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李 潔
(哈爾濱商業大學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
抗戰時期馬克思主義在全黨普及的有效途徑
——同黨內外干擾作斗爭
李 潔
(哈爾濱商業大學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由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黨,是否能使全黨普遍地掌握馬克思主義,使之在全黨得到普及,直接關系到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成敗。本文從如何破除馬克思主義在全黨普及的障礙這一獨特視角,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個非常輝煌的時期——抗日戰爭時期馬克思主義在全黨普及的有效途徑,進行較為深入的探討。
抗戰時期;普及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斗爭
要想在全黨普及馬克思主義僅僅靠理論學習是不夠的,還必須破除馬克思主義在全黨普及的障礙??箲饡r期馬克思主義在全黨的普及就是在同來自黨外右的攻擊、誣蔑和黨內“左”傾教條主義作斗爭中實現的。
以國民黨集團為代表的頑固勢力,懼怕馬克思主義如“洪水猛獸”,不時叫嚷“共產主義不適合中國”,反對和阻撓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反對中國共產黨依據馬克思列寧主義領導的中國革命。蔣介石更拋出《中國之命運》一書,鼓吹在中國只能有“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矛頭直指中國共產黨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為遏制馬列主義的傳播,國民黨在這個時期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
1.用擴大反動宣傳來抵制馬列主義的傳播。從1941年5月起,國民黨為抵毀抗日宣傳、遏制馬列主義的傳播,大辦反動報刊、出版反動書籍,取締進步報刊、書籍和出版社,對中國共產黨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宣傳戰”。據《解放日報》副刊1943年9月1日統計,CC系和復興社已獨霸報紙近200家;據國民黨中央圖書雜志審查委員會1942年《三十一年度工作考察報告》,國民黨為抵制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專門編輯出版了“思想斗爭叢書”48種,共印銷41.7萬冊;“唯物辯證法批判叢書”4種。[1]
2.利用共產國際解散之機進行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國民黨反動派借共產國際解散之機掀起了一股反共、反馬克思主義的浪潮。1943年6月,蔣介石唆使西安勞動營訓導處處長、復興社特務頭子張滌非假冒“民眾團體”名義,召開座談會,通過電文,胡說“馬列主義已經破產”,要求“解散共產黨,交出邊區”。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將此消息廣為刊播。
3.對馬列主義著作和蘇聯宣傳品查禁和限制。
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國民黨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對馬克思主義著作的查禁,但卻始終沒有停止。“中央圖書雜志審查委員會”要求“至于其他公然鼓吹階級斗爭、強調階級對立之書刊,則顯然觸犯審查標準,自應分別情節輕重,予以刪削、檢扣或暫行檢扣,報請本會核辦”。[2]以此為借口,國民黨在這個時期查禁了許多馬列著作和進步書刊。例如,在國民黨“中央圖書雜志審查委員會”1941年7月公布的“取締書刊一覽”中,開列的查禁書目竟達961種。
這些遏制馬列主義傳播的手段當然會對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普及產生消極影響。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與之進行了堅決的、不調和的斗爭,及時對國民黨展開了“全面的、進攻的宣傳戰”,不僅在理論、政治、軍事、文化、文藝、教育、經濟以及歷史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各方面建立和鞏固了我們的作戰陣線”,而且以“科學的立場,解釋共產主義和中共適合中國國情之需要”,“努力于馬列主義中國化的事業”[3]蔣書出版僅一個月,毛澤東就讓陳伯達著文《評<中國之命運>》并親自修改予以批駁。毛澤東指示《解放日報》刊載、電臺廣播該文,還讓在重慶的南方局將之印、譯成中、英文小冊子,在中外人士中廣為散發,“以便在中國人民面前從思想上理論上揭露蔣之封建的買辦的中國法西斯體系,并鞏固我黨自己和影響英美各國,各小黨派,各地方乃至文化界各方面。”[4]毛澤東還為《解放日報》寫了《質問國民黨》和《評國民黨十一中全會和三屆二次國民參政會》的社論,集中駁斥國民黨以及《中國之命運》的復古主張和反共宣傳。在毛澤東的指導下,針對蔣介石對中共的肆意攻擊,以及利用共產國際的解散叫喊“取消共產黨”并準備武力進攻邊區的嚴重情況,《解放日報》發表了范文瀾的《誰革命?革誰的命?》、《袁世凱再版》、《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等社論和文章,對國民黨的反共叫囂和惡劣行徑展開了深刻批判和全面反擊。重慶的《新華日報》和《群眾》周刊也發表了一系列文章進行堅決還擊,如《紀念馬克思與孫中山》、《列寧與中國》等,正確介紹了共產主義與三民主義及其聯系,大力宣傳了馬列主義及其與中國革命實踐的結合,有力批駁了陶希圣、葉青等人對馬列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歪曲和攻擊。針對“取消共產黨”的濫調,針鋒相對地發表評論文章如《應該解散的是法西斯黨》、《法西斯的喪鐘響了》等,揭露中國法西斯的罪惡并指出法西斯主義必然失敗的命運。毛澤東的著名論著《新民主主義論》,完整系統地闡明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尖銳批駁了“共產主義不適合中國國情”的謬論,更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普及馬克思主義的文化大軍批判國民黨反動理論的綱領性文獻。
這些批判不僅大力宣傳和捍衛了馬列主義、共產主義及其在中國革命中的指導地位,而且擊退了“取消共產黨”的反共叫囂,大大提高了共產黨的影響和威望,并使蔣介石的獨裁統治理論、政綱日益失去人心,使其反共氣焰有所收斂;同時也大大增強進步文化界的政治意識,從政治上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普及和發展,在馬克思主義傳播史上寫下了極其光輝的一頁。
相比較而言,排除來自黨內教條主義的“左”傾干擾要艱難得多。馬克思主義在全黨普及就是在同這一時期里黨內盛行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主義和蘇聯經驗神圣化的錯誤傾向作斗爭,并深刻總結這方面的歷史經驗的過程中逐步實現的。
1935年1 月的遵義會議只是從軍事上和組織上初步解決了“左”傾錯誤的問題,“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還沒有來得及在全黨范圍內從思想上加以系統地徹底清算?!安蛔⒅匮芯楷F狀,不注重研究歷史,不注重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應用”的現象在黨內依然存在。教條主義表現出來的“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的作風,“雖然不是占全黨統治地位的東西,但是它們還在經常作怪,還在襲擊我們”?!斑@里叫洋八股廢止,有些同志卻實際上還在提倡。這里叫空洞抽象的調頭少唱,有些同志卻硬要多唱。這里叫教條主義休息,有些同志卻叫它起床??傊?,有許多人把六中全會通過的報告當作耳邊風,好像是故意和它作對似的”。[5]這種情況說明,為了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在全黨的普及,必須把清除教條主義、整頓“三風”作為重心。
對此,毛澤東明確指出:“據我看來,如果不糾正這類缺點,就無法使我們的工作更進一步,就無法使我們在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互相結合的偉大事業中更進一步”。[5]1941年5月,毛澤東作了《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就是一篇對主觀主義特別是教條主義有切膚之痛、充滿革命激情的戰斗檄文。當然,思想問題的解決需要經歷反復學習,反復認識的過程,絕非短時間或一二次集中批評就能奏效的。更何況這些思想問題涉及黨內的路線分歧,關鍵人物又都是身居領導崗位的高級干部,支持者還有以馬克思主義者自居而又熟稔馬克思主義原理的共產國際的某些領導人,其難度和阻力是可想而知的。《改造我們的學習》雖然措辭尖銳,批評嚴格,但報告在高級干部中并未引起強烈反響,宣傳陣地也未予報道,報告的影響遠未達到應有的要求。正如毛澤東在兩年后估計的那樣:“1941年5月,我作《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毫無影響。六月后編了黨書(即《六大以來》—引者)。黨書一出許多同志解除武裝,故可能開九月會議?!保?]1941年9至10月,在延安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即九月會議。會議主旨是討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的路線問題,批判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從而拉開了在黨的上層徹底地、公開地清算王明教條主義的序幕。毛澤東在會上作的主題報告深刻分析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的實質和主觀主義學風產生的根源,指明了克服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的辦法。毛澤東在會上指出:“蘇維埃運動后期的主觀主義表現更嚴重,它的形態更完備,統治時間更長久,結果更悲慘。這是因為這些主觀主義者自稱為‘國際路線’,穿上馬克思主義的外衣,是假的馬克思主義。”這說明主觀主義在思想上的流毒較之政治上、軍事上、組織上的錯誤更頑強,更難以克服,需要花更大的力氣。歷史證明,要徹底認清披上馬克思主義外衣的“左”傾思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明讀了許多馬克思主義著作,自稱是一個“百分之百的布爾什維克”,但王明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書本的純理論范圍,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并沒有真正掌握。由于中國共產黨廣大黨員理論水平不高,能將馬克思主義詞語倒背如流的王明自然顯得出類拔萃而在黨內具有很大的迷惑性。1940年3月,王明“左”傾路線的代表作《為中共更加布爾什維克化而斗爭》在延安發行第三版。王明在新版序言中說,再版此書是為了幫助廣大新黨員、新干部學習黨的歷史和黨的建設的經驗,并試圖將此書作為延安各干部學校的黨史教材。1940年12月,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論政策》的黨內指示,指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王明的“左”傾錯誤是路線錯誤,但相當一部分同志仍持不同看法,認為王明只是犯了策略錯誤,而不是路線錯誤。要消除這種迷惑,認清王明“左”傾錯誤的方法,毛澤東強調是“提高理論,不是降低馬克思主義”,是“要分清創造性的馬克思主義和教條式的馬克思主義”,“要使中國革命豐富的實際馬克思主義化”,要取消理論脫離實際的那些人的“理論家”資格。[4]毛澤東的報告受到絕大多數與會者的擁護。九月會議在打通高級干部的思想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像王明那樣堅持錯誤,揚言要爭論到底,要到共產國際去打官司的態度頑固者受到孤立,成為“眾叛親離”的典型。
經過黨的高級干部、后一般干部和普通黨員的全黨整風運動,全黨對王明教條主義的表現、危害,“左”傾錯誤產生的根源及克服辦法等有了一致的認識,分清了黨史上的是非問題,從根本上破除了對王明教條主義的迷信,徹底批判了王明教條主義,并自覺地集合在毛澤東的旗幟下。最后在黨的六屆七中全會上形成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至此,王明的教條主義才得到徹底的清算,馬克思主義在全黨普及的黨內障礙終于得到清除,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和統一。
[1]轉引自鄒振環.抗戰時期的翻譯與戰時文化.復旦學報社科版,1994(3).
[2]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國民黨政府社會部檔案,(16)5638.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著作專題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344,349.
[4]毛澤東文集:第 2卷,第 3卷.人民出版社,1999:372-374;1999:46,11,49.
[5]毛澤東選集:第 3卷.人民出版社,2003:812,845,796.
[6]金充及.毛澤東傳:1893—1949(下).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630-631.
李潔(1976-),女,哈爾濱人,哈爾濱商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近現代史等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