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琳 (天津自然博物館 天津 300000)
自然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英文原意是指“自然歷史博物館”,是收藏、研究、展示反映自然發展史的自然環境或自然遺產的博物館。自然博物館在我國博物館行業中起步較早且占有重要位置。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極大改善,公眾的文化需求迅速增長,尤其是近些年來政府十分重視科學文化教育基礎設施建設,自然博物館事業得到迅猛發展。不僅在部分大城市擴建、重建了規模較大的綜合性自然博物館,如上海、浙江、天津、重慶、吉林、西藏等地,而且在部分省級博物館內也設立了自然部,如黑龍江、內蒙、甘肅、山東、山西、福建、廣東等省。另外,在一些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還建立了各類專題博物館。
縱觀各個自然博物館的展示,其實是有著既相區別、又有共性的客觀規律性的東西,需要我們進一步的思考與總結,以利自然館展示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自然博物館的不斷發展。
20世紀60年代環保主義出現以來,人類對環境變化的注意逐年增加,對生態保護問題也逐漸關注。自然博物館保存的生物多樣性的標本和人才優勢使自然博物館成為宣傳環保的高地,現在世界上大多數自然博物館已把構建人類與自然的和諧作為自己的使命,為全面保護生物多樣性,增強人類的生命感作為當前自然博物館的核心工作。
圍繞這一功能定位,幾乎每個館的主題都是遵循這個強規律確定的。如上海自然博物館的主題是“自然、人、和諧”;重慶自然博物館的主題是“地球、生物、人類”;浙江自然博物館的主題為“自然與人類”;天津自然博物館的主題為“自然、演化”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自然博物館展示的主題都離不開“自然、演化、人類、和諧”這一永恒命題,所反映的內容也脫離不開“天、地、生、人”的基本范疇,它應該統領自然博物館的展示內容,又是整個展示內容的靈魂,滲透于每一個內容的板塊之中。
發現自然、認識自然和探索自然是人類的天性。在這顆由眾多生命與非生命組成的獨特星球上,我們應該如何去認識?在自然界創造的數不勝數的神奇與瑰麗之中,究竟蘊含了怎樣的道理?展覽應帶領觀眾盡情欣賞、領略自然界中生命和非生命世界所共同呈現的壯麗無比的世界。讓觀眾在欣賞與贊嘆中領悟生命世界的瑰麗、自然的奇妙、生命的珍貴、感悟自然、敬畏自然、熱愛自然,深刻體會人與自然的天然和諧關系,從而激起人們真愛生命、保護自然的情懷,引領人們形成生態主義的自然觀。
自然博物館的展示主題都離不開“自然、演化”這一永恒的主題,但其內容的構架上卻各具特色。這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取決于館藏標本的數量和質量,二是都強調突出地區特色。比如:
北京自然博物館設生命起源和早期的演化、植物世界、恐龍公園、古哺乳動物、無脊椎動物的繁榮、昆蟲博物館、動物之美、動物——人類的朋友等展區。
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將以“自然、人、和諧”為主題,以“演化”為主線,分“演化的樂章”、“生命的畫卷”、“文明的史詩”3大主題單元,下設9大主題展區、30個主題區和96個展項群,用故事串聯,揭示生命的起源、演化及生態多樣性等自然奧秘。
天津自然博物館新館以“家園”為總的主題,以生命的演化為主線,重點展示生命的起源與爆發、恐龍時代、鳥類的起源與演化。第三、第四紀重點古哺乳動物群,植物的演化和地質歷史時期幾大生物絕滅時事件。設置盤古開天——地球起源、遠古家園——古代生物、遠古哺乳動物、繽紛海洋——海洋動物、兩棲爬行動物探秘、鳥類家園——飛向藍天、蝴蝶宮(活體)、昆蟲大世界、綠色家園——生態天津、人類——家園守望者、貝林捐贈世界野生動物等幾大版塊。
近年來,在全球一體化趨勢下,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日趨頻繁,如何在國際化和一體化的背景下,保留住自身文化內涵的獨特性,避免自身地域性和傳統文化的喪失,成為了世界各國高度關注的課題。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國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也在不斷加強,仔細觀察文化產業,就會發現具有民族性符號的產物受到市場的廣泛歡迎,而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現代室內設計當中,正是對市場需求的反饋和設計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2]。
重慶自然博物館新館設地球奧秘、生命激流、恐龍世界、生物萬象、生態家園、西部高原、山水重慶7個版塊。
浙江自然博物館新館展示分3大板塊,各板塊下分單元展示。1.地球生命故事:生命家園、生命誕生、生命登陸、恐龍時代、哺乳動物時代至人類登上生命舞臺6個單元;2.豐富奇異的動物世界:多樣的生態系統、豐富的生物類群、遺傳與變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生物與人類5個單元;3.綠色浙江:浙江的自然、浙江的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3個單元。
吉林自然博物館設林之韻、山之魂、蝴蝶谷、鳥之靈、獸之趣、化石世界6版塊。
廣西自然博物館設廣西奇觀、自然遺產寶庫、珍稀生物物種、豐富地質礦產、民族人文環境等板塊。
陜西自然博物館設地質萬象、古生物長廊、神奇秦嶺、昆蟲王國、生命之光以及科技展廳、穹幕影院。
西藏自治區自然博物館設高原隆起、神奇山水、生命奇跡、世界屏障、高原科考等五大板塊。
大連自然博物館設巨鯨、軟骨魚類、硬骨魚類、海洋無脊椎動物、海洋哺乳動物、走進恐龍、東北森林動物、濕地、物種多樣性、遼西古生物物化石、地球、人與自然、貝林野生動物等13個展廳。
山東省天宇自然博物館設展廳28個,有千龍廳、萬魚廳、和政生物群廳、山旺化石廳、貴州關嶺生物群廳、熱河生物群廳、海百合廳、原始海洋生物廳、蝴蝶廳、寶石廳等。
臺中自然博物館主要分為6大展區,太空劇場、科學中心、生命科學廳、地球環境廳、人類文化廳、植物園等。
廣東省博物館自然資源展覽分地質地貌、礦產、寶玉石、中草藥、陸生野生動物、海洋生物、古生物7個主題展覽。
世界上大多數博物館的展覽均離不開三種主要形式:分類序列式、主題單元式、生態場景式。
按照博物館展覽設計和制作的流程,首先由專長展覽內容策劃的策劃師依據學術研究資料和展品資料,編劇類似于電影或電視劇劇本的展覽文本或展覽大綱,再由專業形式設計師根據展覽內容文體進行二度制作。這就如同電影制作一樣,除了要有分鏡頭劇本之外,還要有重點、亮點的選定,也就是通常過所說的“高潮”,根據展覽傳播的目的、主題和內容,確定各部分或單元的表現形式,如哪部分需用“分類序列式”,哪部分用“主題單元式”,哪部分用“生態場景式”。
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應當是內容為所有展示設計之魂,一切的形式與方法都是為著更好的表達我們的內容,都是為內容服務。當然也應當充分合理地運用聲、光、電技術,計算機輔助展示系統(多媒體、虛擬成像、數據庫等)以及適當的互動參與和體驗項目,構建主題鮮明,內涵豐富,科學性、知識性、觀賞性、趣味性俱強的自然史展示系統。
景觀陳列法從宏觀上要研究表現陳列主題的環境和氣氛,從微觀上要研究自然標本和輔助展品在陳列中的組合形式,真實地、形象性地再現自然生活場景和狀態,不僅具有直觀性和形象性,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科學性。如“揚州世界動物之窗”,以及自貢恐龍博物館的展示均為成功的典范。
由于展廳的面積有限,許多展示的空間深感不足。比如,東北師范大學自然博物館陳列中景觀箱的尺寸無論高度、寬度都在4米以內,高度在250-400cm之間,深度在200-400cm之間,長度根據實際需要而定。難以表現出大的氣勢和自然界的壯美。
而規模較大的景觀陳列要屬上海科技館的生物萬象廳,廣東省博物館恐龍展廳和浙江自然博物館的浙江山地展廳,展廳高度都超過十幾米。廣東省博物館的“粵山秀水 豐物嶺南”展廳,在近4000平方米、高度由8米到22米的高大空間內進行廣東省自然資源的展示。
浙江自然博物館新館展示通過空間、色彩、造型等設計要素,運用自然還原、藝術概括、互動體驗等展示手段來生動表現展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運用雙二元配置的展示結構,滿足觀眾多樣的參觀需求。如倉儲式標本展主要滿足專家和專業學生的需求;景觀式展示主要適應一般觀眾需求。在景觀展示空間再度采用二元結構,既概念展示與詳細展示相結合的展示結構。既滿足一般觀眾的瀏覽,又滿足有興趣的觀眾進一步了解并獲得相對完整和系統的科學知識等要求,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