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在跨越發展中創先爭優
——孝義市西辛莊鎮創先爭優活動紀實
■王勇
在創先爭優活動中,西辛莊鎮立足實際、著眼發展、明確方向、把握重點,以扎實的活動推進各項工作,以實際工作成效體現活動效果,在全鎮形成了志爭一流、永創第一的濃厚氛圍,加快了“綠色轉型、三年崛起”的發展步伐。
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全鎮各級黨組織唱響了轉型發展的主旋律,圍繞轉型發展動腦子、下工夫、求實效,出現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轉型發展高潮。養殖業是我鎮轉型發展的第一突破。按照“重點扶持、規模發展、養殖增收、打造亮點”的思路,積極倡導以黨支部牽頭成立農村專業合作社,全鎮總投資2500萬元,建成了13個規模化農業合作社。目前,全鎮已培育成了初具規模的養殖業“四大家族”:全鎮存欄100頭上的肉牛場有5個,存欄100只以上的養羊戶有36戶,存欄200頭以上的養豬場有15個,存欄萬只以上的養雞戶有9個。養殖業已成為轉型發展的最大亮點。林果業是我鎮轉型發展的第一產業。我們以打造萬畝核桃豐產林為目標,投資3000萬元在西辛莊、盆子坡、交子里、蘆子里、劉家沿、莊溝、賀嶺等7村大力發展千畝核桃林項目,去年全鎮已發展核桃種植面積7000畝。
環境是生產力,改善和保護環境就是發展和保護生產力。西辛莊鎮是孝義西南門戶,省道孝午公路貫穿全鎮,由于主干道路窄、車流量大,成為全市交通污染重災區,加之多年來群眾養成的各種生活陋習,導致鎮村臟、亂、差現象嚴重。在環境整治中,我們將全鎮36個村、5條主干線劃分成為兩大類,即孝午線、梧西線、西柱線為重點線,沿線13村為重點村;對孝午線、梧西線、西柱線分兩期工程對沿途第一山脊線全面提檔升級,栽植四季常綠優良樹種,全面推開以核桃林栽植為主的經濟林建設,做到“山上治本、身邊增綠、見縫插針、核桃富民”,對13個重點村全面鋪開“一條精品街”重點工程,做到五無五有。“五無”即無煤泥、無垃圾、無雜物、無殘垣斷壁、無入戶土路;“五有”即有樹、有燈、有垃圾桶、有清潔隊伍、有溫馨標語。在環境整治中,我們全力推進“一線工作法”,各村黨支部和村委不比基礎比干勁、不比條件比精神,出現了全黨動手、全民參戰的環境整治高潮。環境衛生整治開展以來,鎮村兩級投入2500萬元,成立保潔隊伍220人,環境衛生明顯改善。目前正在向“打造全省環境優美鄉鎮”的新目標邁進。
沒有項目,西辛莊鎮就沒有騰飛的希望。為此,鎮組建了項目辦,建立了由書記鎮長總掛帥、專業團隊抓落實的項目工作運行體系,提出了,“以項目立言、以項目立志、以項目立績”的考核標準,全鎮上下唱響項目建設的最強音,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圍繞落實干,特別是對投資額大、帶動力強、拉動效應明顯、有利于調結構促轉型的大項目好項目,全力以赴加以推進。王才堡村在創先爭優活動中,成功與山西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合作,上馬了粗蒽加工及永固紫項目。該項目利用我市在焦化產業結構調整后可提供的豐富煤焦油資源,延伸煤焦化產業鏈條,按照循環經濟的布局,深度加工精細化工產品,主導產品永固紫填補了我省煤化工產業的空白,成為我鎮打造山西科學發展的新品牌。項目總投資1.21億元,投產后年利稅可達1.37億元,同時可解決就業人口500余人,對實現我鎮綠色轉型、三年崛起具有巨大的拉動效應。借助鑫利化工有限公司粗蒽加工及永固紫項目上馬的契機,西辛莊和王才堡兩個村積極要政策、跑資金,爭取新上煤炭地下汽化項目,該項目投資1.7億元,將促進我鎮煤、氣、電和煤化工一體化的發展戰略,推動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為西辛莊鎮的新崛起打下堅實的產業基礎。
農業產業化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必由之路,為實現“勞動力+土地”的傳統農耕經濟,向“公司+基地+農戶”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轉型,全鎮把創先爭優活動與積極打造農業園區結合起來,按照專業化、科技化、生態化的基本特點,圍繞產業鏈整合上項目的思路,全鎮規劃啟動了盆子坡、交子里、太子里、賀嶺四個農業科級示范園區建設項目。盆子坡按照專業化造林、規模化養殖、產業化經營的發展理念,規劃啟動了恒隆種養加綜合示范園區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其中,投資200萬元栽植核桃樹1000畝、養牛100頭、養豬300頭、養羊200只,并投資150萬元打深井1眼、新建水塔1座,推動了農業園區向生態農業、精品農業、觀光農業的方向發展。太子里村生態養殖基地流轉土地70畝,投資500萬元,上馬了70萬只肉鴨和10萬只肉雞養殖項目,建成了15個養殖大棚,成為我鎮雞飛鴨叫萬樹綠的生態莊園,生態農業觀光的新亮點。賀嶺村提出了建設有機紅棗觀光采摘園林基地的思路,從新疆引進了壺瓶棗林工程,投資450萬元發展棗樹面積500畝,3年盛果期后,棗樹產業收入可達800萬元,成為全市林果增收第一村。
近年來,西辛莊鎮建設盡管取得了不少成績,但城鎮規模小、人口集聚少、輻射功能弱,無論是整體形象、功能定位還是產業基礎、發展后勁,都有著很大差距。為此,去年以來我們堅持用城鄉統籌理念指導新農村建設,把新農村建設作為創先爭優的主攻方向。一是以“街巷硬化、村莊綠化、路燈亮化、環境凈化”四大戰役為突破口,強力推進村容村貌建設。交子里投資100萬元硬化了全村路面,堅持道路硬化到哪里、綠化到哪里,路燈就亮化到哪里,并做到了衛生公約、衛生責任區、衛生保潔員三到位。二是有計劃、有步驟地移民搬遷、梯次轉移,引導偏遠山區進入市區和中心集鎮,先后啟動實施了遷村入鎮式的楊家溝、西溝沿、杜西溝等一批建設標準高、基礎設施好的典型村,涌現出城市社區式的辭凡溝村。同時圍繞“五個全覆蓋”,即鎮村通水泥路全覆蓋、中小學校舍安全改造全覆蓋、鎮村兩級衛生服務體系全覆蓋、安全飲水全覆蓋、村通廣播電視全覆蓋,使全鎮各村充分享受到新農村建設帶來的巨大變化。三是聘請上海同濟大學的規劃專家,通過科學論證,把城鎮與農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規劃、一起推進,構建以西泉中心集鎮為核心、一個城市社區為節點、兩個行政中心村為支撐的城鄉空間格局,從基礎設施、產業開發、公共服務、創新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推進。目前,投資2億元的西泉宜居小區、專業市場項目及相關公共服務設施正在籌劃啟動,同時在市區蘇家莊投資5億元的萬人宜居小區、萬人專業市場的項目已初步擬定,人均25m2住宅小區、人均20m2門市。項目完工后,將形成兩大宜居小區、兩大專業市場,進一步加速城鄉一體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