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蘭
(秦皇島市委黨校 河北秦皇島 066001)
求真務實長效扎實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
姚 蘭
(秦皇島市委黨校 河北秦皇島 066001)
自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重大戰略以來,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紛紛投入到新時期這一基礎性黨建工程活動之中。然而,要把黨的各級組織建設成為科學理論武裝、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規律、富有創新精神、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還必須正確處理好獨立性與系統性、理論性與實踐性、階段性與長期性這三對關系。
學習型黨組織;系統性;實踐性;長期性
中國共產黨90年的歷史,是黨逐步發展壯大的歷史,是黨領導全國人民開創新篇章的歷史。黨的事業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關鍵條件之一就是中國共產黨是一個重視學習和善于學習的政黨。面對新的歷史條件和國內外形勢,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旗幟鮮明地提出要把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作為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抓緊抓好。為了實現這一戰略任務,黨中央于2010年初又進一步作出《關于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的指示精神,對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和實踐,各地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工作都積累了不少有益經驗,但是從宏觀層面上,要深化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必須正確處理和把握好以下三對關系。
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是根據中央部署開展的獨立且集中的活動,旨在不斷提高黨員隊伍的思想政治水平,進一步增強各級黨組織的創造力和凝聚力,為有效履行新時期新階段歷史使命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基于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重要地位和意義,黨中央專門成立了由中央宣傳部、組織部等十個部門負責同志組成的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工作協調小組。各省市也都結合本地實際出臺了相應的實施意見。但是,在開展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過程中,除了保持活動本身的獨立性外,也要從系統論的角度去考量學習型黨組織建設。
系統思考是學習型組織理論的核心和歸宿。“學習型組織”這一概念是美國哈佛大學佛睿思教授于1965年首先提出的。彼得·圣吉在1990年出版的《第五項修煉》一書中對該理論進行了系統而詳細的分析。根據彼得圣吉書中的論述,“系統思考”是建立學習型組織最重要的修煉。他認為,系統思考是“看見整體”的一項修煉。“它是整合其他各項修煉成一體的理論與實務,防止組織在真正實踐時,將各項修煉列為互不相干的名目或一時流行的風尚。”[1]那么,對于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也同樣如此。首先必須突破思想觀念的誤區,改進思想模式,轉變觀念,用先進、科學的理念武裝各級黨組織,使黨員干部牢固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運用先進理論認識和改造世界,以保證各項工作的貫徹落實。
從系統環境的角度看,突破學習的組織障礙,建立開放的組織內部和外部環境。根據系統論的觀點,一個組織系統只有不停地保持與外界進行能量和信息的交換,才能形成良性循環。如果一個組織系統與外界交換的能量、知識、信息過少過慢,那么該組織系統必將發生衰竭乃至被時代淘汰。從這個意義上看,學習型的黨組織應是能適應各種環境變化的黨組織,它從外界攝取并消化、創新知識信息,從而源源不斷地獲得自身發展壯大的動力。建設學習型政黨,必須建立一個真正平等、人人暢所欲言的全新且開放的內部組織環境。外部環境同樣重要。回顧黨走過的90年歷程,黨曾有過與黨外人士和黨外組織親密合作取得輝煌成就的歷史。因此,在新時期中國共產黨要繼續發揚黨在革命戰爭年代和和平建設時期與民主黨派和黨外人士合作的傳統。通過與民主黨派和黨外人士不斷地加強聯系和合作,取得更廣泛的群眾基礎;通過不斷加強聯系和合作,使黨自身獲得不斷的提高。
從系統要素的角度看,學習主體、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都需要適應時代的要求。隨著執政環境的深刻變化,黨組織原來的一些學習方法、機制已不完全適應時代的要求。只有創新各級黨組織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理念、學習制度等,才能全面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全面適應執政新環境和新任務的需要。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中,對學習的主要內容做出了如下規定:“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掌握現代化建設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識”以及“學習總結實踐中的成功經驗”。從這五條精煉的概括中,不難發現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活動所倡導的學習并不是簡單的書本知識,而是包含了豐富的實踐內涵。
首先,將學習理論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
將學習理論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主要是解決學習的目的問題。縱觀黨的歷史,無論在革命戰爭年代抑或是在和平建設時期,黨加強學習從來都不是本本主義的學習。毛澤東在延安提出“改造我們的學習”,確立“以研究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為中心,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則為指導的方針,廢止靜止孤立地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2]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我們黨又提出“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的重要思想。所以,學習應該是圍繞實際工作展開的,學習是為了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困惑,學習是為了妥善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困難。要著眼于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指導工作的科學思維和工作方法。尤其注重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形勢,分析矛盾,解決問題。更高一個層次則要著眼于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本地區、本部門發展的決策思路。尤其是在“十二五”時期,在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過程中,只有通過學習不斷提高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本領,才能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科學把握發展規律,主動適應環境變化,有效化解各種矛盾,順利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所以,學習和工作相輔相成的。只有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才是達到了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要求。
其次,解決向書本學習和向實踐學習關系問題。
這個問題主要解決知識的來源問題,即指導實際工作的原則、思路和政策是來源于書本還是來源于實踐的問題。善于總結經驗,并善于在實踐中堅持和豐富自己的經驗,這是我們黨的一大政治優勢,也是我們黨的一個優良傳統。毛澤東同志明確指出: “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 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3]他在《實踐論》中從哲學角度分析了實踐與理論的關系, 指出認識從實踐始,經實踐得到理論的認識,還須再回到實踐中去,否則理論再好也沒意義,從而明確了理論和實踐結合的必要性。鄧小平同志認為,為了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我們要學習的東西很多,“根本的是要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要努力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則同我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4]胡錦濤總書記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總結大會上指出,“要堅持學以致用、學用相長,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把學習科學發展觀同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黨的建設突出問題結合起來,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科學發展的實際能力。”[5]可見,歷任領導人對知識的來源問題都做出了辯證的回答——向書本和向實踐并不矛盾。所以,這次大規模開展的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活動并不是片面的強調向書本學習,而是要在廣大黨員干部提高理論修養的基礎上,更好的提煉和總結實踐中的先進經驗和先進做法。
最后,從實踐中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新與發展。
鄧小平同志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從來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它要求人們根據它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不斷結合變化著的實際,探索解決新問題的答案,從而也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6]從毛澤東思想到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學發展觀,這些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都是從實踐中來,又回到實踐中去的,指導中國建設的科學的理論體系。但是,僅僅固守這些還不夠,還要不斷從實踐中升華、提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性內涵。習近平同志在中央黨校2009年秋季第二批進修班開學典禮上說,“善于把握規律是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必須具有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規律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本質聯系和必然趨勢。任何政黨要取得執政成效,都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 中國共產黨執政也不例外。”所以,在開展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過程,也要總結學習的規律,進而總結實踐中的規律,進一步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不斷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據有關專家分析,農業經濟時代,只要7——14歲接受教育就足以應付今后40年工作生活的需要;工業經濟時代,求學時間為5——22歲;而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知識經濟時代,人類則必須把學校義務教育延長為終身學習,即每個人在一輩子的工作生活中,必須持續不斷地增強學習能力,方能獲得成功。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的國際教育委員會的報告《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深刻地分析了新的科學技術革命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認為人類正在走向學習型社會,每一個人必須終身不斷學習,才能適應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革。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也是適應這樣的時代背景提出的。學習型黨組織建設自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后,在全國范圍了掀起了高潮。但是僅僅有高潮還不夠,還必須探索長效機制,實現階段性和長期性的完美輪回演進。
1939年,毛澤東同在在延安在職干部教育動員大會上提出:“要把全黨變成一個大學校”,“全黨的同志,研究學問,大家都要學到底,都要進這個無期大學。”[7]鄧小平同志強調:“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一場深刻的偉大的革命。在這場偉大的革命中,我們是在不斷地解決新的矛盾中前進的。因為,全黨同志一定要善于學習,善于重新學習。”[8]江澤民同志指出:“我們黨要領導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始終堅持學習,并把學到的科學理論和先進知識用于中國實際,不斷推動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可見,黨的歷任領導人都看到了全黨學習與社會主義建設的緊密聯系。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直接關系到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水平。故而,要通過階段性重點突破完成學習的制度化、常態化。具體措施包括:尊重基層的創造,善于學習、總結、推廣實踐的經驗;重視新理念、新知識的學習,實現知識結構的更新升級;從實際出發,提出和實施多元的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方略;把建設學習型黨組織作為工程來規劃來實施;重視培育創新文化、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在完善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機制上下功夫;加強以建設學習型領導班子為龍頭等方面建設、完善基層黨組織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實踐模式與機制。
[1]彼得·圣吉:《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踐》上海三聯書店2001年版,第12頁。
[2]《毛澤東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1頁。
[3]《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112頁。
[4]《鄧小平文選》(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3頁。
[5]胡錦濤:在全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0-4-7。
[6]《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頁。
[7]《毛澤東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5頁。
[8]《鄧小平文選》(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2-1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