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足能奪得世界杯冠軍,不得不提一個人的名字——川淵三郎。曾出任日本職業聯盟主席的他,當年提出了必須學習巴西、堅持技術路線的觀點,被譽為“日本足球的教父”。而他在體制建設方面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更是奠定了日本足球如今所取得一切成績的基礎。
作為上世紀60年代的國腳,川淵三郎曾經歷過日本足球歷史上的第一個輝煌期。在1968年的墨西哥奧運會上,日本隊出人意料地收獲了一枚銅牌,讓亞洲足球取得了歷史性突破成績。但當時的日本足球,所采取的運作模式類似于我們所熟悉的舉國體制,依靠行政力量來推動項目的發展。漸漸的,在這種體制環境下,日本足球迅速由盛轉衰,逐漸淪為亞洲地區的二流球隊。
鑒于這些歷史教訓,川淵三郎在上世紀90年代初提出了體制改革的想法,至于改革的重點,就是采取普及與強化并行的推動模式,由過去完全倚重“精英基礎”的思路,轉到同時依靠“精英基礎”和“草根基礎”的軌道上。所以,在日本,受到重視的并不只是國家隊、J聯賽這些位于金字塔頂端的項目,普及工作同樣被擺在極為重要的位置上。
川淵三郎為此提出的口號是:“俱樂部和聯賽,不能僅僅依靠明星球員,而是必須扎根社會。”這種思想并非僅僅停留在宣傳階段,而是隨之出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比如,為了促使更多人參與足球運動,J聯賽鼓勵球迷以家庭為單位來進行觀戰。此舉令大量女球迷開始步入球場,非但增加了聯賽的商業收入,也為女足運動的普及創造了條件。
在制訂2050年的戰略規劃時,川淵三郎仍然同時在兩個領域內提出目標。其中一個顯得轟轟烈烈:“單獨舉辦世界杯,日本隊奪冠。”另一個則顯得扎扎實實:“讓足球愛好者增加到10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