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隰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長 高 濤
探索實行“第一副書記”制度構建農村社會管理新模式
■中共隰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長 高 濤
今年以來,隰縣積極探索農村社會管理“1+1”新模式,即全縣所有行政村選派一支下鄉工作隊,同時選派一名黨員領導干部任村黨支部第一副書記,與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在錘煉干部黨性、密切黨群關系、加強組織建設、促進農村發展穩定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受到廣大群眾的普遍擁護和歡迎。其具體做法是:
中共隰縣縣委印發了《關于選派機關黨員干部到村任職的實施意見》,對選派的第一副書記到村的目的意義、基本條件、選派方法、職責任務作了具體規定。在“第一副書記”選派上,堅持因村選派,科學定人,按照“黨政部門到難村、政法部門到亂村、經濟部門到窮村、農科部門到專業村”的模式,注意把部門特點、行業優勢和任職村實際相結合,反復比較黨員領導干部的專業技能、政策水平和任職村特點等,確保“第一書記”工作和任職村群眾需求同頻共振。目前,全縣71個村選派了“第一副書記”,在村設立公示牌,將姓名、單位、電話全部公開,便于群眾反映訴求意見,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幫帶培養大學生村干部。
縣委明確規定“第一副書記”在鄉鎮黨委的統一領導下,指導、協助村黨支部開展工作。村黨支部的日常工作由村黨支部書記主抓且負責。圍繞強班子、帶隊伍、促發展、保穩定,圍繞縣、鄉、村的重點工程、重大項目和重要事項,明確“第一副書記”的四項職責和四個作用。
四項職責是:加強基層黨建,當好黨建工作的指導員;維護農村穩定,當好信訪群眾的代理員;帶領農民致富,當好經濟發展的領航員;推進農民教育,當好農民群眾的教導員。
四個作用是:發揮引導作用,引導村黨支部按照黨的方針政策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發揮示范作用,影響和帶動全村黨員群眾共同致富奔小康;發揮聯絡作用,協調好村黨支部班子成員之間、支部與群眾之間、基層與部門單位之間的關系;發揮橋梁作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為政府分憂,替百姓解難。
為確保“1+1”模式真正發揮作用,隰縣制定嚴格的管理辦法和考核細則,加強對“第一副書記”的日常管理。一是明確管理責任,實行組織部門和選派單位雙重管理,以組織部門管理為主,設立專門的管理辦公室,負責整個工作的考核、督查和典型推介。二是嚴格督導考核,制定“第一副書記”工作考評細則,縣委組織部、縣委督查組不定期進行督查,各鄉鎮定期組織現場觀摩,每季一評、年底總評,獎優罰劣,推介典型,整改問題。三是嚴明獎懲紀律,要求“第一副書記”開展重點或中心工作期間吃住在村,做到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到村工作情況及時填寫“工作日志”和“民情日記”。對工作成績不實、群眾意見較大的,給予通報批評,年終考核不能定為“優秀”等次;違反紀律、造成工作失誤的,給予黨紀政紀處理;表現突出的,優先提拔重用。
實行“第一副書記”制度是落實群眾路線、深入基層一線的需要,更是加強黨的建設、維護社會穩定、發展農村經濟的需要。“第一副書記”深入農村,走訪農戶,通過座談交流等形式詳細了解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情況,參與制定產業規劃、新農村建設等一系列工作,積極投身農村建設一線當先鋒、做表率,爭做群眾貼心人,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一致歡迎。
通過實行“第一副書記”制度和探索農村社會管理“1+1”新模式的半年多活動和實踐,農村黨支部工作進一步加強,群眾精神面貌有了一定的變化,特別是一些年輕干部反映,通過實實在在的農村生活和生產勞動,直接了解和接觸群眾的生活狀況,強烈感受到作為黨員干部的責任和使命,強化了宗旨意識,提高了發揚艱苦奮斗優良傳統和作風的自覺性,增強了加快建設“富裕文明、平安和諧、山川秀美”新隰縣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