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巖 (睢寧縣王集鎮文化站 江蘇睢寧 221200)
鄉鎮文化活動中心在提高農民素質、奔小康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搞好基層農村文化,必須重點抓好鄉鎮文化活動中心建設。
建設好一個好的文化活動中心,首先要有領導的重視支持,其次要有得力的專業文化干部,還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一、要有領導的重視支持。鄉鎮文化活動中心是在鎮黨委和政府直接領導下統一協調管理全鎮各項文化事業和設施的基層文化組織,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也是農民群眾的文化與體育生活的基地。此項工作應當擺在黨政的議事日程上,作為全鎮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工作來抓。從事文化工作的領導,應該積極主動地爭取領導的重視和支持,要經常向領導宣傳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性,特別要突出強調它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的重要性。同時,從事文化工作的同志,也要積極主動做好自身本職的工作,用實際成績來爭取地位。要爭取領導來參與重大活動,以增強其重要性的認識,還有定期向領導做請示匯報。只要領導重視了,許多工作就迎刃而解了,各種文化活動也好開展了。
二、要有得力的專業文化干部。鄉鎮文化活動中心的領導,應該是具有強烈的事業心,懂業務、會管理、會經營的人;應該熱愛群眾文化工作,甘愿為群眾文化事業無私奉獻,有一定的專業特長,通常是“一專多能”;要有經濟頭腦,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開展補文活動;還要有一定的領導管理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對外是“社會活動家”對內是“管理家”。有了這樣的得力干部,文化中心的工作就一定能做很出色。
三、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所謂經濟基礎,一是要與當地的經濟發展相適應,得到黨委和政府的財力支持,二是本身要有一定的補文收入。鄉鎮文化活動中心建設一定要與當地的經濟情況相適應,與經濟實際的過高要求是達不到的,相反落后與經濟建設的實際也是不應該的,因此要積極做工作,使其相適應。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也要開展補文活動,興辦文化產業,提高經營水平,增加創收能力從而創收補文收入,促進文化活動的有序開展。
管好文化活動中心,關鍵是搞好三個服務:必須為經濟建設服務,真正為精神文明建設服務,主動積極為鄉鎮的各項中心工作服務。
一、必須為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服務。經濟建設是全鎮的工作中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雖然經濟是中心,但經濟發展離不開文化工作,文化活動中心不僅有娛樂、審美、求知和教育功能,而且有著明顯的為經濟建設服務的功能。文化活動中心這一基層文化組織,屬精神文明建設范疇,屬于上層建筑,必須為經濟基礎服務。這種服務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如辦各種直接為生產服務的培訓班,向群眾傳授科學技術,理論知識。再如,辦“致富閱覽室”,既介紹帶頭致富的能手,又介紹他們的致富經驗,同時,還向廣大群眾提供大量的致富信息,科技資料以便查閱。因此要不斷創新工作思路,積極打造多樣化的智力支持載體,努力營造濃厚的和諧文化建設氛圍,通過舉辦各種科技推廣、科普培訓班,激發廣大農民的參與熱情,讓更多的農民特別是青年農民朋友在共同參與中提高科學文化素質,促進新農村建設科學、協調、持續的發展。這樣積極推動本地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必然會得到領導的重視,群眾的擁護。
二、真正為精神文明建設服務。鄉鎮文化活動中心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本身業務工作內容很多,日常活動要正常開展,比如圖書借閱、報刊雜志閱覽、棋牌游戲、體育活動開展、文化遺產的搜集整理等,這些不能是時有時無,它們不是經常性的工作,更不能每天關門閉室,培訓活動要內容新鮮,文藝方面的培訓、科技方面的培訓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深入了解農村群眾的需求,開辦好各種各樣的培訓班,使之有較強的吸引力和號召力,在重大傳統的節日要排演好大型的活動演出,演出活動要具有地方特色,要有影響力。更多更好地吸引群眾的參與,要請相關領導到場助興助威,使其富教于樂。除此之外,文化中心還要對村文化室及文化戶進行必要的輔導。做好以上這些工作更好地為鄉鎮精神文明的建設作出貢獻,從而使當地政府和人民群眾充分認識到,鄉鎮精神文明建設離不開文化活動中心,鄉鎮精神文明建設需要文化活動中心,辦好文化活動中心是當地政府和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
三、主動積極為鄉鎮的各項中心工作服務。鄉鎮都有階段性或季節性的工作重點,有時會有突擊性的中心工作,我們所做的文化工作必須積極主動去做好服務,圍繞中心工作去開展工作。如重要大型的會議,企業的開工儀式,慶典表彰,城鎮規劃宣傳等,文化中心的同志都要積極配合,做好活動的宣傳策劃,做好文藝演出節目的準備,當地的群眾能從中有所啟發和觸動,真正起到宣傳效果,做到事辦功倍,使工作能順利地進行開展。
因此,辦好鄉鎮文化活動中心,領導支持、群眾擁護是關鍵,文體活動是生命靈魂,此話有一定的道理,值得我們細細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