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斌子
品德“軟實力”當為選人“硬標準”
■斌子
品德“軟實力”當為選人“硬標準”
品德是指人的內心品質、情感和信念,是一個人內在素質、情操、修養等日常體現。它是衡量人們行為善惡的尺度,是評價人們行為是非的標準。
當前,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各種思想潮流也隨之涌入,人們的道德觀念呈現復雜多變的特征。惡性食品事件接連不斷,干部腐化墮落日趨蔓延,助人為樂反遭誣陷等等道德滑坡現象,使得社會公德、從政官德、傳統美德面臨著嚴峻考驗。遏制道德滑坡,可謂是任重道遠。當務之急,就是在選人用人時,要堅持“以德為先”這個標準不動搖,讓道德的觀念深入人心,流淌在國人的血液里。
以德為先、德才兼備,是我黨選人用人的一貫標準。北宋政治家司馬光就指出:“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德是才的方向和靈魂,是促進人才健康成長的精神力量,是人才邁向成功的內在保障。所以在選人用人時,一定要用“品德標尺”對其進行量一量,看他是否有從政之德。只有把品德這個軟實力變為選拔的硬標準,才能為建設高素質公務員隊伍輸送新鮮血液,確保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變色不變質,成為黨和國家事業的堅定追隨者和合格接班人。
公務員招錄加大對考生“德”的考察,不再僅僅以筆試和面試成績論英雄、定取舍,可以有效避免重才輕德、以才蔽德的選人用人錯誤觀念,可以有效防止有才無德者混入公務員隊伍。讓被選拔人才跨過德這道關,邁過德這個坎,符合公眾對高學歷、高品德、高素質人才的期許。
德才兼備國之器,有德無才國之用,有才無德國之害,無才無德國之廢。選拔德才兼備的千里馬,相關部門要嚴把考察關,一問其父母兄弟,考察他的家庭美德;二問其身邊兒妻,考察他的個人品德;三問其朋友親戚,考察他的社會公德;四問其領導同事,考察他的職業道德。確保考察質量,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眾、以德領才、以德潤才的良好氛圍,樹立德才兼備的鮮明用人導向。
公務員招錄重點考“德”,是“以德為先、德才兼備”用人導向的彰顯。選拔人才,用“品德標尺”量一量,讓“德才兼備”者脫穎而出,這樣組織才能放心,群眾才會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