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小軍 (平和縣周碧初藝術館 福建平和 363700)
群眾美術輔導指的是社會美術專業機構和群眾美術專業人員對群眾美術創作的藝術指導和技術的輔導培訓,具體的講是藝術館、文化館群眾美術干部對群眾美術的輔導。群眾美術創作與輔導工作曾經歷過艱難,也有過歷史從未有的輝煌。而近十幾年來卻又跌入了低谷,輔導干部與創作隊伍、作品質量都不同程度的出現了令人擔憂的局面。下面筆者就如何加強群眾美術創作及輔導工作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群文美術是群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群文美術組織者,我們緊緊圍繞全縣文化中心工作將其納入全縣群眾文化總體戰略進行部署,從宏觀上加以規劃和設計,使群眾美術與本地區的群眾文化活動相互協調,從而形成一種整體社會效益。如通過與社區合辦美術培訓班等形式,促進社區文化可持續發展。積極舉辦社區美術展覽,比如美術書法進企業展覽,群眾優秀美術作品邀請展等。定期組織群文美術骨干進行作品交流,點評優秀的美術作品。經常性地邀請專業畫家深入到社區組織、開展活動。鼓勵業余群文美術骨干參與多種美術展覽活動,使社區業余美術愛好者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地區的群文美術在健康有序的狀態下發展,把我們的群文美術搞得有聲有色。
群文美術干部的流失、經費不足已經是老生常談,所以要尋求發展,首先必須不拘一格地引進文化素質高,專業技術水平過硬,熱愛群文事業的品牌人才;其次現有人員要盡快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及業務水平,深入研究群眾美術創作的特征、職責、發展方向。經費不足的問題,現階段全部讓政府解決,是不現實的,可采取政府、地方、企業相結合的辦法,如可以舉辦文化館、藝術館美術干部采風、創作,輔導培訓班,探索一條適合新時期群眾美術發展的新路子。
社區文化顯現出的繁榮態勢給群眾美術創作、輔導,提供了新的契機和平臺,社區群眾美術活動是新生事物,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因為他們的成分不像農民那么單純,是由各種階層、各種職業所形成的社會群體,如果嘗試讓他們從單純的休閑、娛樂、描摹,發展為創作,也不失為一種適合時代發展的新選擇。
如果說農民畫就是農民畫的畫,那么現階段農民的概念很難定義,許多農民畫家已經脫離了農耕的土地,不種地,恐怕就不能稱其為農民,有的畫家已經向專業畫家的方向發展。我縣的一位村級文化協管員擅長指墨畫,在我們的積極鼓勵和引導下,創作出了指墨畫百米長卷,并為其在省美術館成功舉辦了個人畫展,引起了極大反響。所以農民畫已經成為畫種形式的代名詞。雖然如此,這個群體的畫家,仍須植根于農村,在藝術思維和表現上發揮自己獨特素質的長處,增強本體自我觀念,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摒棄跟風、模仿、雷同沒有個性的作品。
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強化什么、淡化什么這是在群眾美術創作中非常重要的問題。隨著時代的變遷,藝術呈現出多元化的態勢,西方文化的進入,東方文化走出國門,雖然豐富了美術創作環境,但也出現了魚龍混雜的現象,如果沒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就會無所適從。農民畫只有注重自身領域的優勢——生活性、地域性、主體性、原生性、民間性、技能性、延續性才能在產業化的進程中,立于不敗之地,做大做強。
群眾美術創作,應在休閑、娛樂的基礎上,激發他們觀察生活,反映生活的熱情,創作出與時代相適應的作品,如社區新生活、家庭生活的變化、社區文化活動等,適當傳授一些技能,使他們的創作豐富多彩。
城鄉中活躍著有很多專業藝術家和業余美術愛好者。他們中有的是喜歡國畫,有的是喜歡油畫,有的是喜歡民間剪紙,有的是熱愛書法,有的是版畫愛好者。這些方方面面的美術愛好者,在藝術修養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礎,他們是群眾文化美術活動的中堅力量。如何發揮這批骨干的帶頭作用,作為群文工作者,平時應該對他們進行一定形式的輔導和培訓,通過培訓輔導,一方面提高他們的藝術素質,另一方面使他們更加自覺地為群文美術作貢獻。如不定期地開辦美術、書法、等培訓班,進行民間群文美術輔導等等。通過各種形式的輔導、培訓,使文化館的美術創作人員與各鄉鎮社區文化骨干保持經常性的聯系。文化館、藝術館的群文美術干部要經常下基層與群眾保持聯系,能更好地熟悉體驗生活,為群文美術干部吸取民間藝術營養提供一條暢通的渠道,做到了相得益彰。
群眾文化輔導是一所沒有圍墻的大學,是幫助輔導對象進入各門類藝術領域并向深度和廣度前進的橋梁。為了使輔導對象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知識,并得到鞏固和提高,也為了輔導者能順利地完成輔導任務,達到預定的目標,收到較好的效果,輔導方式方法的選擇是十分重要的。
書面傳授,是我國群眾文化輔導中用得較多的一種方法,特別是對那些交通不發達地區采用書面傳授是很受歡迎的。函授是書面傳授的一種類型,它是按照輔導的目標,設立不同層次的課程,編寫不同的教學內容的教材,郵寄給輔導對象進行知識傳授。特點是系統性、通俗性、靈活性、廣泛性。
觀摩感受,是在輔導者的主持下通過觀摩,使輔導對象從實際感受中提高文化藝術才能的一種方法。通過美術作品的展覽或現場示范,通過輔導者的分析引導,使輔導對象懂得應該怎樣寫,如何畫。這種示范觀摩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像參觀美展、書展,攝影展等多種展覽,都可以收到較好的輔導效果。
交流接受,是指輔導者與輔導對象之間,輔導對象與輔導對象之間以相互交流的方式進行的輔導。這種交流,有走出去的交流輔導,也有請進來的交流輔導。走出去就是根據輔導對象的不同要求,可以組織去外地進行學習、觀摩、培訓、采風、筆會、展覽等活動,進行橫向交流,相互取長補短,接受新鮮經驗,找出自身不足。請進來是邀請有成就的藝術家、學者來當地講學,舉辦藝術研討會、畫展、筆會、采風等活動,使輔導對象接受到最新的文化信息,開闊視野,更新觀念,是提高自身水平的一條有效途徑。
群文美術是群眾的美術,它不是與專業比高低的,它應該是群眾喜聞樂見的。我們既要重視傳統文化的保存和弘揚,也要做到在新的視覺文化審美理念下有所突破創新,與時俱進。群眾美術的創作及輔導任重而道遠,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新的問題會不斷涌現出來,群眾美術干部肩負著群眾美術創作及輔導的重任,只有不斷學習、研究,提高自身的藝術水平,建立開拓發展的新思路,樹立高質量的文化責任感,建立群眾美術創作網絡,堅持長期的輔導與培訓,為群文美術工作在文化惠民、公共文化建設中找到新的支點和坐標,才能使群眾美術創作再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