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達縣渡市火車站鐵山南煤礦工會 唐旭東 王繼波
趙傳偉的三件喜事
四川達縣渡市火車站鐵山南煤礦工會 唐旭東 王繼波
1960年代中期出生的趙傳偉,沉穩、冷靜的臉上刻滿了生活的知足和幸福。已有30年礦齡的他,如今是川煤集團達竹鐵山南煤礦采煤一隊的一名機電副隊長,更是礦上熟練安全管理的行家里手。他的成長和煤礦的發展密不可分。
趙傳偉一家有四姊妹,他排行老大。十六歲的他早早就懂得了父母的艱辛,主動放棄學業,參工到離家比較近的達竹礦務局鐵山南煤礦挖煤。
“記得,第一個月我拿了80元錢的工資,我把錢全部交給母親,她卻獎給我10元零花錢。我當時樂壞了。要知道10元錢在那時可不是小數目。”
慢慢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工資由先前的80元,漲到了100多,而趙傳偉也到了結婚的年齡。
趙傳偉作為一名煤礦工人,他家也算是工人家庭了,加之該礦屬國有煤礦,在川東地區小有名氣,工資待遇在那個時候也算不錯,前來提親的人幾乎踢破門檻。他最終選中了一位鄉村教師的女兒。于是按照風俗,掐了日子,大擺筵席,敲鑼打鼓地娶妻回家了。
2004年,國家對資源枯竭礦山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于是破產重組為鐵山南礦業分公司,隨著達竹公司上劃四川煤炭產業集團,乘著企業發展的春風,礦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近幾年,煤炭行業擺脫低迷,步入緊俏,加之該礦采面條件比較好,效益逐年攀升。“這幾年,效益好,而且安全跟得上,一個月能拿到三千至五千元。前不久,我在城里買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遇上休息,也可到城里去享受都市人的生活。”趙傳偉興奮地說,“像今天這樣的日子,以前我想都不敢想。”
2008年,礦上開始使用綜采和綜掘,需要大量的電鉗工。一是礦上從專業學校招收,二是把職工子女送到煤校去委培學習,三是從在職職工中選一批優秀者去學習。趙傳偉是屬于后者。
“不學不行啊,現在礦上的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再不學就真的跟不上了。”電鉗工“素質金字塔”考評模式的傾力推出,更堅定了趙傳偉學習電鉗的興趣。他開始參加礦上開辦的夜校,還自費購買了相關書籍閱讀。“平時他在家看書,我和娃兒都避開,以免打擾他。”他妻子如實說道。
在川煤達竹鐵山南煤礦,學習已成為一種風氣,尤其是職工學校、“職工書屋”的建成,“職工課堂”的開設,更加促進了職工愛學習、好學習的習慣,推動了機械化、現代化礦井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