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晶
在長期的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我國的美術教育領域始終無法實現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尤其是在幼兒美術教育領域,存在著很多不符合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現象,幼兒美術教育中,重技術輕能力以及脫離其他學科而單獨存在的現象大量存在,嚴重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幼兒美術教育的局限性,一方面表現在幼兒美術教材的內容與設計方式不符合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通過筆者調查,大部分教師認為幼兒美術教材的內容不能完全滿足幼兒美術學習的需要,但卻僅僅有一小部分教師嘗試自己主動補充符合幼兒教學的內容。在幼兒美術教材中,缺乏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內容,比如奧特曼、喜羊羊等熱播的動畫片人物形象,傳統的教材資源難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表現在幼兒美術活動內容和過程的缺失。分科教學模式的存在,使得美術教育無法與其他學科和活動形成緊密的聯系,也就無法體現出幼兒美術教育的啟蒙作用,造成幼兒美術教育的活動和過程的缺失,對幼兒的潛能開發形成了巨大的障礙。
第一,重技術輕能力的美術教育觀念仍然根深蒂固,而這種觀念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就是美術教育中“示范-臨摹”的教學方式。在幼兒教育中,“照葫蘆畫瓢”成為了幼兒美術教育的固定模式,更為嚴重的現象是教師為了讓學生參加各種美術比賽,甚至一個圖畫要幼兒臨摹十幾甚至幾十次,這種臨摹的方式禁錮了幼兒的認知和思維,阻礙了幼兒創造力的發展。第二,美術教育被孤立,形成了為美術而美術的教育方式,同時也忽略了美術互動與其他活動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相互促進的作用。一方面,幼兒教師施教過程中,缺少將同一活動內容應用多種工具和材料、多種表現方式的嘗試,另一方面,多數教師開展美術活動以單純“畫和做”為主,很少涉及美術與語言、常識、音樂等其他活動的內在聯系。
幼兒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觀念以及評價方式三方面共同影響著幼兒的美術活動和行為的表現形式,幼兒教師在評價幼兒美術時,往往只注重結果卻忽略了幼兒學習的過程,以及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所得到的滿足感與成就感。片面的評價方式扼殺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隨著社會和科學的細化,幼兒教育所涉及到的內容也越來越多,除了傳統的核心課程之外,被強加了諸如英語、音樂、珠算等一系列的專項教育,使幼兒原本輕松幸福的童年變得毫無興趣。面對幼兒繁重的思想負擔,實現美術教育從與各個學科的分裂逐漸走向新的融合,是綜合式美術活動的最重目標。美術活動是幼兒園不可獲取的一項活動,在發展幼兒的感知、形象思維、情感、想象、創造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幼兒感知、思維、想象(甚至幻想)、創造等各種能力并未完全分化的情況下,把幼兒美術活動的系列過程人為地分割的美術教育方式,限制了幼兒的綜合發展和探索的本能;同樣,幼兒美術活動與其它幼兒其它活動的分離,過早地給幼兒劃定了思維的框架,把幼兒局限在互不關聯的領域內,限制了幼兒跨領域思考和探索。因此,開展“綜合性美術活動”勢在必行,也必將為幼兒美術活動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
幼兒美術活動的實施者是教師,實施的主體的幼兒,培養幼兒的美術觀念和態度,激發幼兒的創新精神是綜合式美術活動的目標。教師的素養以及美術技能直接影響著美術活動的實施效果,也對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
第一,幼兒美術教師的美術觀念直接影響幼兒的身心發展,我們必須將教師自以為是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模式徹底的摒棄,將主體的地位充分的還給幼兒。
第二,通過教師自身創造和探索的精神的影響,激發并且保護幼兒的創造力,尊重幼兒的探索和創造,幫助幼兒發現、思考和解決問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第三,通過各種現代化手段的應用,使美術課堂更加充滿樂趣和吸引力,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有效運用,開闊幼兒的視野,激發幼兒的求知欲望,在豐富的聲音和動畫中促進幼兒美術素養的提高。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幼兒美術教育也將面臨更多的交流和學習的機會,我們應當致力于為幼兒創造一個充滿挑戰和樂趣的學習環境,激發幼兒的創造性行為,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的基礎。
[1]見福增.中國幼兒音樂教育問題與發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
[2]李英姬.我國幼兒美術教育目標歷史演變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
[3]沈建洲.幼兒美術教育探析[D].西北師范大學,2002.
[4]高紅星.從學前兒童美術創作看當前的兒童美術教育[D].山東師范大學,2007.
[5]張念蕓.學前兒童美術教育[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