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繼軒
蘭考縣壩頭第一初級中學
當前,國際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科技的發展也越來越快速,我國若要躋身于世界發達國家的行列,首要任務是培養與造就復合型創造性人才。我國的第三次全國工作會議特別強調:“學生的素質培養工作應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創新精神作為培養的重點。”在《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上也明確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應用創新的教學方法去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學科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主,才能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才能適應人類發展的需求。數學學科作為一門“思維學科”,更應該加強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本文以高中數學教學為主,對如何在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行了探討。
創造性思維,是指有自身的創見的思維。利用這樣的思維,可幫助自身對客觀事物的本質以及內在聯系進行揭示,在這樣的基礎上,各種新穎和獨特的東西順勢產生。對于學生而言,是指其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進行獨立地思索與分析,不是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其能積極主動地探索、進行創新思維。例如,在數學教學中,能夠獨立應用創造性思維,較好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并能對數學問題進行系統闡述,能對已知公式或者定理再“發現”、再“證明”,提出有價值的新知識點等,這些均是學生應用創造性思維而產生的成果。
3.1教師要自覺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
教育實質上是創新的一個全過程,教師作為教育領域的骨干力量,首先必須具備創新意識,進而改變傳統的講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應重新制定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主要的教育目標,要不斷在教學思想至教學方式方面,進行大膽地突破,始終堅持創新教學原則 。在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各種解題方法探索中,積極開發學生的智力,不斷激勵他們進行創造性思維。總之,教師必須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啟發學生運用各種靈活的方式,對數學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創造性地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3.2加強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
質疑是引起學生思考的前提條件,目前,高中學生主要通過解題、學習中獲得數學知識,比較缺乏對各種知識點的分析與聯系,大多數學生缺乏主動反思,被動學習的較多。例如,在學習《數學歸納法》這一章節時,為了使學生對不完全歸納法和與完全歸納法兩者的區別,可通過設計問題,來引起學生的質疑。具體問題設計:問題一:我們班的1號男生戴眼鏡,2號女生戴眼鏡,3號男生戴眼鏡,4號女生戴眼鏡。結論為:全班同學均戴眼鏡。問題二:全部共有50位同學,通過對每位同學量體重,發現,最輕的為39kg,最重的為70kg。結論為全班同學的體重均在30kg以上。通過設計這樣的問題,可引起學生的質疑和思考,為什么第一個問題的結論錯誤,而第二個問題的見結論正確,與此同時,使學生正確理解兩種不同歸納法之間的區別。
3.3加強對學生觀察力的培養
學生對實際問題的研究與觀察是否深刻,很大程度上影響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形成。因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在解決數學問題過程中,教師不應急于引導學生直接按想法的套路去求解,而應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刻地觀察,做到去偽存真。只有這樣才利于高效解決問題,為創造性見解的提出做好鋪墊。例如,在解決有關正切函數方面的知識時,如在求“lg tan4°·lg tan5°·lg tan6°·…·lgtan88°·lgtan89°,求值。”這樣的一道練習題。學生在解題時,會直接從結構上去求解,其實這是一種知識經驗形成的負遷移,是已經定勢了的思維,會干擾創造性思維的形成。而深刻、仔細地觀察分析,則可有效克服此類的思維弊端,進而形成自身有創見的一種思維模式。在此題中,其所顯示出來的規律其實是一種假象,會引起學生的誤解,難以解決題目。應突破定勢思維的干擾,從題目中發現“lgtan45°=0”這個隱含的條件,這是解決此問題的關鍵點,認識到這點即可快速解決問題,得出最終的答案。
3.4加強對逆向思維的利用
逆向思維是和習慣思維互相對立的一種思維方式,其最主要的特點在于:在解決一個問題時,能從正方向解題思路的相反方向,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即是正推不行,選擇逆推;鄭敏體研究未果,則進行逆命題研究;直接解決未果,則采用間接方法解決。利用逆向思維,高中數學教學中特別適合,有利于克服學生習慣性思維的保守性,很有可能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進而有效促進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和發展。在數學教學中,具體的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的方法由以下幾點:(1)重視對數學公式的逆向使用。逆向使用公式和正向使用公式是同等重要的。(2)注意對數學闡述定義具有的可逆性。有些問題可通過定義進行逆推后,直接得到答案。(3)重視對常規的問題和推斷方法進行逆向的思考分析。(4)注意在解題過程中存在的可逆原則。部分題目在解題時,正面分析容易受阻,可選擇逆向思考。
總之,要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將會是一個復雜的、長期的過程。因而,我們要有意識地、合理地、規劃地進行培養,要爭取落實到每一節數學課堂教學中,不斷挖掘學生和教材潛在的創造性因素,進而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點燃學生的創新火花,并順勢對學生加以一定的鼓勵與引導,使學生能在學習中充分發展創造性思維。
[1]景桂蓮.高中數學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學課程資源,2008, (05).
[2]王麗霞.新課程改革下中學生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09, (13).
[3]徐楓.高中數學探究教學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4]王小琴.新課標理念下的數學有效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09,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