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歡 (贛南師范學院 江西贛州 341000)
客家是歷史上由于戰亂、饑荒等原因,中原漢民族逐漸南下進入贛閩粵三角區,與當地畬瑤等土著居民發生融合而形成的一個獨特而穩定的漢族支系。在客家形成和發展的漫長歷史中,創造了燦爛的客家文化。他們用賺來的錢在青山綠水中建造起了一幢一幢豪華大宅——圍屋,這些大宅的建筑與裝飾造就了種類繁多、內涵豐富的民間藝術。這些民間藝術是客家人最寶貴的文化遺產。
而作為贛南客家民居的代表——關西新圍,正因其別具一格的裝飾藝術為贛南人民的文化、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巨大的參考價值和推動作用。
關西新圍位于江西龍南縣城東約15公里處的關西圩旁,始建于清嘉慶三年(1798年),于道光七年(1827年)完工,歷時近30年,系關西名紳徐名鈞所建。后人為與其居老圍區別,故稱之為“新圍”。關西新圍高約9米,壁厚2米,長93.8米,寬84.8米,占地14畝多。據專家考證,關西新圍是迄今國內發現保存最為完整,結構、功能最為齊全的一處有代表性的贛南客家圍屋。
首先,其裝飾藝術的寫意性體現在其表現形式上,主要分為象征、寓意、諧音三種。
關西新圍的裝飾藝術會通過象征的手法達到賦予吉祥的目的,用物來象征志向,借物來抒發感情,其里面的形象都是客家人通常使用的。象征某種吉祥語言,如用壽桃和四個不同形狀的壽字代表長壽,用牡丹代表富貴,門簪上的獅子代表權利和富貴,羊象征著吉祥如意等等,都是其裝飾藝術的主題。
在客家裝飾中常常用一種事物引喻另一層意思,使得其由復雜變得簡單,這樣就達到了更容易普及的目的。除了表現事物的特征以外,還包括民間傳說、神話典故等事物內部的事理。如八仙過海、三陽開泰、年年有余等,圖形里面所代表的寓意也是如此。關西新圍的祠堂門口的一對石獅造型寓意著家庭和睦、夫妻恩愛、情深意切。
以生活中某個事物原型的語言去類比要被表現的語音,這就是在建筑裝飾藝術中諧音的表現手法,如《馬上封侯》圖,圖畫里由馬、蜂、猴組成,是一副寓意在官場上一馬平川的吉祥圖案,運用“蜂”與“封”,“猴”與“侯”諧音的手法,“馬上”就是立即迅速的意思,“猴”即侯,馬上封侯就是立即封官位做大官。在軒梁上雕刻蝙蝠,“蝠”諧音“福’,在祠堂的門簪上刻樣,”羊“諧音”祥“,寓意富貴吉祥。
其裝飾元素沒有大小比例的嚴格要求,這與我國傳統的文化意識和審美觀念相一致,不注重事物外在形象的精確,運用夸張、變形等手法去突出主題。
“大廳下“(祠堂)是關西新圍的中心,也是新圍的主體建筑,其前后各有一棟建筑,以天井區別,里面建筑又雕花格柵、藝術柱礎等,大廳下與左右的邊屋之間用可開可閉的腰門相連接,這就說明關西新圍的空間劃分并沒有用簡單的墻、們和窗進行處理,而是進行藝術重構,靈活運用裝飾構件進行巧妙的空間劃分,既實用又達到美化空間的目的。
關西新圍的裝飾藝術的構成形式的自由多樣淋漓盡致的體現在門、窗、隔科架、雀替上,新圍的窗主要以長方形為主,格柵上雕刻了精細的花紋,運用構成手法有對稱、重復、對比等;多種裝飾手法相結合,有透雕、鏤雕等;窗上的水波紋營造出虛實相生、動靜結合的特色,這種裝飾不但但到審美要求,同時也體現圍屋主人的情趣愛好和對吉祥的寓意。
關西新圍的裝飾藝術體現的是一種人性化的設計理念,所有裝飾元素從圖案、造型、寓意都是客家人保平安、祈福壽、求仕途和求財衲子心理的體現。這就說明那些裝飾在滿足人們審美需求的同時也滿足了人們的求吉心理,突出了人的價值。
當今是個信息化的社會,新的生活觀念思潮隨之而來,外來文化不斷的襲擊我國的傳統文化。如此形勢要想使我們的生活元素不脫離傳統,又能充滿現代感,便要以創新為方向,使傳統元素成為室內設計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成功的酒店設計不僅是滿足其使用功能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具備其不同的地方性和文化性。世界之所以多姿多彩,正是由于不同的民族背景、不同的地方特征、不同的自然條件、不同歷史時期所遺留的文化而造成世界的多樣性。鮮明的地域文化能營造建筑室內的個性化,香港著名的室內設計師凱勒先生曾說“一個成功的賓館室內設計,應該重視其地域文化設計,使之給客人一早醒來有個鮮明的地域信號”,(大意)可見地域文化元素運用是室內設計中一個重要的手段。
基于對贛州市(被譽為“客家搖籃”)酒店設計狀況的調查,發現贛州這樣一個擁有悠久歷史,飽含地方特色文化——客家文化的城市中,卻找不到能成為其地域文化名片的星級酒店,大批的酒店設計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和創意。無論是酒店規劃、建筑設計、功能布局到室內風格、手法、材料乃至客房的樣式都與其他大城市驚人的相似,這不僅是我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贛南客家人覺得遺憾的事,對于地方特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更是巨大損失。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認為找出關西新圍的裝飾藝術與現代裝飾藝術的關系,才能為關西新圍的裝飾藝術以及地方酒店設計提供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
研究新圍的建筑裝飾藝術,從而找出其有代表性的裝飾元素:包括圖案(植物、動物、人物)和造型(門樓、窗欞、柱梁等)以及木雕、石雕、磚雕的工藝手法。但在運用這些元素時可以將其進行簡化、變形、突變等處理,以及在使用功能和裝飾的具體位置作出相應的調整,定能營造出富有濃郁客家風情的酒店空間。
在對酒店進行裝飾設計的構思時,可以借鑒關西新圍的傳統裝飾表現手法,利用象征、寓意、諧音手法等在抽象層面進行設計,以達到“形似”和“神似”的統一。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講究意象、神似、韻味的體現,它不僅是功能上的的,更是精神上的,要讓客人入駐酒店的同時經歷客家文化的感染。
關西新圍的裝飾藝術體現的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文化內涵,所有裝飾元素的運用都是從人的內心出發,充分關注人們的內心感受,滿足人們審美和求吉的心理。突出人的價值和人的重要性并不是當代才有,在歷史上早已存在,據考古研究,我國殷商甲骨文中就有“中商”、“東土”、“南土”、“西土”、“北土”之說。可見當時殷人是以自我為“中”,然后再確定東、南、西、北諸方向的,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然后向四面八方伸展開去的思想,充分顯示出人對自我力量的崇信,象征著人的尊嚴,正所謂:“天地合氣,命之曰人”。因而,這不僅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是為現代設計提供了前沿理念,促進現代設計的發展。
現代裝飾藝術正處于一個多元化和現代化的時代,各種不同的文化在經濟一體化的形式中發生碰撞,建筑藝術也朝著一個多元化的形式發展。但是,我們在朝多元化的形式發展的同時也在融入民族和地域特色,如果現代裝飾藝術離開了對傳統建筑的裝飾藝術的研究和借鑒,就成了沒有源頭的水一樣,喪失了文化底蘊和文化內涵。酒店的精神取向及文化品位,應考慮地方性及文化性的區別,并作為主題在精神心理方面突破,這是未來地方酒店的成功出路。地方性和文化性的形成離不開三個主要因素:一是本土的地方環境、自然條件、季候;二是歷史遺風、先輩祖訓及生活方式;三是民俗禮儀、本土文化、風土人情、當地用材、歷史符號、精神風韻。因而在設計上,應該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風格以及本區域歷史所積淀的種種文化痕跡,這些都具有極強的可識別性。加上包容,感悟,構筑,形體,韻律,節奏,融合,理解,智慧等等,將鑄成地域風格酒店的未來.
[1]劉晶.關西新圍的建筑裝飾藝術研究[D].贛南師范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2]黃春霞.淺談酒店地域性設計的必要性[J].藝術設計.2010年09期.
[3]肖宏、吳智慧.傳統建筑文化在室內設計中的繼承與發展的原則研究[J].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學報,2007年2月第15卷第1期.
[4]田原.室內設計與空間表達[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