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北京經歷了一場暴雨。最大降水點在石景山區的模式口,降水達182毫米,“已經超過了百年一遇的標準”。暴雨導致北京多處路段交通癱瘓,多條地鐵停運,機場航班全部取消,并有兩名男子不慎墜入排水井中被淹身亡。
暴雨過后,北京的排水系統成為眾矢之的。北京市排水系統設計的是1到3年一遇,即能夠適應每小時36到45毫米的降雨。當遇到6月23日那場“百年一遇的暴雨”時,這樣的排水標準便無力承受了。
多名專家表示,將“城市洪水”歸咎于排水管網,說明城市的規劃者們“抓錯了問題的關鍵”。工程師段昌和說:“‘百年一遇’的管道估計得建一個房子那么大,馬路下面也裝不下。”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俞孔堅發現,就在暴雨后的第二天,北京清河和玉泉河仍然缺水。他表示,為了突出城市景觀,北京幾乎所有的綠地都高出地面。可事實上,“如果綠地能比路面低20到30厘米,就可以吸收200到300毫米的降水”。 (文/趙涵漠 據《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