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佩鑫 河南省長垣縣長城中學
優化地理課堂教學之我見
苗佩鑫 河南省長垣縣長城中學
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學校作為培養人才的搖籃,義不容辭的擔負起這一歷史重任,而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渠道、前沿陣地,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人才的中心環節。地理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地理素質教育是高素質、全面發展人才必須具備的素質,而傳統的地理課堂教學已經不能滿足高素質人才發展的需要,新課改勢在必行,優化地理課堂教學刻不容緩。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傳統的教育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而不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出現了諸如“滿堂灌”“教師一言堂”“要學生學”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學生過多依賴教師的指導,缺乏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注重具體知識的獲得而忽視創新,從而造成學生“讀死書”“死讀書”,進而培養出“高分低能”的“高材生”,而21世紀教育發展戰略明確指出:21世紀人才是高素質人才,是全面發展的人才。因此,走出“應試教育”打破“傳統教育”轉變教育觀念已迫在眉睫,明確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更應該著重于培養學生能力的觀念,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會學”從而使學生學習變被動為主動,成為教育陣地的主動者、創新者,教師則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
眾所周知,培養高素質人才,轉變教學觀念的重要保證,是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在當前全面發展教育的指導方針下,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當前日新月異的知識時代里,作為一名地理教師,首先應不斷加強師德修養,提高思想素質,教師的言談舉止,時刻影響著學生素質的形成,只有愛崗敬業,從內心尊重學生、關心學生,才能真正做到為人師表,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其次,應時刻注意收集國內外地理信息,積累地理知識,不斷鉆研、加深、拓寬專業知識,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素養,同時,應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教育教學水平,強化地理教學改革,不斷豐富和更新教育教學內容,積極進行科研教育實踐活動,形成科研興教的共識,從而培養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傳統的“一支筆一張嘴”的課堂教學,已不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片面追求知識傳授的課堂教學,也不符合培養21世紀人才的需要,課堂教育中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跳動和培養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掌握地理知識的同時,培養地理能力、地理觀念,形成正確的人地觀念,營造一個互竟、互助、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應緊扣教材大綱,摸清教材思路,分清教材重點、難點,強調教材中的易錯易混的知識點,并歸納總結,同時注重地理能力的培養。其次,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注重誘導和激勵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同時,結合地理教學實踐性強的特點,突出地理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充分運用版圖、掛圖、多媒體的直觀作用,做到“潤物細無聲”,強化學生的地圖意識、開拓思維、強化記憶。再次,注意課堂教學的時效和評價,及時反饋課堂信息,掌握學生的認知程度、發債水平,從而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傳統的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重視優等生,忽視差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地理課堂教學是擔負著全體學生地理素質的提高,是面向全體學生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全面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使學生具備基本的地理科學知識,能運用基本的地理理論,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所以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全體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為全體學生提供參與活動的機會,激發每個學生的求知欲,同時運用成功教育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動性,營造各種學習氛圍,是每個學生都能有機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地理教學改革,面向全體學生要始終尊重、關心、信任每個學生,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全體學生的地理素質。
總之,只有優化地理課堂教學,才能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地理素質的培養,為全體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進一步提高做出努力,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