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華麗 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
探索現代高校教育管理理念的轉變問題
鄧華麗 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
社會的發展必然帶動教育的進步,教育的進步首先要從管理理念著手。現代化的教育要求高校培養適應社會的素質型人才,這就使得高校必須轉變教育管理理念。本文作者闡述了高校教育管理理念與就業形成的矛盾,并提出高校教育管理理念的轉變思路。
探索;高校教育;教育管理;管理理念;轉變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教育體制改革的進一步實施,高校教育目標從傳統的應試教育轉向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素質教育,要求培養有能力、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教育目標的轉變迫使高校教育管理理念也隨之發生改變。目前,高校教育管理理念雖有些轉變,但與社會的結合仍不完善,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下面就從高校畢業生入手,談談現代高校教育管理理念的轉變問題。
高校教育目標要求高校要培養素質型人才來適應社會。雖然口號喊的響,但實際操作,仍然是走應試教育路線。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沒有機會運用到實踐,即使學校有實踐課,也是敷衍了事。學生出現厭煩態度,教學方式上也未能得到及時改進,使得素質教育只是紙上談兵。學生畢業走向工作崗位后,用人單位發現畢業生的能力有待培養和提高,在單位發展上也起不到實際作用,而畢業生本人也會覺得力不從心,學到的知識運用起來相當困難。造成這種現象的本質原因就在于高校教育管理理念的落后。正是由于高校教育管理理念的滯后,致使學生的綜合素質無法得到根本上的提高,造成了高校畢業生與社會實踐嚴重脫節。
由于高校招生人數的不斷擴大,使得畢業生的人數也在逐年走高,這與社會需要畢業生崗位增長平穩形成一種供求市場的失衡,這種失衡使得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成為社會熱門話題。這種就業壓力的形成與高校的教育管理理念的陳舊是有一定關系的。高校盲目的擴大招生,只在教育口號上體現讓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卻沒有及時更新管理理念,讓素質教育得到真正體現,使得高校畢業生數量雖多,卻不能完全適合社會的需求,以至于學生畢業后就業困難。
新世紀教育管理理念要求以“以學生為本”,人性化教學管理,使學生個體差異最終實現個性化素質教育。但顯然這種高要求的教育管理理念并未在高校實施。目前高校教育管理理念仍然是以教師的教為主,學生的個性化最終為“成績一刀切”。高校在對教師教學質量管理的時候,不是以學生的具體能力為標準,仍是以“考試成績”作為教師績效考核的依據,這種管理理念顯然與“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馳。對學生來說,不同的基礎,不同的個性,需要不同的教學管理模式,需要教師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但由于高校管理體制的限制以及教學條件的限制,高校教師為了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很多情況下只能一視同仁的進行教學,無法對學生實行差異化教學。
針對以上高校教育管理理念的問題,有以下幾點措施可以促進理念的轉變:
教學與管理是不可脫節的,沒有好的管理就沒有好的教學。高校的教育管理理念要與時代并進,現代社會需要全方位復合型應用人才,那么高校教育管理理念就要隨之而轉變,加強與社會各界的溝通,掌握各行業的發展狀態,與社會接軌,建立校企聯合管理模式,適時的讓學生融入到社會之中。這種教育管理理念的轉變有利于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與社會接觸后思維的變位,有利于高校教育教學的發展,有利于社會人才的培養供給。學生在真實的崗位中進行理論的實踐,在實踐中總結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再回到高校進行彌補。這種新的管理理念是新形勢下高校教育管理理念的改革趨勢。
學生的能力決定了將來在社會就業中占有的優勢,有能力的學生無論在哪個行業哪個崗位都會是一顆明珠,沒有能力的學生即使將他置于黃金之中也不會有所起色。學生的文化素質、專業素質、職業能力等的培養和形成,都離不開教育教學的具體過程,離不開學校方方面面的培養。高校教育管理要認識到這一點,進行管理理念的更新,以學生能力培養為重點,對教師的考核也應該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依據,如果學生成績很好而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不行,那么相關教師的教學考核就不能算完全合格。這種管理理念的更新,有助于教師以學生的發展為已任,認真落實素質教育,在文化教育的同時,注重能力的培養,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學生考慮不同的教學方案,致力于培養全能型人才。學校管理層也應在各方面為教師的差異化教學,為學生的能力培養提供有利的條件。相信在這樣的教育管理理念下,學生的就業壓力就會越來越小,既使在就業大軍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根據自己的能力也會在社會中占穩腳跟,不至于被社會的發展所淘汰。
社會的發展迫使高校教育管理理念要向“以學生為主”的戰略轉變。學生是高校的主體,學生的問題就是高校的問題,是高校教育管理理念的問題。以“學生為主”的理念充分體現了高校教育管理理念的人性化改革。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就是要把學生看作學校教育管理的核心,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造就學生,把學生當成學校最重要的資源,追求學生的全面發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具有人文精神的復合型人才,為促進社會的繁榮和進步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礎。這就要求學校依靠建立服務性組織和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及濃厚的學術氛圍,來激勵學生自覺地追求自我發展、自我完善,通過自律、自勉來實現學生和學校的目標價值。
[1]杜敏.淺談新形勢下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的轉變[J].北京宣武經旗業余大學學報.2010.01.
[2]史君.就業導向下的高校教育管理理念創新分析[J].才智.2010.14.
[3]劉鵬博.淺談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以高校新生輔導員為例[J].西安社會科學.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