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楚瑜
親歷蔣經國改革之路
□宋楚瑜
在經國先生執政期間,正是臺灣經濟起飛的時候,對于如何在發展與穩定間取得平衡,經濟學者間亦有不同意見。經國先生的作法是:連續約見各派經濟學者,每個人一見就是一到兩個小時,而且不止一次,很深入地對談,不是摸摸頭,而是透過不同意見的交叉比對,他自己已對各種作法的可能影響了然于胸。最后再找相關部會擬定政策,拍板決行。
為了油價問題,經國先生對我說過一句話,后來成為我做臺灣省省長的施政指導原則,“政府不要跟民眾斤斤計較”。
經國先生很清楚,谷賤傷農,谷貴傷民。所以他透過“稻米保證收購價格”來保障農民收入,同時用農產品平準基金等措施,因應國際糧價波動,平抑島內糧食價格。
中國征了幾千年的田賦,也在經國先生“行政院長”任內停征,用以照顧農民。國際油價波動,臺灣什么油都可以漲,漁業用油、農業用電不準隨便漲。臺灣什么煙酒都可以漲,基層在抽的“新樂園”牌香煙不準漲;原住民深山取暖、家家煮菜要用的米酒不準漲,但高價位的煙酒可以多漲一些,用來貼補中低收入者,并維持穩定民生物價。
我要藉此澄清一個觀念,外界談“臺灣經濟奇跡”多半只講經濟成長這部分。但真正的“奇跡”,是既能經濟成長,同時又讓人人賺到錢,注意到“均富”。從1972年經國先生擔任“行政院長”到1988年過世,臺灣人均所得從482美元增長到5829美元。但同時,最高所得五分之一家庭與最低所得五分之一家庭的收入差距,僅從4.49倍微調到4.85倍。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同時讓人均所得增長12倍,但貧富差距卻能限縮于8%。這代表著經濟成長的果實由全民共享,財富不是集中于少數人手中的,這更是“均富”理念的徹底實踐。經國先生所主導的這一段臺灣經驗,至今仍被臺灣人民津津樂道。
經濟發展到一個程度,人民的自主性必然提高,于是對于政治民主的要求,也必然提升。
說實話,這觀念在當時,對大家都很新。經國先生很清楚這是必然的趨勢,才會講出“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在變”這句名言。但對于具體上怎么做?怎么讓威權體制穩定地過渡到民主?不論政府與民間,國民黨或黨外,大家都是大姑娘上花轎,都在摸著石頭過河。
當黨外運動崛起,經國先生知道民主化已不可避免,我開始介入與黨外和各種反對勢力溝通。舉個例來講,在決定解除戒嚴前,經國先生要我去找黨外人士吳三連先生,希望他協助與黨外人士溝通,不要在這節骨眼鬧過頭,動輒走上街頭,讓臺灣能穩定的脫離戒嚴時代。吳三連先生后來回了封信,說他會“盡綿薄之力”,后來果然做到了。
黨外溝通之外,還要跟社會弱勢溝通,這兩個系統都常上街頭,實際上是不一樣的,要分清楚他們上街頭的訴求與動機,分別溝通。
舉例來說,因為軍中待遇不高,早期堅持提早退伍、自謀生活者,只能領取一次少得可憐的退伍金,后來很多不是經商失敗,就是找不到像樣的工作,生活不好還得政府補助。于是有一批自謀生活的老兵,因為退除役官兵的生活補助多年沒有調整,跟物價上漲相比實在太低,于是包圍“行政院”鬧了三天,俞國華院長只能從后門進出上班。我銜經國先生之命,半夜十時走到他們扎營地去溝通并轉達經國先生的話:“我有飯吃,老兵就有飯吃;如果只有一口飯吃,我也會先給老兵們吃。”結果老兵們潸然淚下,開始撤退,一個不留。
走向民主開放,最困難的問題不在于外,而在于內,第一個要說服的是心念臺灣安全的情治系統。民進黨在圓山飯店組黨那天是周末,下午情治系統第一時間就向宮邸報告。我下午五點剛好被召見進屋里,搬個小板凳坐在經國先生床邊,轉述情治單位的報告。報告說:“黨外大佬康寧祥出來的時候也在喃喃自語:這回會抓人啰!”請示經國先生怎么處理?經國先生回了一句話:“抓人不能解決問題。”就此定下開放黨禁的調子。
回顧這段政治改革過程,經國先生其實已經摸出了門道。對待反對者,不能一味的抓,也不能一味的退。臺面上要將激進者的主張逐步逐條的法治化,比如上街頭有集會游行法,組黨有人民團體法,警總等情治系統改制有國安三法……在這些法令的制定過程中,自由派學者發揮了很大的功用。
在另一方面,改革者一定要保持臺面下的溝通管道,了解不同人們的不同問題,一條一條加以解決,而不能一律“以力服人”解決。
在政治改革的過程中,經國先生對我講過:“這事急不得,也緩不得,我有我的步驟,不可以讓臺灣人心浮動。”
很可惜的是,經國先生走得早了點,臺灣在尚未完全準備好的狀況下,直接用跳躍的方式進入了民主化進程。
跟隨經國先生十四年,有幸與聞機要,參與變革,我所學到與體認到最深刻的事就是:“為政者要從民眾的角度看問題。”我們不要光從政府或政黨的角度看問題,政府不一定全是對的,民眾的聲音常有它的道理。我們只要以民眾的角度來理解問題,七八成的事情都能順利推動,并得到民眾肯定。
我在臺灣省服務時,時常勉勵我的省府團隊,“人民的小事,就是政府的大事,不能不當一回事。”“官員吃得苦中苦,人民方為人上人。”其實這才是真正的“以民為本”。
從這種民本思想出發,經濟上追求均富,政治上強調廉能,社會上講求公義,“民本、均富、廉能、公義”,這八個字就是經國先生心中的核心價值;而經國先生的改革基調則是“快不得、慢不得;重不得,輕不得”,認真想想,真可謂“大哉斯言”。當我們有了這些基礎,才真正是人民當家做主。民富而國強,民主而穩定,并不是很遙遠的目標,也不會是太艱巨的任務。
(摘自《文史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