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聞趙功強劉墉
打不開的彈藥箱等三則
□軍聞趙功強劉墉
哲理的故事
二戰時期在中非,意大利軍隊500多人奉命防守一個野戰機場。他們擁有堅固的混凝土工事,充足的彈藥,甚至還得到了兩門德國人支援的威力巨大的重炮。而進攻方的英軍只有400多人,甚至連像樣的重武器都沒有。
英國指揮官對這次攻打戰斗不抱有任何希望,甚至已經做好了撤退的打算。但奇怪的是,進攻剛剛打響,意大利人就放棄了抵抗,打出了白旗。
當詢問意大利軍官為什么投降時,對方竟然氣呼呼地說:“我們沒有撬棍,沒有辦法打開那些該死的彈藥箱!”
故事的哲理
真的是撬棍問題嗎?一個組織的競爭力,往往看似表現為那些看得見的硬功夫,實則真正起決定性的,是背后看不見的軟實力。
比如:一個組織日常管理設計的嚴謹程度,好比封閉的彈藥箱就應配備開箱的器具;比如:一個組織日常管理執行的精細程度,好比戰前不斷檢查武器的完備程度;再比如:一個組織面臨異常管理時的意志力和繼而的創造力,好比彈藥箱打不開時,有沒有不服輸、不慌亂的勇氣和士氣,以及非常規迅速打開彈藥箱的智慧。
但是,我們是不是都已經看到了我們軟實力的差距,和提升的空間?
哲理的故事
這是發生在海地大地震中一個真實的故事。阿美利達大叔獨自經營一個小小的雜貨店,那天中午,一個小伙子到他店里來買調味品,因為這個小伙子是常客,大叔還和他閑聊了一陣。
一個小時以后,阿美利達大叔突然發現,小伙子要的是一種價格最貴的調味品,但他售出的是比較便宜的一款。
大叔覺得這樣會失去誠信,立即決定關了店,去找小伙子退換貨品。步行了二十分鐘,大叔到了小伙子的住處。由于這是一個外地人集中居住的地方,大叔只好大聲呼喊那個小伙子。由于大叔的呼喊,很多當時在午睡的人紛紛醒來,跑出屋看個究竟。
但恰好就在此時,地震突然發生。不過令這些被吵醒的人感到萬幸的是,正是不肯讓顧客吃一點虧的阿美利達大叔,挽救了他們的生命。
故事的哲理
真正證明最有遠見的重大決策,往往不是基于絲絲入扣的邏輯推演和模型分析,而是基于一種信念,一種價值觀。我們面對的市場太復雜,而且越來越復雜,幾乎不可能用邏輯全部涵蓋和預見,惟一能真正指引我們的,是我們內心的哲學歸宿:我們要什么?我們為什么?
哲理的故事
作戰訓練班就要結業了,每位學員都摩拳擦掌,準備投入最后考驗的作戰演習。“你們自認為是身經百戰了嗎?”教官說,“我敢說,有不少人會掉進我的陷阱!”
“教官太會說笑了,我們也曾經自己挖過坑,架起竹枝,撒上土,可以說經驗老道,呵呵,陷阱還能看不出來!”有一位優秀的學員不服氣地說道。看到這位學員有點不忿,教官突然變得嚴肅起來了:“我的陷阱不必挖深,但保證你們都會掉下去,而且就算爬出去,也絕對賴不掉。”他一字一頓地說道。
30分鐘過去,演習終于結束了,到達了最后的集合地點,每個人都一副苦相,身上臭烘烘的污泥弄得他們手足無措,因為很多人掉進了陷阱。而陷阱就挨著那個一旁的水溝,溝里的泥弄得他們全身都黏糊糊的。“長官也太可怕了!”那個起哄的學員說道,“他居然挖了兩個陷阱!我們剛跳過一個,正想放松一下,就掉進了下一個!”
故事的哲理
最危險的時候,往往就出現在你自以為已經脫離危險的時候。因此,在競爭大霧中行走,管理者始終保持如履薄冰的心態,早已不是自我標榜的作秀,而是自我保護的必需。
(摘自《中外管理》)