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世界食品價格還將上漲
2010年9月以來,世界小麥和玉米價格指數上漲了57%,水稻上漲45%,糖上漲55%。
聯合國糧食價格問題特使奧利弗·德·舒爾特帶領團隊調查后,發現耕地面積減少是食品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耕地質量下降,城市化,大量開發商在原來的農田上開發住宅,讓全球耕地面積越來越少。”
“全球每年有1950萬公頃耕地變成城市里的工業用地,這體現著各國政府對農業和工業的態度。”其中,僅在中國就有約750萬公頃耕地轉作他用,占全球耕地減少面積的40%。
倫敦“世界發展運動”智庫發言人邁克·馬斯特斯說,因為有太多的基金和資本在投資糧食期貨甚至囤積糧食,這些資本對食品價格的影響要超出傳統的消費者和生產者。他本人就是基金經理,對這些資本的影響力了如指掌:“當食品市場和金融衍生產品市場貫通,那過量的資本就可以炒高任何食品的價格。”
聯合國糧農組織2010年9月24日在羅馬舉行了緊急會議,討論全球糧食減產和由食品短缺帶來的社會動蕩問題。
特使舒爾特說:“2001年起,一些非傳統的投資者開始進入糧食期貨市場,原因很簡單,是因為其他投資領域無利可圖了。”先是美國納斯達克高科技股崩盤,然后是全球股市低迷,2007年開始,美國房價開始下跌。每當一個泡沫破裂之后,投資者就尋找新的投資目標,現在,他們的目標就是糧食和黃金。
世界銀行預測,食品價格大幅波動的局面很可能持續5年,要求各國政府共同出資建立10億美元的基金以穩定發展中國家的食品價格。(費大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