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桂麗
(綏芬河市博物館 黑龍江 綏芬河 157300)
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博物館免費開放已經實行多年,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并且形成了成功的實踐經驗。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它將成為博物館事業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特別應指出的是,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人民群眾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權益是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責。在我國加快推進博物館免費開放,不僅標志著我國公共政策理念和公共產品管理方式的重大突破,也關系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大事。正因為此,2008年1月23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四部門聯合下發《關于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它要求地方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高度,從樹立城市文化形象,提高國民綜合素質的高度來認識和理解推進博物館免費開放的深遠意義,切實加強領導、加大投入。中央財政部為博物館免費開放設立專項資金,并要求各級財政部門將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相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這是由政府出面推進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惠民政策,政府用納稅人的錢向博物館購買公共文化產品,并無償提供給公眾享用,公眾基本的文化需求、文化權益得到了保障,這充分地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國家領導對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愛。
而對于我們博物館行業來說,作為國家財政供養的文化事業單位,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直接為人民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和公共文化產品的神圣義務。在當前我國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博物館事業不斷發展壯大的時期,讓利于民,免費開放博物館,吸引更多的人走進博物館,使人們在參觀游覽博物館、參與博物館各項活動中,接受歷史、文化、科技、藝術等知識的教育和熏陶,這對促進國民對祖國歷史的了解,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提高民族整體科學文化素質,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更要勇于打破部門利益,克服困難,跳出本位主義的框框,把推行免費開放看成是自覺踐行博物館事業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的宗旨,完成建設中華民族共同精神家園這一光榮歷史使命過程中的重要舉措,通過不懈努力,積極推進這項工作,以最大限度發揮博物館的資源效益,贏得政府、社會和公眾的高度認可,最終實現博物館事業又好又快地可持續發展。
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對博物館建設的大力支持,讓博物館基礎設施得到了改善,改造了基本陳列、增加了臨時展覽,拓展服務項目,提升了管理能力。2008年至2009年底,全國免費開放博物館、紀念館總數達1743個,接待觀眾8.2億人次,2010年接待觀眾人數持續上升。對外展覽、引進展覽的工作量也增加了,還有館藏文物電子信息系統建檔和安保的工作量也成倍地增加,博物館的職工不再是無事可做了,博物館也不再是休閑養老的地方了,免費開放,它激發了全國各地博物館的積極主觀能動性,為社會民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生活。當然這也給博物館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接待能力、接待質量及展覽水平,把專業性和知識性、學術性和趣味性、科學性和觀賞性有機結合起來,讓展覽更通俗易懂,更易于觀眾所接受,把博物館辦成集展示、收藏、教育、娛樂為一體的“社會主義大課堂”。
事實證明,凡有人群活動的地方就必須要有管理。博物館是一個對公眾開放的場所,免費開放增加了大量的參觀者,所以博物館的管理者應該更好地進行協調和控制,使參觀者能夠有序的享受參觀的過程。博物館的管理是一個多樣性系統工程,任何博物館的管理,都是人、財、物、信息和制度的問題。管理的核心是管理的效果問題,管理系統各種因素的合理組織程度。高效率的管理,就要合理組織好這些因素,博物館是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在2008年沒有免費開放之前,我國博物館的事業經費還不能完全滿足事業發展的支出。免費開放后博物館的各項支出全部納入國家預算,所有支出全部由國家財政撥款。現在博物館的每一分經費都來源于納稅人,為每一個納稅人服務是我們的光榮,他們是博物館職工的衣食父母,每一個職工都應該像孝敬父母那樣為觀眾服務;同時,要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加強職工的責任感和進取心,充分發揮館藏文物的特色,挖掘先進設備的潛力,運用好現代管理科學,改進對博物館的管理,就能使博物館永遠充滿活力和吸引力,就能使博物館的管理效果達到國家和社會公眾的要求,從而贏得社會公眾的滿意和支持,不斷提高博物館的社會效益。
博物館的免費開放給整個博物館系統帶來了嶄新的、全方位的變化。這使得博物館無論是藏品保管、陳列設計、科研水平、觀眾工作、社會教育、安全保衛等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免費開放帶來的首先是觀眾人數的劇增,這就考驗博物館接待觀眾的能力和安保能力,同時還對陳列工作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觀眾的增多也意味著欣賞品味的種類增多。這就促使全國各地博物館不斷努力挖掘潛力、盤活館藏資源來滿足觀眾的需求。同時,加大全國各地的博物館間的交流,大大地滿足了本地觀眾不出門也能欣賞到各地博物館的館藏精品的愿望。
博物館的宗旨是為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一個博物館和管理目標如果不能和社會公眾的要求一致,如果不能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這樣的管理肯定不會是成功的管理。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綜合國力大大增強,全國人民物質文明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時對精神文明的需要也非常迫切。人才治館、人才興館是我館的基本理念,人才是博物館最重要的因素。我館在日常管理中使用了適合新時代要求的用人制度:從人事制度方面采用全員聘用制,管理人員競爭上崗,專業技術人員則有硬性考核指標,讓全館職工可進可出、能上能下,有序流動;同時加強了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輔助行之有效的考核獎懲制度,使全館職工都能愛崗敬業,對自己的專業不斷鉆研,勇于創新,做一個符合新時代要求的人才。
隨著觀眾鑒賞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博物館的陳列水平也有了更多的要求。陳列是博物館實現社會功能的主要方式,博物館的陳列專業人員以文物標本為基礎,配合適當輔助展品,按照相關主題和序列和和藝術形式組合成為完整的展覽,把優秀的中華文明、先進的科學觀傳遞給觀眾。我館堅持把先進的思想、科學和藝術完美、統一地融入每個陳列,充分調動全館的資源,專家學者共同努力,為每個精品陳列獻計獻策,盡一切可能把館藏文物的豐富文化內涵有機的發掘出來,作為每個陳列豐富的基石,并對原有的基本陳列進行整改、補充,甚至重新布展,使得基本陳列內容更豐富、更科學、更有趣味也更吸引觀眾。
總之,推行博物館免費開放是新時期我國經濟大發展、文化大繁榮背景下出現的新生事物,既意義重大,又面臨諸多困難。只要我們各級黨組織、政府領導和全國廣大文博工作者能夠從建設全民族共同精神家園,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出發,努力工作,不斷創造和完善博物館免費開放的思想、物質條件和各種外部環境,就一定能夠把這件事情辦好。
[1]王宏鈞.中國博物館學基礎.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