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早
政治家的數字迷信
□李早
“12”對于蔣介石而言是個不吉利的數字。在蔣介石生命中,12月幾乎可以算作他的灰色月份,許多不幸的事情都在12月發生。1931年12月,在粵中央委員的脅迫下,蔣介石下野;1936年12月,楊虎城、張學良發動“雙十二”事變,蔣介石被軟禁;1949年12月,國民黨形勢幾于崩潰,蔣介石退守臺灣。其中,發生在12月12日的“雙十二”事變可以說是蔣介石生命中最無助、最慘淡的日子。
11月11日當天剛好是陳水扁入獄滿兩周年,陳水扁夫婦兩人都被判刑11年,各并科罰金1.5億新臺幣。外界就探討阿扁好像有“11魔咒”,因為他是在2008年11月11日遭拘押,隔年2009年9月11日被判處無期徒刑,并處新臺幣2億元罰金,同時剝奪公權終身;2010年6月11日,則被“高等法院”二審改判20年,剝奪公權10年,罰金1.7億元。
細數關于陳水扁“惡夢”般的數字“11”,除了是在2008年11月11日遭拘押至今,當時的法庭一開就是11小時,合議庭在隔天裁定收押晉見,并在09時11分被關進北所忠三舍,就連編號2630加起來也正好是11。甚至有人談到,他當時遭檢方拘押禁見時,高舉上銬的雙手,大喊“司法迫害”時,也狀似數字11。
凡是位高權重的在朝者難免會有些數字迷信,就連如今國民黨黨首馬英九也不例外。馬英九在參選“總統”之時,將競選總部的門牌號碼定為“愛國西路19號”,配合了馬英九名字的諧音“英九”。
事實上,馬英九喜歡“19”,不只在門牌,電話號碼也曾挑過,馬英九的母親每天在競選總部接民眾陳情電話,電話是77191919。事實上,這個數字已經跟著馬英九好幾十年,從過去市長時代開始,他的車號就是經過挑選的,8819諧音 “發發英九”。
馬英九的當選與陳水扁的鋃鐺入獄似乎從側面驗證了數字預言的正確性。許多政治家對于某些數字會帶來厄運深信不疑。廣東一座政府機關大樓里沒有15層。這令許多人百思不得其解——15并非4、14這類不吉利的數字,為何偏偏少了這15層? 一番研究后,人們大悟:“15”乃是“失誤”的諧音,沒有“15”就是“沒有失誤”,可見“15”是官場里比較忌諱的數字。沒有失誤,便可以保官,這也透出了官員們的一種心態——無過即是功。
美國前第一夫人里根夫人也一樣信奉數字禁忌,盡量回避“13”這個數字,她幾乎不會選擇在13日這一天旅行。據說,現任英國女王曾原定在一個13號站臺登上火車,不過,在她到來以前,站臺已由13改為了別的數字。而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對“13”的忌諱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1945年4月12日病重的羅斯福即將迎來他極其恐懼的13日,而為了“減免”他的恐懼,死亡之神在當天便將他帶走。
1933年對大學生做的一項調查顯示,90%以上的人認為“13”是不吉利的,67年后,《美國人口統計學》的調查表明,還有30%的青少年對那個數字心生恐怖之意。和“13”迷信的全盛期相比,這個比例讓人欣慰,但沒人知道,迷信的生命力還能延續多久。
一群視迷信為阻礙社會發展的歷史遺毒的紐約人在1881年成立了“13俱樂部”,決定挑戰那個數字導致的迷信。俱樂部的發起人威廉·福勒上尉是一名美國內戰退役老兵,他的一生與“13”結緣:參加過13次戰役,于1863年8月13日退役,在退役后第二個月的13日買房,然后成為俱樂部中最優秀的13名成員之一。
福勒花了一年時間找到了12位 “勇士”,加上自己組成了“13俱樂部”。1881年1月13日,星期五晚8點13分,在13日房間里,俱樂部的開張宴會開始了。按照約定,俱樂部的會員們將在每月的13日聚餐,并且13人同桌。如果每個人在聚餐的這一年里都幸存下來,那“13”迷信就不攻自破。
打碎的鏡子、打開的雨傘以及黑貓的剪影,這些被人們視為不吉利的象征則成為標準的宴會裝飾物,遭受俱樂部的嘲諷和攻擊。
“13俱樂部”迅速成為紐約最杰出的社交俱樂部,并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壯大,連續有五屆美國總統成為它的榮譽會員。上千的俱樂部會員都有過13人同桌的經歷,而且全都活了下來,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了這個迷信的荒謬性。但是,證明和讓人相信這件事顯然是一條漫漫長途,“13俱樂部”逐漸被人遺忘,而“13”迷信依然彌漫在世上。
(摘自《人物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