的佛國氛圍。隋唐時期的敦煌圖案創作走向世俗化的階段。特別是世俗的專制皇權,都體現在圖案之中,此時龍紋圖案的出現堪為表征,而且佛窟規模之大超越前人,窟內藻井裝飾氣勢宏偉,井心蓮花中多是團龍和彩鳳。從三個時期的演變過程可以看到敦煌壁畫各個時期呈現出不同的藝術特點,所以臨摹者在臨摹的過程中要準確把握其“形”、“意”、“勢”。
臨摹在設計教學中作為一種學習方法,雖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但是是培養學生創作能力的方法和手段,而且是行之有效的。通過對比和分析各個時期的藝術特點,藝術風格,及演變過程,臨摹者了解現代藝術的發展趨勢,同時也了解中國古代藝術造型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
臨摹的過程不僅是技術的錘煉,也是形式語言的一種積累。壁畫的臨摹不是單純的臨摹,而是在臨摹過程中要對壁畫中的信息進行深入解讀。在壁畫臨摹過程中受到臨摹者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的影響,有時相同的壁畫呈現出不同的效果,對圖案的不同理解直接反映在其摹本當中。因此,在臨摹的過程中“形”、“意”、“勢”的把握可以說是重中之重。
中國傳統圖形來自于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傳統藝術中,與現代圖形的造型方式有著許多不同的地方。在敦煌壁畫中圖形主要注重的是實形的完整性與裝飾性,關注形與形之間的呼應、對比和穿插關系。
敦煌壁畫在現代藝術中得到傳承和發揚,并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學生通過臨摹從傳統圖案中提取其形的基本元素,并將這些元素再進行新的重組設計,這樣設計出來的圖形,不僅能夠保留傳統藝術的神韻,又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臨摹從古至今都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不僅是臨摹圖案外在的美觀,而更多的是我們在臨摹的過程中能從圖案中提取一些共性的元素,增加我們對傳統圖案的了解激發對現代圖形的創作。將傳統圖案藝術與現代設計相結合,這不僅要求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去提煉和創新傳統圖形的形,同時還要求教師能夠帶領學生一起去探究和挖掘蘊涵在它們背后的“意”。只有充分了解了傳統圖案的內在意義,在現代設計教學中學生才能創作出更多有“意”的圖形。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去體會每一個圖形“意”的所在,將這種“意”沿用到現代圖形的設計之中,延展出更新更深層次的理念精神,使其更具有文化性與社會性,這也是現代圖形設計的一種良好的方法。
書法講究“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主要強調了“勢”的貫通性。對“勢”的表現必須建立在自然的基礎上,是自然生發之勢,而非矯揉造作之勢。可以看出“勢”在中國書法中的妙境。
在現代設計教學中學生要準確把握“勢”就必須了解傳統圖形和所表達的設計的內在聯系,“勢”通常指圖形所蘊涵的氣韻及其所表現出來的氣氛,“勢”能傳達整個圖形的精神。把握傳統圖形的“勢”,是教學中的難點,需要教師和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傳統圖形的內在意義,領悟圖形所體現出的藝術精華和現代設計理念完美的結合。
有人把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美術教學中的“臨摹”對立起來,認為臨摹教學會讓學生失去藝術個性,失去主觀意識,跟在他人和范本的后面亦步亦趨,學生就此失去了創造能力。其實不然,在寫生教學中,如果教師引導不當,如果學生不善思考,照樣會成為客觀因素的奴隸。因此,只要方法得當,臨摹和寫生同樣都是學生學習繪畫藝術、培養創造能力的方法和途徑。
在當前藝術設計領域中,西方發達國家新思潮的涌入和滲透,影響著我們固有的審美觀,使我們在創作過程中逐漸失去了民族的話語權,而西方設計思想卻得到了充分的發揚。
在藝術設計教學中對圖案的研究是臨摹敦煌壁畫的一個很重要的過程,敦煌壁畫刻畫出了歷史的痕跡,描繪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記錄下了古時人們的生活狀況。臨摹過程中學生往往能從壁畫中獲取大量相關的圖案信息,這也能使得學生不斷重視和學習民族的文化遺產,在繼承的基礎上隨著時代的需要而發展,融合外來的文化才能更好的創新,創作出更具深意的作品。
[1]汪丹 中國傳統圖案對現代平面設計的影響[J].湖北:科技資訊,2006.
[2]常沙娜 中國敦煌歷代裝飾圖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3]關友惠 莫高窟唐代圖案結構分析[J].甘肅:1983年全國學術討論會文集石窟藝術編(上),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
[4]敦煌研究院 敦煌[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