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德,趙 海,張 勇
(騰沖縣人民醫院,云南 騰沖 679100)
資料和方法 本組15例,女9例,男6例,年齡15~50歲,平均25歲,其中膽囊息肉1例,單純膽囊結石14例,無炎癥及其他并發癥。
手術方法:術前準備及麻醉同常規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于臍孔上緣作1個2cm弧形切口,氣腹針穿刺制造氣腹,取出氣腹針,將穿刺套管及器械自臍孔切口依次置入腹腔,2個10mm穿刺套管、1個5mm穿刺套管;分別從3個位置,呈品字形穿過腹白線進入腹腔,使穿刺套管之間有少許腹白線組織間隔,達到密閉穿刺套管之間間隙的目的,可保證不漏氣。用電凝鉤打開膽囊系膜前后層,解剖膽囊三角,充分游離膽囊動脈、膽囊管,分別上鈦夾夾閉并切斷,將膽囊自膽囊床剝離,取出標本。
結 果 15例均獲得成功。用時45min~150min不等,所有患者術后當天下床活動進食。術后3d出院,術后2周復查臍部無明顯手術疤痕。
討 論 自1997年Navarra等最早報道了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此后世界各地相繼開展,目前已有單孔卵巢囊腫切除術、闌尾切除術,甚至腎切除術、右半結腸切除術等相繼問世。我院2009年6月~2010年12月成功完成15例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效果滿意。
1.腹腔鏡操作通道的建立:臍上緣作1個2cm長切口,切開皮膚,皮下脂肪,3個穿刺套管緊貼著呈品子形置入腹腔。套管與套管之間的間隙為0.1~0.2 mm,這樣可保證套管與套管之間的密閉性,不漏氣。
2.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局限性:由于手術采用單孔操作,技術難度大,所以也帶來許多不足:⑴器械置入部位集中,難以形成操作三角,相互干擾影響操作;⑵操作器械與腹腔鏡幾乎平行,器械之間容易發生相互遮擋,影響手術視野;⑶對肥胖患者或體形較高者,常規腹腔鏡器械的長度難以達到要求。
3.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優點:本組15例患者順利完成手術,無出血、無膽漏,亦未放引流,術后當天下午便下床進食,3d后出院,2周后復查臍部無明顯疤痕,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達到微創效果的同時,大大降低了與切口相關的并發癥發生率,術后疼痛輕,不需要止痛,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費用少。
本組病例尚少,且手術方法尚需要不斷完善和總結,因此病例應選擇體型消瘦,單純膽囊結石或膽囊息肉、術中三角區無粘連、解剖清楚的病例。
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作為一種術式改進和創新,滿足了患者,特別是年輕女性對手術更加微創的要求,使得手術創傷更小,術后臍部切口藏匿于臍窩內,腹部不留任何疤痕,達到了更加美觀的目的。該術式作為創新,其手術指征和手術方法還有很多不足,還需要積累更多的經驗。隨著手術器械的完善,經驗的積累,操作技術的提高,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將越來越展示出其優越性,在腹腔鏡技術成熟的醫院選擇合適病例可逐步開展,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