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屹 南京市群眾藝術館 江蘇南京 210000
淺談優秀舞蹈作品的欣賞與分析
方屹 南京市群眾藝術館 江蘇南京 210000
舞蹈起源于人類社會之初的原始社會,是人類自我精神世界與外界交流的一種表達方式,其生成和發展經歷了從圖騰舞蹈文化到巫術舞蹈文化、百戲舞蹈文化,再到獨立的舞蹈藝術文化幾個不同的歷史階段。今天舞蹈創作最本質的革命就是把自己的感受與生活相結合,藝術家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將自己的感動于時代的脈搏結合起來,創作出自己風格的舞蹈。
欣賞和分析優秀的舞蹈作品是將作者的意圖進行深度剖析,進一步的理解與分析作品想要傳遞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我們在今后的舞蹈構思及編創中更加準確的把握舞蹈藝術的創作規律和發展方向。
現在的舞蹈不再是一般的抒情,而是從現實生活當中提煉出的形象,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深度開掘,與觀眾進行思想上的交流,傳遞觀眾心中想說的話,從而產生最大的共鳴。
舞蹈《小城雨巷》是江南女子舞蹈風格的代表作。一群身著絲質旗袍,撐著油紙傘的清麗女子,從雨巷深處走進了觀眾心里。一排排高低錯落的青瓦白墻,一把把靈動的油紙傘,一個個懾人神魄的纖柔身影,瞬間把觀眾帶入了一個多雨的江南街巷,在感受優美舞姿的同時,也在深深的體味著江南的柔美、淡雅、婉約、純凈。那些最具有魅力的,充滿生活氣息的動作讓觀眾從舞蹈作品中感受了江南,也了解了江南。
舞蹈《進城》反映了現實社會生活,真實再現了農民進城務工過程中的各種情感體驗,從最初的好奇、興奮到遭遇挫折時的迷茫、彷徨,再到戰勝自我后的堅強、自信。舞蹈通過專業演員的質樸表演充分再現了農民工的生活和情感,從中發掘出打工者的積極拼搏和不畏艱難。
舞蹈《空巢的孩子》反映的是目前的一種社會現象,空巢現象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也必然會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舞蹈刻畫了一群天真爛漫的留守兒童期盼與父母相聚的渴望與無奈,喚起了人們對留守兒童的關愛。作品首先通過肢體的蜷縮,雙臂的緊抱表現出兒童們孤獨,害怕,焦慮的情緒,當出現火車的音效時,孩子們的興奮是由于火車帶來的希望,然而火車離去后產生了巨大的失落,最后通過一段姐弟之間的雙人舞將情感推至高潮。作品深入生活,尤其對空巢兒童那脆弱,孤獨,對愛充滿了期待的心理把握的淋漓盡致。
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表現的是一個丑陋的故事,描寫的是所有的女性在封建社會都是受害者。當中一段男女偷情被發現了之后的藝術處理尤為精彩,男女演員被推至舞臺中央,舞臺后區豎了一塊白色影壁,打手的板子并沒有直接打在男女演員的身上,而是落在了影壁上,留下了紅色的印記,從視覺上給人一種強烈的沖擊力。讓人不得不贊嘆張藝謀導演高明的處理手段。
古典舞的代表有《扇舞丹青》,從音樂的選擇就頗費苦心,音樂由民族古典樂曲《高山流水》改編,傳統古典的琴聲一下就把觀眾帶回遙遠的歷史長廊,演員手持折扇翩翩起舞,似寫似畫,亦真亦幻。運用古典舞特有的身體韻味與手中道具相結合,即延長了手臂線條,又不失含蓄蘊藉,營造了一個恬靜、雅致、高遠的意境。
現代舞的代表《也許是要飛翔》深度揭示了當今社會中女性的抗爭,展示了一種痛苦的堅強。具有思想的力度,深度,真正揭示人類社會中的問題,敢于批判,敢于面對今天人類所面臨的情感危機。不是普通意義上的炫技,而是直切人性。
大型歌舞集《云南映像》以獨特的藝術形式將云南民族歌舞等原生態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整理、表達出來,引領了世界原生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掘熱潮。通過一個多小時的演出,讓觀眾感受到大山般的厚重、紅土的熱烈、太陽的光輝、月亮的透明、苦竹般的甘苦,以及對理想的執著,看到,聽到,甚至聞到云南人的氣息,產生對云南那美麗,質樸,多彩的深刻映象。
更有當代舞《鳥巢》,從現實出發,用生活的動作表現出集體的情感。舞劇《風中少林》展示的是對宗教文化的獨特見解,對“禪”的意義做了深刻闡述。當代舞《中國媽媽》以歷史題材為主線,回望歷史文化,深度揭示歷史,展示的是一種跨越國際,跨越戰爭,跨越仇恨的無疆大愛。
舞蹈的表演和創作都離不開對作品的理解,只有從心而出,由內而外的表現才是最真實,最感人,最能讓觀眾產生共鳴的。然而舞蹈工作者在平時對社會現象,歷史事件,以及民俗民間舞蹈的相關資料收集同樣尤為重要。
總結以上所訴,作為一名舞蹈工作者,針對名家名品進行分析學習,欣賞優秀作品,理解作者意圖,分析編創技法于實際表現手段的有機結合,同時發現作品中的不足之處,在今后的編創中合理規避,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以深厚的文化內涵作積淀,結合豐富的舞蹈素材,和對舞蹈作品的深度理解,輔以創作手段,才能鍛造出優秀的舞蹈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