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祝平
(中共河南省委黨校 科技文化教研部 鄭州 450002)
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拓展訓練的意義探析
張祝平
(中共河南省委黨校 科技文化教研部 鄭州 450002)
主要采用了文獻資料和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在查閱大量相關文章和書籍的基礎上進行邏輯分析,得出研究結果。在研究結果中首先對拓展訓練的起源和內涵進行了闡述與界定,并結合目前中小學生的健康狀況及原因,分析了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引入拓展訓練對中小學生的健康發展具有的重要意義。拓展訓練對于學生增強體能,提高生存生活技能,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集體精神,提高身心素質、社會適應能力,塑造堅強的意志品質,陶冶情操,養成審美情趣和環保意識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要關注拓展訓練以促進中小學生的健康發展。
拓展訓練 學生 健康發展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世紀,由于知識的不斷更新和社會的不斷變化,每個人都將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我國傳統教育的一個致命弱點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對學生進行傳統知識的傳授,并作為教學的最終目的,這樣培養出來的大部分學生都是“好學生”——缺乏個性、挑戰性、創新性以及社會適應能力不足。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必須利用有效的手段來培養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拓展訓練課程在部分高校的實驗研究于2004年底結束了,達到了實驗的預期目標,通過拓展訓練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體能、訓練素質等方面的能力,而且還可以提高心理素質等方面的潛力。俗話說:孩子應該從小培養。拓展訓練這種新的教育方式既符合當前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又符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因此,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引入拓展訓練不僅是對現行體育教育模式的補充和延伸,而且對中小學生的健康發展亦有著重要的意義。
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查閱了自2008年到2011年關于中國學校體育、體育教學改革、拓展訓練、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小學生健康狀況等相關的大量文章以及《學校心理拓展訓練》、《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野外生存生活訓練指導手冊》等書籍。
根據拓展訓練課程在我國部分高校的實驗研究結果,并結合中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健康狀況進行邏輯分析,在此基礎上分析拓展訓練對中小學生健康發展的意義。
3.1.1 拓展訓練的起源
拓展(Outward Bound)原意是一艘小船離開安全的港灣,勇敢地駛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挑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后,戰爭的嚴酷條件要求著人們具有高度的生存能力,當時英國的艦艇和商運船隊屢遭納粹德國潛艇的襲擊,大部分的水兵、船員喪生,但總有少數人能在災難中頑強地自救或堅持等到援救。慢慢地人們發現,那些幸存的人并不是體能最強的人,關鍵是由于他們強烈的生存意識,使他們頑強自救,爭取最后的生還希望,從而堅持到最后一刻。一位名叫翰斯的先生從中得到啟發,創立了一所生存訓練學校,以訓練人們身處險情逆境時的求生本領和頑強拼搏精神。戰爭結束后,這種訓練方式被保存了下來,并擴展到了管理學、心理學及成功學等諸多方面。
3.1.2 拓展訓練的內涵
拓展訓練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教學模式,通過利用自然形勢、戶外場地或由人工設置的各種復雜環境,針對不同組織、不同個人的心理特征和實際需求,精心設計各種活動,在解決問題、接受挑戰的過程中,以達到激發潛能、熔煉團隊和促進果敢、頑強、自信等身心健康發展的訓練目的。訓練的目標由單純的體能訓練、生存訓練擴展到了心理訓練、人格訓練、管理訓練等。拓展訓練的戶外訓練項目主要由水上、野外、場地等科目構成。水上項目包括游泳、潛水、跳水、揚帆、劃艇、龍舟等;野外項目包括遠足露營、登山攀巖、長途跋涉、野外定向、傘翼滑翔、戶外生存、滑雪等;場地項目包括求生、天梯、斷橋、沼澤、繩網以及各種團體組合項目等,在戶外環境中,學生通過挑戰和愉快的學習體驗,提高了其整體健康水平。如受場地或自然條件的限制也可以在室內進行一些拓展訓練的項目,如:溜冰和盲人走路、孤島求生、好鄰居等一些拓展游戲。可以說拓展訓練是一種全新的體育課內容,它把原有的僅限于學校體育課堂的、競技性很強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內容,擴展到了社會和大自然中,將體育活動與社會、自然、環境融合在了一起,是中小學體育活動的有益補充,是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新課堂。
在近幾年我國有關部門和單位對中小學生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中發現:中小學生健康狀況面臨體能下降、近視率居高不下、營養過剩和心理問題增多四大問題。
在身體方面,某中小學生衛生保健所2003年檢測數據表明,全國中小學生的近視率達到了39.98%;肥胖率達到了6.93%。此外,在城市孩子中,營養不良的現象仍比較嚴重。據悉,該所每年監測學生,常見病主要有7種,分別是:營養不良、肥胖、視力不良、齲齒、沙眼、蛔蟲感染、貧血。根據蘭州市體育局提供的《2003年蘭州市體育運動會項目最高記錄》,在全國、省、市各級運動會上,蘭州市17歲以下中小學生田徑項目中,男女組共6組114個項目的運動會記錄中,有78項記錄保持在10年以上無人打破,其中33個項目保持在15年以上,有6項記錄竟然保持了30年。誠然導致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營養不良或過剩、鍛煉少、生活無規律等,但與體育課程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有著密切的關系。由于受學科中心主義和競技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的影響,體育課程過分注重競技運動的項目,忽視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生活實際緊密相聯的教學內容;過分強調系統地傳授競技化的運動技能,忽視通過多種手段和方法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結果導致一些學生不喜歡體育課的內容,也影響了許多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在心理方面,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我國有3000萬青少年有心理問題,其中中小學生心理障礙患病率為21.6%至32%,近幾年更有不斷上升的趨勢。這些數據表明在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已不容樂觀,必須引起學校和家長的高度重視。導致中小學生各種心理問題的出現也是與多種因素分不開的,如家長和教師的期望值過高、不良的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不良的社會環境以及課業負擔重等綜合因素。但與學校老師的教學也有關系,在教學中應擺脫傳統的以“教”為主,以灌輸傳統知識為目標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多與大自然接觸,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形式、內容對學生進行心理訓練,以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體育新課程目標確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有必要也有可能引入拓展訓練,通過拓展訓練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體育意識、提高對“健康第一”思想的認識,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鍛煉能力,促進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發展,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它完全符合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內容標準、符合學生身心健康的價值觀。
3.3.1 在愉快、積極的參與中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拓展訓練以它“先行后知”的體驗式學習方式打破了傳統的以“教”為主的教育模式,它強調健身性、趣味性和實用性,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具有途徑多樣、形式靈活、內容豐富等特點,讓學生在愉快、積極的參與中學到知識、領悟道理,通過親身體驗來挖掘自己的潛能,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又促進了學生果敢、頑強、自信、團結等優良品格的形成。
3.3.2 在與自然的親密接觸中學會野外生存生活的基本技能
在野外拓展訓練中,學生可以掌握學習很多生存生活的基本技能,如:埋鍋造飯、下河捕魚、分辨可食植物、捕獵動物、搭建帳篷宿營、獲取食物和水以及如何看地圖、使用羅盤等野外基本生存生活技能,學會如何處理蛇、黃蜂、螞蟻以及其它小動物的叮咬、受傷等緊急情況。
3.3.3 在挑戰各種困難的過程中提高身心素質
在野外拓展訓練中,通過挑戰各種困難,進行了大負荷的腦、體勞動,學生不僅可以增強體能,還可以塑造冷靜果斷、堅韌不拔、勇于探索、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接受過野外拓展訓練的學生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在野外,任何地方都可以開辟出一條路,沒有走不過去的路,沒有過不去的橋,相信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只要我們努力,就沒有我們過不去的坎,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3.3.4 在協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集體精神,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拓展訓練以它“團隊合作學習”的方式打破了傳統教育方式中的以“獨善”為主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在集體中、在合作中、在矛盾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適應社會的知識、領悟做人的道理,通過親身體驗從最初的相互不默契、不融洽發展到活動的和諧相處、彼此信任,從活動開始時的“自我中心”到后來處處為別人考慮、主動幫助他人,培養了自己的團隊精神。正如一位同學所說:“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團”。
3.3.5 在完成特定任務中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觀
在拓展訓練中,往往會設置一些困難與險境來激發學生的潛能,發揮其創造性,來贏得最后的勝利,從而使他們懂得一個道理:做任何事情,你的心態是決定你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為你的心態決定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影響你的行動,你的行動將導致最后的結果。面對一個任務、一個困難,你的心態是積極的,你的腦海中就會涌現出很多解決這個困難的方法。相反,你的心態是消極的,你的腦海中將會產生無數個你無法完成這個任務的理由。
3.3.6 在陶冶情操的同時培養審美情趣和環保意識
現在的大部分學生都生活在喧囂的大都市里,野外拓展訓練使學生們遠離了大都市的喧囂和嘈雜,回歸到了美麗、沉靜的大自然,自己的心靈也得到了一次洗滌和凈化,陶冶了情操,美化了心靈。在平靜和諧的大自然中,為了保持這份和諧與平靜,就會體會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愛我環境,從我做起,讓我們攜手起來共同保護人類的美好家園吧!
3.3.7 拓展了體育課程的空間和時間
目前,我國的中小學普遍存在著體育場地、器材設施不足等情況,尤其是農村的條件更差。拓展訓練這一新的教育方式正好可以彌補這一不足,農村的中小學還可以利用自然環境的優勢廣泛開展拓展訓練,不僅使體育課程的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把傳統意義上的體育課堂搬到社會上和大自然中,最大限度地拓展了體育課程的空間和時間,也為今后體育課程內容和方法的改革開闊了視野。
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引入拓展訓練,不僅推動了傳統體育課內容、形式的進一步改革,也是學校體育教育思想和理念上的創新。它補充和延伸了體育教學的內容和功能,拓展了體育課程的時間和空間,增強了體育課的實用性、趣味性和挑戰性,體現了體育課的多種功能和價值,對促進中小學生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和深遠的意義。拓展訓練對于學生增強體能,提高生存生活技能,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集體精神,提高身心素質、社會適應能力,塑造堅強的意志品質,陶冶情操,養成審美情趣和環保意識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有條件的學校應該利用便利的自然地理環境開展豐富、多樣的野外生存生活活動;學校既可以組織學生去郊外或山地叢林進行野外活動,去荒島、海灘、沙漠開展野外生存生活訓練活動,又可以在室內或戶外場地進行游戲拓展訓練活動;拓展訓練應作為中小學體育教學的一項內容,與籃球、足球、田徑、乒乓球等項目一樣,可供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并作為一項參評項目;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巧妙地設置一些情景,使體育教學與拓展訓練有機地結合,使體育課更加生動、有魅力。
[1]姜 麗.對開展野外生存訓練課程的構想[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10,22(2):91~92.
[2]張亞琪.關于將拓展訓練引入大學體育課的思考[J].遼寧體育科技,2011,25:71~72.
[3]季克異,季瀏.拓展高校體育課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J].中國學校體育,2009,1:50~51.
[4]張惠紅.野外生存生活訓練指導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5]毛振明,望長權.學校心理拓展訓練[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1.
[6]季瀏.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G807.4
A
2095-2813(2011)12(b)-00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