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艷 (開封教育學院 河南開封 475000)
舞蹈是一種集合了體能、藝能、氣質于一身的綜合性藝術,對于大學生的體形塑造和精神氣質的培養有著獨特的作用。首先可以矯正身體,訓練機能。因為高考的巨大壓力,高中時期的學生們長期伏案學習,使得我們的大學校園中出現了很多“小駝背,O型腿”的不健康、不優美的身姿體魄。在舞蹈訓練中,如兩腿伸直、挺胸、收腹、立腰、提臀等常見的基本動作,可以糾正學生長期養成的“駝背、摳胸”等不良習慣,學生們因為坐姿不當而引起的脊椎、腰椎上的不適,也能在舞蹈訓練中得到有效的緩解,學會正確的坐姿,促進四肢的協調,促進新陳代謝。同時,舞蹈可以增強學生的氣質美感。長期收到過舞蹈訓練的學生,往往都會舉止得體,儀表端正,看上去充滿了自信和樂觀,渾身上下洋溢著優雅的氣質。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不再是像以往一樣注重單一性和專業性,而是需要各個知識層面有有所涉獵的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學生具有廣博的知識面和豐厚的綜合素養。舞蹈作為美育的實施途徑之一,對提高學生和綜合知識水平,也有著獨特的方式,而且是是其它學科無法替代的。舞蹈本身就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它往往有文學、戲劇、歷史、地理等有著緊密的聯系,通過對舞蹈的學習,除了能夠獲得舞蹈知識和舞蹈審美感受之外,也可以獲取到其它學科領域的知識。例如對于《復興之路》的欣賞,在文學方面,我們能夠欣賞到詩朗誦的魅力;在歷史方面,我們結合著作品的時代背景,能夠重溫那段激情的歲月;在思想情操方面,我們無不被作品所表達出的雄偉氣魄所震撼。一方面,我們通過舞蹈學習,獲得了許多舞蹈之外的知識;另一方面,通過這些舞蹈之外的知識,能夠使我們更好地感受舞蹈、體驗舞蹈、表現舞蹈,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從而全面提高整體的綜合素質。
舞蹈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舞蹈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形式,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舞蹈作品的形式和內容中,有著無窮的高尚的、進步的的情感內涵。通過對舞蹈的學習,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舞蹈作品中所蘊含的各種美感特征,并被這些美感特征所營造的真善美情感特征所感動,產生強烈的共鳴,或者審美素養的提高。
同時,舞蹈鑒賞的過程也是一個審美能力逐步提高的過程,這種審美能力的提高不同于其他文化課,通過理解或者記憶,獲得知識和能力,而是通過舞蹈鑒賞和舞蹈活動的參與,由舞蹈作品所表現出的美感特征,激發起審美主體對美的追求和渴望,主動地去探究和發現,創造性地參與到審美活動中來,從而獲得審美能力的提高。大學生因為年齡的關系,認知能力和體驗能力都存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是他們年輕,有朝氣,富于探索精神,在舞蹈情感的作用下,他們的聯覺和想象不斷被激發,情感體驗越來越豐富,逐漸就形成了自己的審美判斷能力,最終獲得審美能力的提高。
在教學內容中,主要包含舞蹈欣賞和舞蹈實踐兩個方面。首先是舞蹈欣賞,舞蹈欣賞主要旨在讓學生們通過對一些優秀的舞蹈作品的觀看,能夠對舞蹈中的動作、姿態、表情、舞美等產生一種直觀的審美體驗,繼而能夠被舞蹈藝術所營造出的審美意境所感動,主動在的舞蹈作品的精神內涵的引領下,產生一種真善美的情懷。例如對于大型舞蹈史詩《東方紅》的欣賞,能夠讓我們感受到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掀起的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每個人在觀看了這部作品之后,都能被一種頑強的民族精神多深深地震撼,從而達到了藝術教育的效果。其次是舞蹈實踐,舞蹈無疑是一門有著強烈實踐意味的藝術,也是我們進行舞蹈教育以學以致用的具體體現,其主要內同主要包含一下幾個方面,第一是芭蕾集訓,旨在讓同學們掌握舞蹈最基本的體態、動作、表情;第二是具有廣泛代表性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旨在讓同學們感受到民族民間文化的豐厚,以激發起民族自豪感。第三是以中國舞蹈為核心的,融合現代舞的訓練,旨在滿足學生們對于流行音樂和流行舞蹈的學習需要。最后是循序漸進的舞蹈排練,可以選取一個適合的大型舞蹈,循序漸進的進行排練,如果能有合適的演出機會,則直接上臺表演,既能鍛煉學生的舞臺表現能力,又能讓學生感受到親身參與舞蹈表演的巨大藝術魅力。
因為舞蹈教學有著其自身的特點,跟其他藝術門類一樣,有一種“師傅帶徒弟”的味道,這就要求教師要及時的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以真正適應舞蹈教學的需要。比如對話教學法,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不是為了培養具有高深造詣的舞蹈家,而是側重于一種普及,讓同學們通過對舞蹈的學習,以發現、感受、創造、抒發舞蹈之美,教師完全可以營造出一個民主平等的教學氣氛,像是談心一樣,邊聊邊教,讓同學們在一種輕松和愉悅中完成一些動作的學習。這期間,學生們所遇到的困惑或者是收獲的感悟,都可以大膽的說給老師聽,老師則用平等真誠的態度,予以耐心細致的講解和評述,讓同學們收獲屬于自己的感悟。很多同學在學習了民族民間舞蹈之后,驚嘆于這種舞蹈的高壓和優美,望著鏡子中的自己,不敢相信自己也可以做出如此飄逸和靈動的動作。只有讓同學們真正地融入到了舞蹈學習中來,不是為了應付幾個動作的學習,我們藝術教育的效果才能真正的達到。
首先是學校方面,要真正認識到普及舞蹈教育的重要意義,能夠多引進一些專業的舞蹈教師,以改變當前舞蹈教室數量嚴重不足的現狀,同時只有終身不斷的學習,才能夠滿足不斷變化發展的教學需要。比如對于一些著名作品的鑒賞,每一個作品都有著與之相關的時代和社會背景,每一個作者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創作感悟和情感,而這個作品其中又有著與舞蹈相關諸如音樂、戲劇等知識,教師如果不能對相關知識有所涉獵和了解,學科滲透和綜合就會是一句空談。所以教師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積累,只有教師的綜合素質提高了,知識結構完善了,學生的知識和素質才會得到相應的提升。
首先是舞蹈教育器材和場地方面的建設,目前很多高校的舞蹈教室都在音樂系中,十分不利用舞蹈普及教育的開展,應當由學校出面,多建立幾所公共舞蹈教室,可以由團委或者藝術中心負責管理,以滿足學生們的需要。其次是各類舞蹈活動的開展,很多藝術節、周末文化廣場等,都可以安排一些舞蹈節目的演出,還可以舉辦一些舞蹈比賽,舞蹈知識講座、專題舞蹈欣賞等等,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們參與到舞蹈中來。
綜上所述,大學生是時代的驕子,也是我們民族的未來和希望,國家近年來大力開展藝術教育,其目的就是為了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個體,舞蹈教育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載體和方式,我們也欣喜的看到,接受了舞蹈教育的學生,他們在精神氣質、審美能力、綜合知識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希望本文的粗淺研究,能夠喚起相關人士對于高校普及舞蹈教育的重要意義,真正的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接受到舞蹈藝術的潤澤。
[1]呂藝生.舞蹈教育學[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4.
[2]鄭惠惠.大學生需要舞蹈:赴南粵高校巡演有感[J].舞蹈,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