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風 (湖北藝術職業學院藝術設計系 湖北武漢 430000)
“設計素描”一詞已在我國藝術設計教學中地運用了很久,但是,屹今為止,還存在著認識概念上的不足。導致在崗位技能人才主導型模式中基礎教學中教學觀念、目的及方法浮于表面卻冠之以“設計素描”之稱的教學方法,回避了矛盾,不符合培養“創造型”人才的真正要求。
“設計素描”是素描,但又不是素描,他更注重“設計”,素描只是為“設計”服務的一種表現手段。
《大不列百科全書》中對素描是這樣定義的:“所謂素描(Drawing)主要是指線條表現物體、人物、風景、象征符號、情感創意或構想的藝術形式。”就其特性在解釋上總體來講,也就是大型創作之前所作的草稿或草圖。我國素描概念是中國畫傳統畫論中的“非彩為素,摹畫為描”一說,主要特點相對彩繪而言,是避開色彩用單色素描來表現的一種有效方法。
素描之范疇概而言之具有這樣幾層含義:①素描講究內在形式的組合,更加注重于表現物象的基本形體結構以及豐富的內涵。②素描可以通過不同載體表現畫者的感知與構想,并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視覺化的表達。③以線為主捕捉形象和表現形象。四,作為創作設計的劃稿、草圖,素描在具有不完整特性的同時,卻能顯示出畫者構思創意情緒流變的主動性。從這幾個方面對素描范疇進行界定和解釋后,在基礎素描教學訓練中就會把握其特質,注重對客觀物象的觀察與體識,去體悟和再創造。必須打破因不同原因而形成的固有素描教學模式,在重新認識素描基本范疇的前提下,從設計的意義上去理解和研究設計素描。
何謂“設計”?從現代設計的性質來講,設計是一門人類生產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綜合性應用科學,研究生產技術與藝術對社會生活的相互關系,研究如何既符合產品性能和生產技術的科學性,又符合藝術美的規律,從而發揮設計的創造性。它是屬于科學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技術科學”范疇。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審美觀念的更新,在以崗位技能人才主導型培養模式下的“設計素描”基礎教學,就不能再停留在以純藝術表現和再造的素描范疇,應以設計為中心,從注重對學生的實用藝術、審美意識的雙向培養的整體“設計創造”意識為框架來組織教學。
在教與學的動態變化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是真正學習的主人。
我們所有課程設計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崗位需要的應用型高技能人才,必須作為一名崗位技能人才是一名具有創造概念的設計師。
設計師在創造設計這些物品時,一方面要具備對視覺綜合信息綜合處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具備對產品進行視覺化處理的表現技巧。
要培養這樣的設計師,在設計素描課教學中,就必須讓學生的思維在“設計創造”的軸心方向中進行拓展。在實踐訓練過程中,讓學生在具備對物象空間形態、體積、質感的想象、認識、表現的基本技能的同時,還要求其具備對各種信息的反應、綜合與處理能力,以及新穎獨特的創造能力。
藝術設計活動離不開創造思維的運用,這與科學發展一樣,只有不斷地發展、探索、創造,才有其生命力。
現在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創造能力,來自于創造思維的活動,這種創造思維活動由聚向思維和擴散思維構成。聚合思維是與以往的事物緊密聯系,朝著某個預定的方向尋找某種可以預見的結論,其思維特征具有條理性。而擴期思維則相反,在思維活動過程中,其方向具有不確定性,向四處散開,與以往的事物發生斷裂,朝著一個不可預測的結果,在雙在原有事物運動的基礎上尋求新的答案。二者在創造能力展示的過程中,相互關聯,相互作用,且先后有序。人們的“設計創造”,是兩種思維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設計素描》教學中,就是要注生對學生聚向思維與擴散思維的雙向與聚合培養,使基礎與專業的基本要求和相應的專業素質相對接。
眾所周知,藝術設計是創造精神產品與物質產品,且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門學科。
一名設計崗位技能人才必須具有三種能力:一是根據任務條件進行創意造型的設計能力;二是對不同的資料信息進行歸納、綜合與提煉的創造能力,三是在設計創造中運用不同手段進行思維視覺轉化的能力。
設計素描作為一門設計基礎課程,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的目的與任務就是讓學生在階段性學習中具備對對象進行分析、研究、整理、歸納、并以素描形式加以視覺化處理進行設計意圖表現的技能。概言之,就是對創造性產品“內在結構展示”能力和“外在形式表現”能力的表現技能。
在教學中,要圍繞崗位技能人才模式對此技能的需要,將其培養劃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基礎能力的培養,由“結構性素描”和“表現性素描”兩大課題組成,著重訓練學生對物象的比例、結構、形體以及空間感、質量感的表現能力。第二階段為創意能力的培養,由“解構與重構性素描”和“聯想意向性素描”兩大課題組成,著重訓練學生在素描階段的創意能力。
對第一階段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內容組織上可由形體結構、解剖結構和空間結構以及光影結構相互關聯的四大塊組成。可從對結構組合分析研究入手,把對對象本身結構的剖析轉換至多種空間組合因素關系的研究,通過以線為主的方法,培養學生對不同物象的表達能力。主要是對物象的形體結構進行觀察、分析與表現的練習,通過對幾何形——復雜的人造——自然物的刻畫,清晰準確把握物象的形體結構,精確表現其空間比例關系,從而了解物象形體結構的內在形式的規律性,培養學生對物象形體變化規律的深刻洞察能力和“內在結構展示”的表現能力。
在“外在形式表現”能力的培養中,要在表現對象內容的廣泛性,表現材料選擇的多樣性以及表現形言的豐富性方面展開研究,加強對物象體量關系、質感關系、光影關系、空間關系及至結構關系的理性分析,感性把握,理性訓練,創造形式美。
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徹底擺脫繪畫藝術素描教學模式,回到素描的基本范疇并使其內涵更加豐富,在實踐中闖出一條真正屬于設計素描基礎技能培養的路子。
對第二階段能力的培養,本著“師法自然”的原則,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在課堂實體實踐教學中,仍以自然物象為本體,在第一階段能力培養的基礎上,從宏觀到微觀,從外在到內在,從同一時空到不同時空,多角度,多層次對物象加以觀察、體悟、分析、研究、直至發現新穎的形式,滋生豐富的聯想并構造創造出全新視覺圖式。
在教學中,對于物象形式美的研究,不能中局限于對物象的微觀結構,分解和拆卸物象的構造,誘導學生在不斷發現的激越中感悟自然物象諸多形式元素的生成變化規律,訓練他們由具象到抽象,對自然物象空間狀態的把握,再到超越自然物象在不同空間中的重構形式,擴散思維,增強創新動力與激情。
好的教學方式,可以事半功倍。在教學中,要做到有的放矢,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的進行學生審美能力、造型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要以提高藝術感受力與表現力為目標進行教學方式上的改變。
在《設計素描》教學第一階段的能力培養中,除了課堂上針對教學對象,采取誘導式、啟發式的教學方式處,還應帶領學生深入生活實際,走進博物館,走進生產生間,走進大自然,去研究物象的內部結構和外部特征,總結空間比例表現規律,然后以線為主,來表現物象的立體感、空間感、以及質感與量感。
課后,通過發現式學習,啟發學生進一步提高物象的結構分析能力和表現能力,從起步階段奠定物象視圖化處理與表現的扎實基礎。
在《設計素描》教學第二階段的能力培養中,要引導學生如何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從具象形到抽象形,從表現到創造過程的思維轉換與元素替代中視覺化意象圖式的創造與表現。教學方式要以點代面,充分發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物象進行大膽的想象,大膽的創意表現。并積極與實用相結合,與實踐相結合,從日常生活汲取元素,進行“智慧形”的創造,創造出有生命張力的隔斷,門窗,車、牛,船等創意物象,從設計素描教學階段就形成設計思維上的整合與創意,為“創造性”的物象“創造”奠定扎實的專業基礎。
在崗位技能人才主導型的培養模式中,思維與創意是“創造”性人才的重要標志。在《設計素描》實踐教學中,思維的訓練與拓展,創意的表現與創造對專業基礎技能的培養非常重要。
在“解構與重構性素描”教學中,我們要通過分割與線性對比,悖理與比例逆反、解構與重構的虛實節奏等三方面的訓練來分別培養學生的構圖理念、視覺空間拓展、節奏韻律的思維與創意技能。
在“聯想與意象性素描”教學中,我們主要通過對物象的觀察、分析、體悟而產生聯想、逐漸超越具體物象,最后創造成出與寫生物象相聯系的另一種意象圖形的思維與創意技能。
將想象思維運用于《設計素描》教學中,在觀察、感受、發覺、創意的過程中,促使學生由對物象實體的描繪轉換為眾多關系信息的構成處理,最終創造出鮮活的意象之形。
在實踐中,具體方法有四:一是通過對不同物象特征的把握,由此產生內在意蘊而構成新的同一畫面,以獲取豐富的想象。二是通過對平面“意”向性的分割再與立體進行“意”象性的結合后,產生出來的具有豐富想象的意象形。其三是彼此兩物象特征進行“遷想”與妙合,實現物象形式與概念上的轉換。其四是在綜合訓練的基礎上,捕捉心象,構成意象,創造出全象的意象圖式。
思維是設計的思維,設計是思維的設計,兩者相輔相成,才能真正達到設計思維的培養目的。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常常會受困于常規思維的束縛,也常常會進行單一思維與創意,從創造性上缺乏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對于設計創意者而言,要想真正走入創意的領域,必須進一步拓展思維。教師在此方面技能訓練中,一定要善于立足設計實踐,引導學生敢于去打破思維定式,大膽地進行求異思維的創造。倡導他們從多方向、多角度、多起點、多層次進行思考,完成真正意義上的思維創意,奠定初步的設計理念。從思維走向設計,從基礎走向設計,從設計走向設計。
《設計素描》教學只有緊緊圍繞崗位主導型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在充分認識概念的基礎上,找準教學中心,明確教學軸心,緊抓教學重心,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組織,注重階段性能力的培養,強化思維與創意的培養,才能讓將藝術思維、設計理念等等由“虛”到“實”的藝術教育精髓融入到日常教學中,為“創造性”設計人才的培養奠定扎實基礎
1.單德林-《設計素描》,遼寧美術出版社..2007.01.
2.林家陽-《設計素描教學》,東方出版中心..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