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上海徐匯區長橋自來水廠經過成功切換,改用來自青草沙水庫的水源。被聯合國預測為21世紀飲用水缺乏的世界六大城市之一的上海,終于可以暫松一口氣。上海面臨的困境,是中國數量眾多的缺水城市的一個縮影。
環保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113個環保重點城市監測的395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近24%不滿足三類水標準。2005年,前國家環保總局對全國56個城市的206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的有機污染物監測表明,中國的飲用水源地受到132種有機污染物污染。記者調查發現,在中國的一些城市存在一個“心照不宣”的秘密,即通過去除某些指標,來使飲用水水源地的水質“達標”。例如,目前上海市青草沙水庫屬于水質良好的二類水水源地,但前提是“去除總氮、總磷指標”。知情人士透露:“如果按照國家標準納入總氮、總磷指標,青草沙水庫的水質就一下子到了劣五類。”
伴隨著水源污染的,還有水源不足。中國目前不缺水的省市僅有10個,占國土面積不到16%;而嚴重缺水區和極度缺水區占國土面積60%以上。
污染疊加缺水,使得諸多水源地被拋棄。西安拋棄了重度污染的渭河,轉向李家河水庫;合肥拋棄了劣五類水的巢湖,轉向大房郢水庫……環保部污染防治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建立和完善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加快地方配套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使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文/張瑞丹 據《財經國家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