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 健 (阜寧縣職教中心 江蘇阜寧縣 224400)
音樂審美品味,通俗來講就是喜愛哪一方面音樂的問題。學生音樂審美品味形成的幾種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遺傳因素、社會因素和學校因素等方面。
1.一般來講,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對于孩子的教育、人際關系、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這些都會對審美品位產生很大的影響,在以上因素中,父母對于孩子的態度和期望直接的影響著學生的音樂審美品位。我們可以說,家庭是學生形成音樂審美非常重要的因素和前提。在不一樣的家庭里,家長們對于音樂的態度,參加音樂活動的次數等,這都無形當中影響著孩子們的音樂審美品味。對于一些像家長對于音樂特別愛好或者從事音樂相關職業家庭的學生,會受到家庭很大程度的影響,他們對于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得到很大程度的培養,音樂的鑒賞能力也有進一步的提高。
2.遺傳因素一般而言,個人的生理素質以及氣質也是一個學生音樂審美品位形成的物質基礎。音樂審美品位的生理素質,好比聽覺感官的靈敏程度,神經系統的審美感受力,甚至血液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的輔助作用等,都具有遺傳特性,可以通過親代性狀的染色體、脫氧核糖核酸等物質從上代傳遞給后代,使得后人能夠獲得祖輩的一些音樂特征。例如遺傳獲得的審美視聽感官、大腦皮層感覺、感受力的差異,可使人在音樂審美品味上體現出各自個性的差異。
3.社會因素學生在家里聽音樂的過程中,是脫離不了社會環境的,在無形當中就參與了感知音樂的環境。假如學校的領導能夠重視音樂的教育,那么,音樂課便會變得更好,音樂教師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越高,對于學生正確音樂審美品位的創造會是一個推動作用。我們應當通過以下措施來為學生形成健康、高尚的音樂審美品味,從而來創造一個良好的客觀環境。首先加強學校音樂教育,把素質教育落實到每處,來提高中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同時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精心做好青少年社會文化生活的整體設計工作,改變目前學生盲目參加社會文化生活的從眾心理,增強指導性,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優化校園學習環境,來培養和提高學生健康、高尚的音樂審美品味。
4.學校因素學校因素是學生音樂審美品位形成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它對于學生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在學校的音樂教育當中,音樂教師肩負著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和創造音樂的教育任務。在音樂的審美教育當中,一定要明確教育的目標和任務引導,充分培養學生高尚的音樂審美品位。大家都知道,教師的文化素質和音樂水平是完成學校音樂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對于學生審美品位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學校民樂隊的學生喜愛民族音樂,管弦樂隊的學生喜愛管弦樂,這種音樂愛好與音樂審美品味甚至伴隨了學生的一生。
1.音樂的審美感知能力音樂是一種較為抽象的聽覺藝術,它對于現實的再現不可能去取繪畫中使用的那些色彩實現,它能夠使用的媒介是樂音。音樂的確是有一種再現的功能,它再現的意象,不是依靠一種自由的遐想,而是通過音樂本身來進行實現的。
2.音樂審美的內在情感音樂能夠使學生獲得美感,美感主要是由于客觀事物引起的主體愉快的狀態,是一種比較高的社會性情感,音樂作為一種審美的感受,假如聽者具有音樂的耳朵,那么便可以領會這種美感。音樂給人的美感不是外界事物和景象,也不是一種理性的觀念,而是音樂喚起人的情感體驗。同時,對于同一首樂曲,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體驗和感受。
3.音樂審美的理解力理解作為審美過程中的一項重要的心理活動。不論是音樂美的鑒賞,還是音樂的創造和表現,都需要把學生的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的思維,對于音樂的內容進行審美認識,這樣才能夠準確地把握音樂,分析及其評價音樂,從而進入到完整的審美境界。
教育的任務就是要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使我們的民族年輕一代全面的獲得發展,形成適應推進社會的素質結構。本文主要是總結出學生審美品位形成的因素及其學生應該具備的審美要求。如果學生能夠充分的落實要求,將會提升音樂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不斷地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1]林華.音樂審美心理學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08.
[2]楊恩寰.審美心理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02.
[3]唐品.調動積極心理因素是提高音樂欣賞水平的關鍵[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03).
[4]邱懷生,王珣著.淺議音樂教育與審美素質培養.音樂探索,2001年第1期.
[5]廖家驊著.音樂欣賞與創造性思維.中國音樂教育,2002年第1期.
[6]胡松.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美育功能及實現探討[J]. 重慶職業技術學校學報,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