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國清
查辦經濟類案件的幾點體會
■郝國清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領域違法違紀案件呈易發多發態勢,在我縣紀檢監察機關查辦的案件中,經濟類案件占了較大比例,尤其是在大案要案中,這個比例更大。作為紀檢監察戰線上的辦案人員,掌握查辦經濟類案件的方法已成為必備的技能。
當前經濟領域違法違紀案件往往線索單一,隱蔽性大,且多是匿名舉報,反映的問題也多是聽別人議論的,或反映人自己猜測的、估計的,線索不具體,這些都使調查難以入手,給案件突破帶來相當大的難度。但通過細致的審賬工作和核實審賬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而新辟線索,則能使案件查辦工作很快擺脫困境,取得迅速突破。查辦案件工作中的審賬,也稱查賬,側重于審查賬務資料的合法性、真實性,主要采用查閱、核對的方法,從財務報表、賬目入手,先核查報表和賬目,后查看憑證,這樣既節省時間和人力,又有利于發現一些重大問題。
第一,辦案人員要耐心細致、洞察秋毫,不能粗心大意,不能放過任何蛛絲馬跡。辦案人員要詳細審查原始憑證、原始票據,看名稱是否正確,時間是否過期,數量、金額是否齊全,復寫、印章是否清晰、完備,報銷手續是否齊全,有無進行偽造、涂改的痕跡。對于一些進貨、購料、采購發票,還要查看材料賬、庫存賬、保管賬,作進一步的核實。從辦案實踐來看,利用偽造、涂改憑證及虛假發票進行虛報冒領、貪污、騙取資金的案件比較常見。
第二,辦案人員要注重對現金和銀行存款的審核。在審核現金賬時,辦案人員要根據具體案情及時清查庫存,看賬、庫是否相符,有無“白條”抵庫、挪用資金和設立“小金庫”問題。在審查銀行存款時,要將銀行日記賬、銀行對賬單、銀行單據和原始票據逐筆逐一核對,看有無轉移資金、重復報銷及公款私存、侵吞利息行為。例如我們在調查某單位賬務時,發現一筆利用“其他科目”轉出的100萬元煤炭資金。通過對這筆資金去向的調查,我們查出了該單位會計挪用100萬元煤炭資金的問題。
第三,辦案人員要在審賬前進行觀察、了解,掌握基本情況,做到有的放矢。辦案人員要掌握被查單位的人員分工、財務管理、資金運行、制度建設等情況,掌握都有什么收入和特殊支出。對已掌握的某些收入,如房屋租賃、處理資產、接受捐贈等,要查看是否如實入賬。對已掌握的某些特別支出,如外出考察旅游、職工福利補助等,要查清是否在賬上如實列支,支出中是否有利用假工種、假項目、假票據騙取資金的情況,是否有濫發補助、獎金,違規購車,報銷應由個人負擔的費用等問題。例如,我們在一個單位調查時,發現賬上有6000元鄉下職工年底補助款,都有簽字,但詢問其他職工時,卻都說不知道。根據這一情況,我們迅速查實了該單位利用虛假補助套取資金去行賄的違紀事實。
第四,辦案人員要注意分析賬務中的異常情況。
在查賬中,辦案人員既要微觀地注意發現會計資料在時間、數字、地點、往來單位、業務內容及科目對應等方面的異常情況,又要宏觀地注意會計資料的異常變化,如某一時期支出費用、成本異常增大(或減小),收入、利潤異常減少(或增大),并查清發生異常情況的原因,綜合分析,搞清是客觀因素造成的,還是為了政治上的目的、經濟上的利益而弄虛作假、欺騙組織、偷逃稅款,或設立“小金庫”,濫發獎金、補助,私分、貪污。
第五,辦案人員還要注意對國債資金、專項資金及收、支兩條線政策的檢查。國債資金是國家作為長期投資用于基礎設施、重大項目等建設的資金。專項資金有著特定用途,包括扶貧、移民、救濟、救災、生態、水利、退耕還林等。對國債資金和專項資金要保證運行暢通、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擠占、截留,更不得挪用、貪污。然而在實際中,一些人卻往往錯誤地認為:“只要資金爭取到手,怎樣花由自己決定,都是用于公事,只要不裝進自己口袋就行。”隨意將資金用于更換小汽車、大吃大喝、請客送禮、濫發津貼或修建辦公樓、家屬樓、賓館、酒樓等。而對收、支兩條線政策的檢查,則側重于擅自設立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沒處罰項目,擅自變更處罰標準、范圍及將財政資金截留、挪用、坐收坐支等等。
當今社會,現代化交通、通訊工具的普及,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一些涉案人員帶來了便利。往往是調查人員剛轉身走,他們相互間就通風報信、串通一氣、商量對策、共訂同盟,客觀上給辦案工作設置了重重阻力。因此辦案人員在調查時一是要注意保密,二是要快速出擊,三是要兵分幾路、迂回包抄。
在案件初核期間,辦案人員要采用秘密調查和欲擒故縱的方法接觸知情人,隱蔽調查指向,分散調查對象的注意力,避實就虛、麻痹對方,一旦獲得重要線索、取得有力證據后就要盡快立案,采取果斷措施,適時使用“雙規”、“兩指”措施,防止其隱藏、毀壞證據或串供、逃匿。同時還要集中人力、物力,以雷霆之勢,兵分幾路進行包抄,不給違紀者機會,在其沒有防備的情況下展開交鋒,使其在第一時間向組織坦白。切忌貽誤戰機,使違紀者有機可乘,導致案件難以查清、責任無法落實。
在查辦案件的過程中,進行詢問、談話是常用的調查方法,也是核查事實、獲取證據的重要手段,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辦案人員的基本功和綜合素質。同受害人談話,辦案人員要詳細了解事情發展經過,發現案件線索;同證人談話,辦案人員要多做證人的思想工作,提高其與違法違紀行為作斗爭的勇氣和覺悟,使其積極配合調查、如實作證;同違紀人員談話,更重要的是斗智斗勇、針鋒相對,最終戰勝他們。
在與違紀人員談話中,辦案人員更要注意以下四點:
第一,注意語言的使用,要充分尊重違紀人員的人格,平等看待他們,不能諷刺挖苦,更不能謾罵侮辱。查辦案件既要體現紀檢干部嚴肅執紀、文明辦案的懲治腐惡的態度和原則,又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違紀人員認識自己的錯誤、感到辦案人員可信可敬。
第二,問話要言簡意賅,問到“點子”上,問到關鍵環節處。問話既要條理清晰、富有邏輯,又要步步為營、環環相扣。要客觀、公平、實事求是,認真聽取每個當事人的陳述和辯解;切忌先入為主,帶著“條條”、“框框”辦案,形成誘供、逼供,造成冤、假、錯案。
第三,要掌握違紀人員的心理,講究方法策略。查辦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同違紀人員斗智斗勇、突破其心理防線的過程,辦案人員要隨時掌握他們的心理變化、思想動態,從而對癥下藥,不斷變換方法策略,適時進行政策教育。從實踐看,大多數違紀人員在調查期間都要經過“說”與“不說”的激烈復雜的思想斗爭和“承認”與“否認”的痛苦矛盾的心理活動,交代問題也從“守口如瓶”、“負隅頑抗”到“投石問路”、“避重就輕”,再到“交代錯誤”又“矢口否認”,最終“徹底坦白”、“如卸重負”,從痛苦煎熬中解脫出來。在這個過程中,辦案人員要根據不同對象、不同情況,不斷改變詢問、談話策略。對存有畏懼心理、畏難情緒,不愿供出同案人者,要多給他們宣傳黨的政策、指明義務、鼓勵勇氣,打消其思想顧慮;對存有僥幸心理、拖延時間者,既要顯示紀檢監察機關的辦案“威”力,又要以“例”喻之,使其盡快打消僥幸心理;對一味表白、自詡清廉、居功自傲者,要“冷”處理,辦案人員需要采取嚴肅冷靜、以逸待勞的策略,在任其表現后,只需斬釘截鐵地指出其有問題即可,從而打消其囂張氣焰和空虛心理;對“投石問路”、“避重就輕”者要注意對已掌握的線索、證據的保密,多講政策,多做思想工作,讓其徹底地全盤托出,切忌讓違紀人員摸清底數,堅定抗拒心理;對“頑固不化”、“破罐破摔”者,要放在最后啃,采取“圍而殲之”戰術,加大外圍調查力度,收集充足的證據,選擇好突破口,使用一兩個有力證據,打垮其盲目自信的心理防線。
第四,辦案人員還要掌握違紀人員的性格、身體狀況,真心關注他們生活、健康,與其促膝談心,使其感受到辦案人員的關心、愛護,內心受到“感化”,認識并承認自己的錯誤,從而盡快交代錯誤事實。
總之,在查辦經濟類案件中,查清賬務掌握第一手材料是基礎,適時采取得力的辦案措施是關鍵,巧妙進行談話、突破違紀者的心理防線是核心,三個環節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只有將其熟練掌握,靈活運用,才能有效地打擊腐敗分子。與此同時,按照“三個更加注重”的總體要求,查辦經濟類案件也要立足于從源頭上預防腐敗現象的產生,認真剖析腐敗產生的根源,積極探索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有效途徑和辦法,把查辦案件工作與警示教育結合起來,查處一案,警示一片;與建章立制結合起來,從制度上堵塞漏洞;與體制機制改革結合起來,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從而取得更為顯著的辦案綜合效果。
(作者單位:武鄉縣紀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