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曉
(河北路橋集團有限公司六分公司 河北石家莊 054000)
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求變的思考
李素曉
(河北路橋集團有限公司六分公司 河北石家莊 054000)
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我們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務、根本內容沒有變,我們的優良傳統也還是那些。但時間不同了,對象不同了,因此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同”。面對新的歷史時期,適應新的特點,我們必須在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不斷增強應變能力,提高工作效果。
當代西方文化使廣大職工開拓了視野,形成了許多新的思想觀念;同時,也誤導了職工們的生活態度、信仰、社會責任感等。積極影響是使廣大職工增強了主體意識和民主觀念,但消極影響更加不可忽視。
利益和效益觀念的挑戰,造成奉獻精神的缺失。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在部分領域特別是商品交換和流通領域,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必須通過物質來聯系,物質利益對人們的思想行為的驅動作用明顯增大。
市場經濟觀念的挑戰,造成集體觀念的缺失。市場經濟存在的制度條件所要求的產權分散、優勝劣汰,要求人們在思想觀念上具有一種獨立自主意識、競爭意識、責任意識和強烈的個人成就感,即馬克思所描述的“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社會,因此,市場經濟的社會制度的價值功能就積極肯定個人在市場經濟中的主體地位,這就造成國有企業職工集體觀念的缺失。
自我意識的增強帶來了紀律觀念和服從意識的淡化。市場經濟的確定和發展,國有企業職工的自我意識日益增強,一種獨立人格逐漸取代依附人格,并日趨成為國有企業的主導人格。這種主體性傾向在職工思想上的體現就是“競爭意識增強了、自主意識增強了、民主意識增強了”,呈現目標追求獨立性傾向,目標實現自力性傾向,行為方式自主性傾向。這種個性轉化給單位帶來了發展生機和創造活力,但自主度的增大也使組織紀律觀念淡化,服從意識大打折扣。
競爭意識的增強,使職工們的是非觀念淡化,判斷主觀化。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競爭日益成為個人價值實現的重要渠道,社會上形成了:“靠競爭上崗、憑本事吃飯、用素質取勝”的格局,對職工的思想影響很大,國有企業職工價值評價尺度也由從“好人”標準向“能人”標準傾斜的傾向。片面傾注于“自我設計”、“自我奮斗”,甚至采取不正當的手段損害、制約和剝奪他人的競爭權利,壓制擠垮他人,直至“走上成功”。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意識形態爭斗往往被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各種形式的交往和活動所掩蓋,導致部分職工在全球化觀念逐漸強化的同時,企業意識和以企業為核心的企業精神逐漸弱化。在某些不良信息的影響下,不同程度地消弱了他們的理想信念、企業情感和企業認同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環境的影響也容易導致企業中出現自我意識沖擊團體意識、自主意識沖擊集體觀念、競爭意識沖擊協作觀念、報酬意識沖擊奉獻觀念的傾向。應對挑戰,基層政治工作者應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企業精神教育:
(1)黨的絕對領導,是弘揚和培育企業精神的前提。
(2)團結精神。企業是個大家庭,只有形成團結友愛、互相尊重的氛圍,才能使廣大職工保持良好的心態,激發持續的工作熱情。可以說,團結是企業向心力、凝聚力、戰斗力的根本保障。
(3)艱苦奮斗精神。
(4)勞模精神。時代呼喚勞模,時代造就勞模。勞模精神是一個國家、民族、企業興旺發達的象征。勞模匾乏的企業是沒有前途的企業,淡化勞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沒有說服力的。
(5)科學精神。企業的全面建設靠的是真功夫,必須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探索新方法,提高各項工作的質量和效益。
(6)憂患意識。就是要堅定的理想信念,居安思危,既看到發展的機遇,也要看到現實的挑戰。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正確疏導,修正和引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面對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是抵制企業精神、文化流失的有效途徑;面對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思想道德建設能夠凝聚人心,增強企業的活力。然而針對新時期企業的特點,基層政治工作者應做到以疏導為主,引導職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李素曉,男,(1967—),河北路橋集團第六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