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蒲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余作明
創新工作機制 狠抓教育管理 服務流動黨員
■中共蒲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余作明
蒲縣地處呂梁山脈南端西麓,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總人口10萬人,轄4鎮5鄉、93個行政村,有19個黨總支、299個黨支部、6707名黨員。
全縣長期流動或季節性外出務工、經商人數達12000人,占總人口的12%;其中黨員650名,占流動人口的5.4%。面對流動黨員數量越來越多、流動范圍越來越廣的新形勢,蒲縣探索建立了流動黨員“一二三四五”動態管理工作機制,讓黨員流動不流失,離鄉不離家,作用不喪失,永葆先進性。
建立縣、鄉、村三級聯動、層層負責、密切配合的工作網絡。一是縣委設立流動黨員管理服務中心。建立了流動黨員管理信息庫,對全縣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統一指導協調;加強同黨員流出(入)地黨組織的聯系,利用“12371”黨員咨詢服務電話,為流動黨員提供幫助,做好服務。二是鄉(鎮)黨委(街道辦事處黨組織)設立流動黨員管理服務站。在全縣9個鄉(鎮)、1個街道辦事處建立流動黨員管理服務站,收集整理轄區內流動黨員信息,建立流動黨員管理臺賬,及時更新流動黨員電子信息庫,并定期上報;發放《流動黨員活動證》,定期查驗活動內容;在條件成熟的地方分區域建立流動黨員黨支部或黨小組,做好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探索總結。三是農村(社區)黨組織配備流動黨員管理服務聯絡員。全縣每個行政村(社區)選定一名流動黨員管理服務聯絡員,收集和掌握本村(社區)內流動黨員的務工地、從事工作等信息,登記造冊后上報;建立流動黨員聯系卡,及時掌握流動黨員的思想、工作情況;定期了解流動黨員家庭生產生活情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按照“黨員流向哪里、集中在哪里,黨組織就設置到哪里”的原則,堅持標準,因地制宜,創新組織設置。一是外設。在外出務工黨員相對集中的地方建立外出務工流動黨員黨支部、黨總支乃至黨委。于2009年10月建立了蒲縣駐并流動黨員黨支部。二是內設。在外來黨員較集中的非公有制企業、規模較大的企業或居民小區建立外來務工黨員黨支部,條件具備的成立黨總支,乃至黨委。2005年6月,成立了宏源煤業集團公司黨支部,積極開展黨內活動。堅持外設黨組織與內設黨組織結對共促、交流共贏,提高管理工作質量。
一是外出登記制度。黨員外出必須向所在黨支部請假,說明事由。黨支部依據有關規定及時將黨員外出時間、擬返時間等有關情況登記造冊,并報鄉(鎮)黨委(街道辦事處黨組織)備案。二是流動黨員活動證管理制度。對外出6個月以上、從業地點不固定的黨員,發放《流動黨員活動證》,流動黨員返回后,黨組織要認真查驗活動證使用情況,對黨員作出考核鑒定。三是思想匯報制度。每季度召開一次思想工作匯報會,流動黨員向流入地黨支部、流動黨員服務站、臨時黨小組匯報個人思想工作情況,流入地黨支部、臨時黨小組及時向流出地黨組織交流匯報黨員情況,使所在黨組織及時準確地掌握外出流動黨員的思想工作動態。
一是“行前教育”。黨員外出前,鄉(鎮)黨委(街道辦事處黨組織)組織開展技能培訓,利用發放黨員活動證、轉接組織關系等時機,專門對流動黨員進行政策法規等方面的教育。二是“補課教育”。在國慶、春節等節假日,鄉(鎮)黨委(街道辦事處黨組織)集中時間對返鄉外出流動黨員進行教育培訓,通報家鄉黨建工作,開展組織生活,增強黨性觀念。三是“遠程教育”。充分利用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平臺,開設專門欄目,提供學習園地,拓展流動黨員學習教育的工作面。利用現代通信手段如手機短信、電子郵件等及時向流動黨員傳遞當前的學習、活動要求,了解黨員的學習、活動情況。同時,鄉(鎮)黨委(街道辦事處黨組織)定期將黨課教材、黨員電教片及文件規定等學習資料寄發給流出黨員,督促黨員自覺學習,加強自我教育管理。四是“示范教育”。村、鄉、縣三級黨組織每年層層評選優秀外出務工黨員,予以表彰獎勵。同時,加大在返鄉黨員中推選農村(社區)干部的工作力度。在新聞媒體上積極宣傳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有關規定和先進典型,引導流動黨員爭做先鋒,回報家鄉。
一是流出地黨組織“幫助”外出流動黨員。流出地黨支部定期走訪慰問外出流動黨員家屬,幫助解決留守家人的生產生活困難,現場走訪外出務工黨員,讓流動黨員“放心”、“安心”。二是黨員干部“幫聯”流動黨員。印發了黨員外出期間權利義務和注意事項和《外出流動黨員聯系情況登記表》。外出流動黨員聯絡員及時發布在流入地的本縣黨員名單、聯絡方式,詳細收集整理流動黨員學習、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情況,作為對流動黨員培養、教育、管理、評議的重要依據。三是所在地黨支部“幫教”流動黨員。加強流出地黨組織與流入地黨組織的聯系,向流入地黨組織提供每個流動黨員的個人情況,請流入地黨組織加強針對性教育管理并定期反饋情況,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工作質量。四是流動黨員互相“幫扶”。建立了流動黨員“一對一”、“一對多”或“多對一”結對幫扶機制,由流出時間較長、有一定務工或經商經驗的“老”流動黨員做“師傅”,結對幫扶“新”流動黨員,讓他們盡快創業致富。五是流動黨員“幫帶”家鄉建設。外出流動黨員思想開放,思維開闊,見識寬廣。我們因勢利導,要求每個外出流動黨員每年為家鄉提供一條發展良策、帶回一個致富項目、帶出一批富余勞力、聯系一個貧困農戶、引進一批發展資金,使外出流動黨員能夠為家鄉建設獻計獻策、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